云南:“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2020-12-23 05:43麦婉华
小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贫困县云南民族

麦婉华

11月14日,云南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这9个县(市)山高路远、资源匮乏、远离市场等,因此贫困程度深。而且,当地是“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区,民族群众发展条件落后,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通过发展产业“抓牛鼻壮实力”、教育扶贫“提智力增志气”等方式,如今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走向开放、包容、发展的新生活。

11月23日下午,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其中,11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批准镇雄等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宣布昭通市镇雄县、曲靖市会泽县、红河州屏边县、文山州广南县、普洱市澜沧县、丽江市宁蒗县、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云南省政府要求,昭通市镇雄县等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后,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保持持续攻坚态势,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抓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

最后脱贫9个县多为山高路遠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其中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其中,1000~3500米中海拔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21%。受到地理、海拔等影响,云南在经济发展上一直受到阻碍。

云南最后脱贫的9个县正是面临这样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檀学文对《小康》记者说,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这个州人口规模不大,但是贫困发生率极高,脱贫速度慢。如果要算全国、全省总账,这个州也许可以被忽略。在精准扶贫方略要求下,怒江州也同步如期脱贫。全州2016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1.82%,福贡县贫困发生率高达52.9%。到2018年底,全州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2.52%,需要在2年内完全脱贫其难度可想而知。

昭通市镇雄县也是难点之一。当地有句话称,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镇雄位于乌蒙山深处,与黔西北毕节市紧紧相拥。当地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是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曲靖市会泽县则是“穷在山,困在路,苦在电,缺在水”。全县的状况曾经是4126个村民小组有2157个不通驿道和公路,90多个自然村不通电,近40多万人饮水困难……

而红河州屏边县是全国五个、云南省唯一的单列苗族自治县。“2001年,屏边县被列入全国592个、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屏边县扶贫办主任李海国介绍说。

“广南、广南,又广又难”。文山州广南县也长期戴着“贫困帽”,县里的“穷名声”更是远近皆知。地域广、工作难,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14%——这曾是广南的标签和现实。

普洱市澜沧县是全国“直过民族”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县,在中缅边境线上。受社会历史、地理位置、民族宗教等因素影响,澜沧县贫困面大、程度深,到2013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20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5.85%。

丽江市宁蒗县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列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0405人,占丽江市搬迁任务的90%。交通闭塞、孩子教育不方便、工作机会少等都是宁蒗县曾经的困境。

“所以说,最后的摘帽县脱贫难就是难在山高路远、资源匮乏、远离市场等,因此贫困程度深,各类致贫原因严重。”檀学文总结道。

少数民族聚集地全脱贫

云南还是我国“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区,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从原始社会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段时间里,“直过民族”群众发展条件落后,贫困问题突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云南省扶贫办介绍,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

云南省扶贫办主任黄云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云南把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列入脱贫先行攻坚计划,因地制宜,因族施策,精准帮扶。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张翠霞介绍,云南省采取“一族一策”“一个民族一个实施方案”举措,探索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特色之路。

整族帮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帮扶”。推进企业集团结对帮扶,形成5家企业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对口精准帮扶布朗、阿昌、怒、普米、景颇、拉祜、佤、傈僳等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整族精准帮扶之路。

发展产业“抓牛鼻壮实力”。产业精准扶贫是云南少数民族整族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少数民族产业扶贫主要包括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主要致力于推动传统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互联网+扶贫”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社带动如“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及国有企业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

教育扶贫“提智力增志气”。云南省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制定超常规措施,因贫精准施策。一是在迪庆州、怒江州实施学前2年免费教育,并逐步向“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沿边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二是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逐步使中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人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图书、体育场、绿化面积等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三是民族地区建档立卡“两后生”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开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四是建立健全省内高校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长效机制,省内高校每年招收一批掌握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加快培养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硕士生、博士生;支持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办好民族语言文化专业,采取免费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人才。

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医卫、教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色产业茁壮成长,许多村寨有了自己的大学生……现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从不敢见生人、不知做生意为何物,到現在能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到全国。

“造血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除了专注于“直过民族”的扶贫措施,云南的9个最后脱贫的县还得益于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怒江州福贡县的红茶产业正是很好的例子。

福贡县扶贫办副主任曾启亮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福贡县启动了老茶树改造提升项目,利用老茶树这一宝贵资源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道路。首先,当地实行精准化摸底。组织专班,开展全面系统的老茶园、老茶树资源普查,并登记造册建立老茶树档案,实现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管理。经普查,全县45个行政村保留有老茶树25万余株,其中达普洛村就有2.2万余株。同时,对老树茶叶进行品质检测,农业农村部茶叶品质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老树茶叶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高,未检出农残,超过了学术界制订的“优异特异茶树资源”。

“福贡县还投资1500多万元改造升级鹿马登乡亚坪村的石月红茶厂,建成怒江州第一家标准化无烟环保茶叶加工厂,实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标准模式,加工制作野生大树晒青茶、炒青绿茶、红茶、白茶、传统入藏黑茶等系列产品,并统一取名为‘高黎贡山傈僳老树茶”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振亮说。

通过努力,福贡全县已经种植茶叶3.93万亩,产量达210余吨,产值实现2100万元,带动种植农户8500户,覆盖建档立卡户7100户,户均增收2000元,过去无人问津的茶树逐渐蜕变为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怒江州的兰坪县则在产业合作上初见成效。兰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何泽军向《小康》记者介绍,当地积极引进珠海市农控集团与通甸镇当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资公司—兰坪海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通甸镇实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双方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立足两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推动两地共赢发展。

目前,海兰农业发展公司已在兰坪通甸镇建成2470亩现代化蔬菜产业基地,充分带动当地400人就业,群众一年的劳务工资收入可望达1000多万元,当地603户农户每年土地流转收入可达150多万元。

产业扶贫不仅在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方面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也为一些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思路、打开了局面,形成“造血式”扶贫模式,让脱贫可持续。

“扶智到位”多举措助力脱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贫困群众脱贫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但从实际情况看,云南最后脱贫的9个县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因此,首先要抓好基础教育扶贫,保障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福贡县的教育扶贫正是一个典型例子。首先,该县统筹有力,确保学生“进得来”。针对失学的适龄少年、辍学时间长的特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语言不通、不愿入学、难以融入的特点,福贡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前实际和政策,决定对这部分学生采取集中安置。在时间任务紧迫,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将县委党校进行提升改造,作为集中安置办学点。

第二,保障有力,确保学生“留得住”。为确保辍失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福贡县委、县政府统筹资源,全面做好关心关爱暖心服务。一是后勤有保障。确保所有报到学生在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为每名学生免费提供1套铺盖、3套校服、1套洗漱用具,做到全免费入学。二是生活有保障。“留住人,先留住胃”,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结构,调理学生营养缺失,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做到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三是关爱有保障。针对普职融合班学生起点低、起步晚、底子薄、行为习惯差、极易流动的具体实际,采取“N对1”责任包保措施,实现“一名县处级领导+一名挂联帮扶责任人+一名包保教师”的“N对一”包保机制,确保学生“留得住”。

第三,管理有力,确保学生“能发展”。一是普职教育融合班在教学管理上双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和教育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强化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二是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等因素统筹编班。结合本地区、本民族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开设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课、农村供用电工实训、中餐烹饪、摩托车维修、美容美发、人工智能编程体验课、种养殖等课程。

丽江市宁蒗县则抓学生资助,做精教育负担“减法”。宁蒗县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家庭教育经济负担。首先,当地严格落实好各项政策。同时,宁蒗积极搭建社会捐资助学平台,广泛整合企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到捐资助学中来,为学校或学生捐款捐物,多渠道帮扶贫困生,用爱心搭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通过发展产业“抓牛鼻壮实力”、教育扶贫“提智力增志气”等方式,如今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走向开放、包容、发展的新生活。(本刊记者张玉荣对本文亦有帮助)

编辑/余弘阳

猜你喜欢
贫困县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