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硕华
摘 要:当前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为建立国家科技竞争优势地位,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度日益提高。研究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重要单位,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研究院粗放式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科研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亟须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改善研究院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研究院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开展。对此,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进行简要阐述,以A研究院为例进行案例探讨,分析A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更多研究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国家对科技领域经费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金额达到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创新能力指数排名15位,步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创新高达到59.5%,但与欧美、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科技经费投入较上年增长达到11%,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研究院作为国家科技研究型事业单位,肩负着重大科技创新责任,理应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单位研发创新活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与产出效益,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机制性以及战略性特征,全面性特征体现在全流程、全方位与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对单位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进行全流程管理,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从而实现对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全面、全方位管理。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要求所有部门与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管理工作,预算考核过程以全面预算参与人员为考核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性特征体现在预算管理以单位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对单位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效率。预算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通过设置指标来加强单位经营管理,通过对外部市场行情、单位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单位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特征体现在预算管理以单位战略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单位管理活动、业务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将抽象化战略目标精细化,从而作为单位预算编制依据。通过全面管理能够优化单位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实现单位战略目标,从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二、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与资本支出预算。业务预算是对研究院生产、经营与科研活动进行管理,从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两个方面对研究院的科研经费支出与收入进行全面反映。研究院业务预算具体内容包括科研收入预算、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费用、试验费用预算等。研究院财务预算是以单位财务活动为基础,对现金收支、财务费用、研究成果进行预算编制,从而合理配置预算单位资金,提供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研究院财务预算主要以单位现金流活动为基础,对单位财务报表进行预测。研究院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经营预算、筹资预算以及投资预算。研究院资本支出预算受国家财政预算整体制约,对科研事业单位创新活动与辅助活动的非货币性支出进行预算管理,按照一定的经济原则将科研经费投入从预算单位所有权属中进行划出。
三、A研究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A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大型设备研发、试验、生产、检验与维修。A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各个部门进行分工共同协作,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工作,其他收入、费用等项目由财务部门独立负责编制。A研究院当期形成整套预算管理体系,但预算管理仍存在些许问题,导致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整体执行效果较差,未有效发挥预期作用。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A研究院属于科研事业单位,单位收入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政府部门并未对研究院并未设置具体的营利目标。从A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职能分布情况来看,研究院负责单位整体基本科研经费预算,下属各研究所负责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负责其他经费预算。A单位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中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下属部门提交预算方案进行审核,但并未从全局角度对A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导致预算管理编制过于分散。由于研究院科研项目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特征,这种预算编制模式缺乏部門间充分沟通交流,影响预算编制准确性。另外,A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主要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在以往历史数据基础上结合本年科研项目投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作为本年度研发经费预算目标。事实上,研发投入具有高投入、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性,研发经费波动范围较大,采用增量预算编制会影响预算设置目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A研究院预算管理形式化严重,缺乏有效约束力,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严重影响预算管理效果。首先,A研究院未将预算管理提升到单位发展战略高度,内部科研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实际执行过程并未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执行,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变更预算,从而影响单位预算管理计划。其次,A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松弛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以及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列支费用、支配项目经费现象普遍,导致决算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以A单位某科研项目经费为例,2018年项目科研经费预算目标为1117.75万元,实际科研经费支出达到1471.95万元,预算执行差异率达到24.06%。最后,A单位缺乏有效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并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单位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难以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3.缺乏对在途资金的分析与控制机制
科研项目中往来账款、在途资金经常被忽视,未引起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重点关注。但项目质量验收工作中,在途资金是否得以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项目验收工作。一方面,由于在途资金通常项目研发成本的构成,大额在途资金未被恰当记录直接影响项目经费支出完整性。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在途资金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科研项目进度以及项目验收工作。A研究院并未针对在途资金建立有效的分析与控制机制,往来账项、在途资金风险,科研项目潜在风险较大。另外,A单位并未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预算分析,及时发现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间差异,及时追查预算差异原因,从而制定应对措施进行纠正。
四、加强A研究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首先,A研究院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将战略目标细化到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部门组织并协调单位各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管理,加强部门间沟通交流,按照科研项目中部门职责划分进行预算方案编制,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与调整,最终交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其次,A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对于变动较大的费用项目可以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或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对费用变化较小的项目可以采用固定预算与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与规范性。
2.优化预算执行与调整机制
A研究院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动态控制信息系统,通过将项目录入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实时监控。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能够直接获取項目相关信息,为科研项目动态管理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建立动态控制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加强单位管理主动性,加强预算事前、事中控制,保障科研项目经费规范性与安全性。其次,A单位应当建立预算变更调整机制,由于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实际研发创新过程中可能受到不确定因素干扰,难以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对此,A单位应及时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及时适当调整预算计划或预算目标,从而保障科研项目能够有序开展,发挥预算方案指导作用。
3.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
首先,A单位应当建立科研项目动态审计与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人员的约束力,从而保障预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与落实。一方面健全项目经费使用的约束机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科研经费,对经费支出应及时入账,保证账目清晰,保管好相关凭证以备后续审查。另一方面,加强对预算资金的全过程监管,对科研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控制,提高有限经济资源的效益。其次,A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经费在途资金的分析与控制,加快在途资金回笼,降低资金风险。同时要加强对预算经费审核,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审计,形成有效约束机制,从而保障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以单位战略目标为出发点,通过统筹规划单位业务活动、管理活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供内部管理效率。研究院作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资源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渊.H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6.
2.周颖.CAAA研究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天津大学,2014.
3.周宇.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9(04).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