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重读陶渊明

2020-12-23 06:59许小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陶渊明

许小燕

内容摘要:新冠病毒重创全球经济,各国急于复工复产。浮躁不安大背景下,重温陶渊明诗文,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寻找人类心灵家园以及与自然相处模式。从陶渊明生态观中了解自然,善待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给自然自我修复的时间,也给人类自我救赎的机会。

关键词:新冠病毒 陶渊明 人与自然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放眼看去,各大媒体,各种平台,除了新冠疫情的报道,最多的是复工提振经济的新闻,各国发布了封城令、居家令,工厂停工、停产。一方面,病毒的肆虐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是我们现实中所必须面对的困难;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减少,人们生活的环境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搜狐网一篇题为“意大利隔离几天后,威尼斯河流变清了,连海豚也来了。大自然影响有多大?”[1]的文章,用文字与图片展现出疫情带来的改变:城市安静了,动物世界热闹起来。野生大熊猫、白江豚、野猪、金雕、雪豹等飞禽走兽,未请而到,相继出现在公路上、河流中。威尼斯运河因污染长期浑浊不清,疫情下运河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小鱼群在水中畅游,天鹅海豚也出现了。卫星云图上,中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二氧化氮排放量大幅度降低,空气污染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一场疫情,困扰人类已久的许多污染问题迅速得以解决。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澳洲山火、加拿大雪灾、非洲蝗灾等等,这些天灾似乎在警告我们:人类的过度消耗、肆意妄为,大自然已不堪重负!疫情之下重启经济,发展经济固然重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样重要,保护自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为人类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归隐,把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崇尚,是得到后人肯定的,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3年)袁行霈先生也指出:“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2]可以说崇尚自然,歌咏自然,贯穿了诗人的一生。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回归田园的轻松与喜悦。“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欢喜之情无以言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松菊、壶觞、庭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一幅和谐恬美平和静穆的田园家居生活图景。《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里的草屋、狗吠、鸡鸣、桃李、桑树,都是当时农村普通、随处可见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各有趣味。陶渊明对待自然是朋友般平等的、非功利性的态度,他与自然有情感共鸣,在《与子俨等疏》中,“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诗人与自然同频,欢然自喜,感受到羲皇上人般的闲适。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中,“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诗人陶醉于优美的自然景物中,耕读兼顾,泛观古籍,俯仰宇宙,何其逍遥自在。在《饮酒二十首》(其五)中,他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和自然已融为一体,感受到万物和谐、天地浑然,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进入到“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陶渊明回归田园,忘记了名利,看淡了生死,归化于自然,和万物一样自由倘佯于天地之间,《形影神并序》中:“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他不再是自然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大自然的一员。陈寅恪把陶渊明的这种思想称为“新自然说”,认为“又新自然说不似旧自然说之养此有形之生命,或别学神仙,唯其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3]这些诗文里表现出的平和、恬适、宁静、忘我,是陶渊明热爱自然的结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也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得到的,同时也是陶渊明的一种生态观。方东美说:“我们以平等的心情,待人接物,自不难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共证创造生活的神奇。唯有这样,我们在内心深处才能发扬出一种广大的同情心,把它发现出来,才可以布满大千。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当尊重别人的生命,同时更应维护万物的生存。由于这种民胞物与的同情心,使我们能看得出,感得到,而且更相信每个人及每一物的生存价值,和我们自己的成就是一致的。”[4]陶渊明正是用平等的姿态用自己的生命和诗文书写着“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生态观。

陶渊明用诗文赞颂着自然的美丽,也将自己的生态观传达给后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态平衡系统,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欲望已经对自然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我们要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自然,给自然一个修复的时间,也给人类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五四青年节央视财经新媒体联合《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了《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其中提到90后敷着最贵的面膜,在凌晨购买养生品,将阿胶、黑芝麻、保健品加入购物车,然后完成“心理养生”任务[5]。千龙网一篇题为“23岁女孩心脏停跳三天奇迹治愈,医生:这样玩手机害了很多人”的文章,记录了23岁女孩长期熬夜玩手机,突发疾病,神志不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压为零……的险状。[6]今天人类要想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有希望和未来,恐怕只有像陶渊明那样以道家“无为”的姿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四时顺序有规律地生活。习近平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7]“李子柒现象”在今天可说是一股清流。微博视频博主李子柒,围绕衣食住行创造出的中华文化古朴的田园生活,获得了世界人们的赞许,网友们用几十种不同的语言,诉说着对她的喜爱及对中国的向往,众多媒体也肯定了其返璞归真的创意。“李子柒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中国新闻周刊评)“李子柒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着各种美食,并且以让人很羡慕的方式生活着,她不仅吸引中国网友的关注,还走向了世界。”(白岩松评)[8]李子柒的“热”,反映了当下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愿望。可见重读陶渊明,重塑自然观,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全人类的共识。

当下,病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陷入一时的经济困境,但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会因此改变。朱光潜说“渊明打破了现在的界限,也打破了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以及人与我的分别都已化除,只是一团和气,普运周流,人我物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辉。”[9]今天重读陶渊明正当时,我们可以用他的文字去照亮未来,像他一样突破现实的界限,在与自然和平共处中平静下来,聆听鸟语蝉鸣,观赏花草树木,少一些欲望,多一些内省,让物我回响交流,互相增辉。自然安好,人类安好!

参考文献

[1]意大利隔离几天后,威尼斯河流变清了,连海豚也来了。大自然影响有多大?[EB/OL]https://www.sohu.com/a/382655097_ 686587

[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4]方東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5]中国青年消费报告[EB/OL].https://www.sohu.com/a/393941189_120067661]

[6]23岁女孩心脏停跳三天奇迹治愈,医生:这样玩手机害了很多人[EB/OL].http://china.qianlong.com/2020/0727/4484 171.shtml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李子柒-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EB/OL].https://baike.so.com/doc/271552 70-28593623.html

[9]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