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苗苗
摘 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运用相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进步的教育活动。但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被忽视的问题。因为幼儿家长多关注幼儿的智商培育,不关注情商教育。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意愿,也随之做出改变。但是随着幼儿园“小学化”现状的不断发展,以及对《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深入研究,幼儿能否在幼儿园得到快乐的素质教育,渐渐成为幼儿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专业人士逐渐发现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缺陷,分别为幼儿园专业教师缺乏、教育理念的侧重点倾向于智商、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本文据此,在新老教师在职培训上,帮助幼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心理学知识,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活动放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及家园共育机制的探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不同的家庭环境养育出的幼儿各有特色,他们在幼儿园中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有些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性格表现为幼儿定制教育活动,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贴近幼儿的需求。但部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健全,问题的出现既是幼儿园教学不到位的原因,也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望造就的。
一、幼兒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缺乏
部分幼儿园在招收新教师的时候,尽量侧重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但是在这些教师中,还存在专业不对口,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性以及需求的了解不够的情况。这使得教师在根据不同领域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发展阶段设计课程,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不能给幼儿更合适的教育。也有部分教师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接受上存在障碍,不能改变。因为这些原因,教师对幼儿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都没有判断力,使得幼儿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初得到帮助,也不能指点幼儿家长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
(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侧重
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需求,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化”的情况严重。往往在幼儿园中就开始教导小学时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教学目标也是熟练掌握相关内容,而不是正常幼儿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社会化技能。幼儿园在资金的分布过程中,多将资金投入在幼儿园多样的玩耍设施和特色课程的设立。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就能得到小学的教育,使得幼儿失去在小学学习的新鲜感。在具体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侧重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培养,重视智商的发展,对情商的培养不注重,忽略对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三)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碍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幼儿教育知识比较缺乏的家长,再提到幼儿教育的时候,认为只要幼儿不缺吃少穿,比自己小时候得到的物质更丰富,那么就是幸福的童年。在幼儿的物欲满足上不遗余力,也会购买各类对幼儿发育更佳的健康食品,但是却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轻视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不将幼儿看做和以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忽视其情感的需求。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的在职培训
幼儿园应当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制度之一,让每位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去优秀幼儿园或者各类讲座去聆听最新的教育知识,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领悟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课堂中的办法,选择更恰当的技巧制作课件,让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的同时,兼顾幼儿的个性和需求。
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呵护。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成长,需要时间。而刚入职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是常态,不能苛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但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要幼儿园全情支持。所以幼儿园应该在新教师刚入职的时候进行一段时间的见习期,根据各自的表现和性格特点确定日后的岗位。对于不适合教学的教师安排在监督岗位或者助教岗位,也鼓励他们将精力用在科研上,研究幼儿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立以及适合本园区的特色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有成长潜力的教师,应该在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鼓励其全心全意的将智慧用在教学中。这样才能让每位教师能够各展所长,能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增添力量。
(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老教师来说,已有的教学经验让他们误以为足够完成教学。但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发展使得各项研究成果都呈井喷之势在爆发,以不同年龄阶段地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文献在发表,提供更多新的案例和研究结果。作为幼儿教师,想要跟得上时代,给幼儿提供更好地教育,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学理论,并将之付诸实践,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专业成长的方向。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幼儿主题教育活动、幼儿一日生活设计、家园沟通的能够多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程度。
(三)探索家园合作机制
家园共育合作机制的创立,不仅是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为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增加理解,选择更适合幼儿的成长之路,让幼儿家长不错过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可以在沟通中提醒幼儿家长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也可以趁此良机与教师探讨幼儿成长需要学习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亲子活动,家长入园听课的机会与家长沟通,将自己在教学中观察到幼儿的心理状况与家长分享,并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做出科学的评估与分析,帮助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幼儿出现的不同问题。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方、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全力合作,定期沟通,互通有无,在第一时间发现幼儿感受到挫折、心情低落或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才能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更贴心的指点,并将教育延伸到家中,让幼儿在三方的呵护下,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