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长三角的“融点”

2020-12-23 07:00王运宝
决策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夜光便利店合肥

王运宝

浙江人刘忠建2017年到合肥后,创办了邻几便利店,不到3年已有550家门店,并跻身中国便利店百强。不同于以往都是安徽人“东南飞”,他是从杭州反向“西北飞”到了合肥。

刘忠建在合肥创业的3年,也是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提速的3年。这种人才要素和市场主体的交流,是一体化的真正内核力量,他们的每一次交流,都创造出长三角一体化的“融点”。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是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简单拼凑和相加,如何才能突破“物理空间的相加”,实现“化学反应的相融”?这是高质量一体化要破解的必答题。

答案蕴含在一体化的诸多细节中,首先是卫星发现的一个秘密。

在夜光下的长三角中,卫星发现省际毗邻地区呈现多个亮点,较为明显的有上海与苏州、嘉兴毗邻区,另外还有南京与滁州、马鞍山毗鄰区,夜光已连为一体。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强光区都是重点打造的一体化合作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既是产业集群的载体,也是不同省市间的合作平台,更是一体化的“融点”。以这些平台为原点,以点带面向外扩展,将是一体化的大格局,也是平台经济“聚合+ 辐射”双效应的生动体现。

其次,一体化的成效不仅仅是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更需要那些可感触、能给长三角地区2.2亿人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体化成果。而这些可感受的一体化,是最容易形成共识的领域。

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两年来的实践看,民生领域的办事便利化、医保和养老互认、教育医疗资源的共享等,这些点击鼠标就能联通沪苏浙皖的每一个举措,增加的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便利度。

不管是平台载体、民生福利,还是人才流动,之所以能够形成互利共赢的根本原因,都是背后的利益链接。由此,高质量一体化不是长三角龙头上海的单方面功能疏解,也不是安徽单向的人力和能源资源输送。说到底,是长三角地区各个省市县之间,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互利多赢。

持续多年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点,为这种利益链接的双赢格局作了极好的示范。一江春水向东流,恰是长三角需要强化的“融点”之一。

但相对于每时每刻都在眼前的蓝天碧水来说,体制机制的一体化要困难得多,却也是最管用的。这里的“融点”就更需要积极主动去创造。

国庆长假结束后的一周里,苏州6 位市领导带队,主动对接上海,学习考察,已经走在了前面。作为中国经济最强地级市的苏州都能主动拥抱大上海,那些经济发展远不如苏州的地市,又有何理由还不行动呢?所以说,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能再去人为制造堵点。

实际上,打破堵点的过程,也是创造“融点”的过程。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加快,不管是最显性的交通设施,还是沪苏浙皖都迫切需要的要素流动,再到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各种各样的堵点都逐步显现出来。但往深层想,这些平常阻碍一体化的有形或无形的藩篱,反而是一体化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消除的堵点、痛点越多,一体化的进程就相应越快。今天暴露出的烦恼,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路径看得更清晰,因为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长三角正在“融起来”。

猜你喜欢
夜光便利店合肥
便利店
合肥的春节
有朝一日,夜光材料会照亮我们的城市吗?
合肥的春节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树脂质夜光人造石的研制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