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的叙写

2020-12-23 06:55陈玉驹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比尔斯大石老丁

美国作家唐纳·马斯说:“读者喜欢一本小说的原因只有一个:很棒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情节。但情节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比故事更精彩。那么,什么叫情节?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由此可见,情节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个故事的集合。如此,各个情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这个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

老丁扶贫

文/金光

(1)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2)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故事的开端:老丁接受扶贫任务。)

(3)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故事的发展:老丁扶贫失败——接济式扶贫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4)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5)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6)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7)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燒,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8)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9)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10)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故事的再发展:老丁扶贫成功——项目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1)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12)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13)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14)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15)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故事的高潮:老丁鼓励唐大石自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6)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17)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18)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19)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20)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故事的结局:老丁扶贫工作获得肯定。)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豪爽、纯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因,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8.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①虚心接受批评,服从领导安排,对工作不拈轻怕重。②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③爱琢磨,有经营头脑。④真诚友善,善于沟通、鼓励。

9.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①交代老丁在连队当饲养员的经历,使老丁指导唐大石养猪的情节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②与小说开头局长让老丁去扶贫的情节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③揭示老丁性格的成因,丰富了人物形象。④宕开一笔,不再叙写“扶贫”,而是通过一问一答,表现人物,突出人物关系的友善、和谐,妙趣横生。

离 婚

文/鲁迅

(1)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坐位来了。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本文主人公爱姑出场。爱姑离婚,她的父亲爱姑陪着,这是要去斗争吗?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问。

(3)“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颓唐似的,“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4)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们。

(5)“也還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6)“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7)“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8)“还是到他家。他给他们说和也不止一两回了,我都不依。这回是他家新年会亲,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9)“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况且爱姑回到那边去,其实呢,也没有什么味儿……他于是顺下眼睛去。

(10)“我倒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八三哥!”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我是赌气。你想,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又只知道帮儿子。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姑对夫家的愤怒、不甘。)

(11)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八三开始瞌睡了。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用环境的静寂舒缓一下紧张的气氛。)

(12)爱姑瞪着眼看定篷顶,大半正在悬想将来怎样闹得他们家败人亡。

(13)“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

(14)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大门后已经坐满着两桌船夫和长年。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么?”她想。“知书识礼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15)她喝完年糕汤,知道时机将到。果然,不一会,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她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

(16)客厅里有许多东西,她不及细看;还有许多客,只见红青缎子马挂发闪。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爱姑很觉得稀奇,但也立刻自己解释明白了:那一定是擦着猪油的。(外貌描写——七大人是一个官场老油条,哪是什么清官啊!)

(17)“这就是‘屁塞,就是古人大殓的时候塞在屁股眼里的。”七大人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汉。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屁塞”原是“塞在屁股眼里的”,七大人竟然擦鼻子,极富讽刺性!)

(18)“水银浸”周围即刻聚集了几个头,一个自然是慰老爷;还有几位少爷,因为被威光压得像瘪臭虫了,爱姑先前竟没有见。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虽只一瞥,但较之半年前偶然看见的时候,分明都见得苍老了。

(19)接着大家就都从“水银浸”周围散开;慰老爷接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挲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

(20)“就是你们两个么?”

(21)“是的。”

(22)“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

(23)“他们没有工夫。”

(24)“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兩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25)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26)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她很怪平时沿海的居民对他都有几分惧怕的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在这里竟说不出话。她以为这是大可不必的;她自从听到七大人的一段议论之后,虽不很懂,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

(27)“七大人是知书识礼,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

(28)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

(29)“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识礼的人什么都知道,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30)“那些事是七大人都知道的。”慰老爷仰起脸来说。“爱姑,你要是不转头,没有什么便宜的。打官司打到府里,难道官府就不会问问七大人么?那时候是,‘公事公办,你简直……”(“官府问七大人”,这不是官官相护吗?)

(31)“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

(32)“那倒并不是拼命的事,”七大人这才慢慢地说了。“年纪青青。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要不然,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你要不信,他就是刚从北京洋学堂里回来的,自己问他去。”于是转脸向着一个尖下巴的少爷道,“对不对?”

(33)“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忙挺直了身子,必恭必敬地低声说。(简直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啊!)

(34)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连尖下巴少爷也低声下气地像一个瘪臭虫,还打“顺风锣”。但她在胡里胡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奴性十足,封建时代妇女的命运由此可见一般!)

(35)“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她打了一个寒噤,连忙住口,因为她看见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官样”现出来了——丑陋不堪!)

(36)“来——兮!”七大人说。

(37)她觉得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

(38)立刻进来一个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对七大人站定,垂手挺腰,像一根木棍。

(39)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七大人将嘴一动但谁也听不清说什么。然而那男人,却已经听到了,而且这命令的力量仿佛又已钻进了他的骨髓里,将身子牵了两牵,“毛骨悚然”似的;一面答应道:“是。”

(40)他倒退了几步,才翻身走出去。(用“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侧衬七大人的威严,同时为下文写爱姑屈服于七大人的权势,最终败下阵来做铺垫。)

(41)爱姑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卤了。她非常后悔,不由的自己说:

(42)“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43)全客厅“鸦雀无声”。她的话虽然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了;他跳了起来。

(44)“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那你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她自己已经答应。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我通知过你。那么,大家都拿出来……”

(45)爱姑见她爹便伸手到肚兜里去掏东西;木棍似的那男人也进来了,将小乌龟模样的一个漆黑的扁的小东西递给七大人。爱姑怕事情有变故,连忙去看庄木三,见他已经在茶几上打开一个蓝布包裹,取出洋钱来。

(46)“呃啾”的一声响,爱姑明知道是七大人打喷嚏了,但不由得转过眼去看。只见七大人张着嘴,仍旧在那里皱鼻子,一只手的两个指头却撮着一件东西,就是那“古人大殓的时候塞在屁股眼里的”,在鼻子旁边摩擦着。

(47)好容易,庄木三点清了洋钱;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48)“好!事情是圆功了。”慰老爷看见两面都显出告别的神气,便吐一口气,说。“那么,嗡,再没有什么别的了。恭喜大吉,总算解了一个结。你们要走了么?不要走,在我们家里喝了新年喜酒去:这是难得的。”

(49)“我们不喝了。存着,明年再来喝罢。”爱姑说。

(50)“谢谢慰老爷。我们不喝了。我们还有事情……”庄木三,“老畜生”和“小畜生”,都说着,恭恭敬敬地退出去。

(51)“唔?怎么?不喝一点去么?”慰老爷还注视着走在最后的爱姑,说。

(52)“是的,不喝了。谢谢慰老爷。”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选自《彷徨》,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小说开头写爱姑上船之后的坐姿,“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从这个小细节可以推想爱姑的性格是偏向于泼辣的。

B.小说写到两个哼着佛号撷着念珠的老女人,从作者对其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她们虽然念佛,但对爱姑的遭遇却是冷漠、缺少同情的。

C.开头写到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其实并非是真被爱姑的理由说服,更可能是听到七大人“也出来说话了”,感觉不便多言;另外也不愿再当众扫爱姑的兴。

D.小说中的爱姑比《祝福》中祥林嫂的反抗性要更彻底,她三年来坚持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抗争,是一个已经自我觉醒的女性。鲁迅对其是同情兼赞赏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鑒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开头所交代的“爱姑的事”,主要是通过乘客同庄家父女的对话显现的;同时,对话中也显现出乘客们对此事的不同态度。

B.小说语言简洁,形神毕现。无论是航船上的乘客,还是慰老爷客厅中的老爷少爷,鲁迅基本都是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

C.鲁迅在刻画人物时喜欢借用道具。小说中的七大人,一出场作者便写他摩挲、把玩、谈论“屁塞”,正是“屁塞”这个道具写出七大人的威严、能主持公道。

D.鲁迅小说内涵丰富,令人玩味。爱姑的离婚大战明明是以失败告终,但慰老爷却用“恭喜大吉”来作结束语,揭示了慰老爷、七大人“讲公道话”的实质。

8.请分析小说中“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侧面衬托七大人的可怕和慑威力。②引发爱姑内心微妙的变化,为下文写爱姑屈服于七大人的权势,最终败下阵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9.鲁迅写《彷徨》时说: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请结合小说中爱姑这个人物形象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

①爱姑,是一个个性泼辣、大胆、勇敢、具有抗争性的农村女性,她不懈抗争了三年,敢骂自己的丈夫和公公是“小畜生”和“老畜生”,敢去威严无比的七大人面前讨说法等。②但她的抗争并非出于自我的觉醒,她反抗的目的只是为了不离婚,她依旧受着封建思想的禁锢。③在七老爷、慰老爷等人的权势面前,她不自觉地就显示出了软弱性和奴性,抗争以失败告终,命运以悲剧收尾。

婉言相告

(美)纳博科夫

(1)欧金尼娅是个流亡的老寡妇,总是穿身黑衣服。前一天她的独生子米沙死了,至今她还不知道。(介绍主要人物欧金尼娅的身份:流亡的老寡妇,与此同时,又说她的独生子米沙死了——突出其命运悲惨,为下文他人“婉言相告”做铺垫。)

(2)早上七点左右,欧金尼娅的老朋友切莫比尔斯基夫妇收到来自巴黎的电报,米沙干活的那个工厂的厂长说他是从楼顶掉进电梯井的。(次要人物切莫比尔斯基夫妇出场,是为承接上文——“婉言相告”欧金尼娅关于她儿子的死讯。)

(3)这时候,欧金尼娅也起床了,她到厨房煮了些咖啡。欧金尼娅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不和房东太太讲话了,这也不是她们第一次吵架。不过,她跟朋友们说起来时,总说自己无意搬走。要是决定和谁断绝关系,她只要关上那个像黑色小拎包一样的便携式助听器就行了。她提着咖啡壶走过门厅,发现地上有张明信片,是邮递员从门上的投信缝隙塞进来的。明信片是儿子寄来的。(介绍欧金尼娅与房东太太的吵架关系,突出人情冷漠。“助听器”是欧金尼娅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方式。“儿子寄来明信片”是设置悬念——米沙不是死了吗,怎么还寄信?)

(4)她一手提着咖啡壶,站在门槛上读。明信片上写道:“亲爱的妈妈,我一直拼命工作,晚上滑了一跤,哪儿都去不成了。”(明明是死了——很严重,却说滑了一跤——“大事化小”:“婉言相告”的内涵。)

(5)切莫比尔斯基夫妇之前通过更先进的通讯方式知道了米沙的死讯,结果便是她现在读到的这几行字,实际上不是她儿子写来的。(照应第3段,揭示谜底——写信人不是儿子米沙,而是切莫比尔斯基夫妇。)

(6)两条街之外的公寓里,切莫比尔斯基正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他一边走,一边无奈地摆手:“该怎么告诉她呢?上帝,真不幸啊。她肯定受不了的。可怜的孩子啊,还不到三十岁。想想这工作还是我帮他找的呢……”他的妻子边哭边挠她白发稀疏的头,分别打电话给利普什泰恩夫妇,列诺什卡,奥尔尚斯基医生——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自己先到欧金尼娅家去。(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突出切莫比尔斯基夫妇内心的纠结——如何告诉欧金尼娅关于她儿子的死讯。)

(7)欧金尼娅喝完咖啡后挎上黑网兜,提上手提包出门了。她身子仍然挺得笔直。不戴助听器的话,她就是个彻底的聋子。就是戴上,耳朵也很背。小镇的嘈杂声对她而言就是她血液的流动声。在这样已成习惯的背景中,周围的世界与她相安无事。行人是橡胶人,狗是毛绒狗,电车寂静无声。她在这一片寂静中行走,面无表情,但整体来说她对自己还是满意的:穿着黑衣,受着耳聋的迷惑和限制。她在想,明天,是个假日,可能有人来访。她应该买点上次买的烤饼。路过钟表铺时,她记起来该把米沙的手表拿回来。表是米沙在巴黎摔坏的,托人顺路带给她。她走进了钟表铺,悄无声息。钟摆晃动,各晃各的,各走各的时间。她从手袋里拿出了个钱包模样的小东西,急急地戴上,从前做这么快的动作还不好意思。钟表商熟悉的声音远远传来——起初很响——接着消失了,然后冲到她面前猛响起来。

(8)“好了,我听见了,下个星期五。”

(9)一离开钟表铺,她又让自己与世隔绝起来。她带有黄斑的衰老眼睛又一次显得安详平静,甚至露出快乐的神色。

(10)她一路走一路随意观看,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孩子、小狗。走了一会儿,早春空气令人发困,她边走边打哈欠。在面饼店里,她仔细挑选面饼,走动时不敢伸直指头——原来,黑羊毛手套上破了个洞。她出了门,隔壁店里在卖男式衬衣,引起了她的兴趣。刚要进去,突然胳膊被舒夫太太拉住。欧金尼娅迅速地调整好她的复杂机器,这时候世界才变得有声了。舒夫太太对准黑色助听器,要把她的声音直接灌入:“巴黎有消息吗?”“有啊,经常有,”欧金尼娅轻声说道,又加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好心的舒夫太太尖声喊着回答,那声音刺得欧金尼娅眼里闪出痛苦的神色。(以上四段照应第3段,详写欧金尼娅借助“助听器”处理人际关系:不想与人交往,就关上助听器;想与人交往,就打开助听器——这也是小人物智慧生存的一种方式!)

(11)舒夫太太到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晓。回到家,切莫比尔斯基正在给她丈夫打电话。舒夫建议写几个纸条给欧金尼娅看,说米沙病了,从轻说到重。(次要人物舒夫,为“婉言相告”出谋划策。)

(12)欧金尼娅回到家,在门口的台阶上发现了切莫比尔斯基。他们进了门,切莫比尔斯基太太先来了,已经等了好长一阵。煎熬就要开始了。(“煎熬”是一个动词,是谁发出这个动作?是切莫比尔斯基夫妇,也是欧金尼娅。)

(13)欧金尼娅喜欢朋友们来访。见他们来,她只觉得高兴,赶紧热情地忙活起来。切莫比尔斯基夫妇硬拉着她坐下。(“欧金尼娅喜欢朋友们来访”,是照应第7段——强调主人公的善良。用“欧金尼娅”的“喜欢”和“高兴”与下文的“怨恨”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14)“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始吧。”他妻子恳求道。

(15)“唉,我能说什么呀!”切莫比尔斯基叫道,猛地站起来,绕着屋子打转。

(16)欧金尼娅已经注意到周围人的脸色,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

(17)门铃响了,房东太太神情凝重地开门,请进来艾达姐妹。她俩脸色白得可怕。

(18)助听器就放在她眼前的桌布上,一会儿朝着这个客人,一会儿又朝向那个客人,可是声音斜着传过来,听不真切。突然,舒夫夫妇走了进来,接着又进来了瘸子利普什泰恩和他母亲,后面还有奥尔尚斯基夫妇、列诺什卡——大家都互相说着话,不过小心不让欧金尼娅听见。其实大家已经分成几个组把她围在了中间,一个个严肃紧张。

(19)欧金尼娅的笑容突然消失了,换成了怨恨一般的神色,继续把助听器伸向客人——

(20)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哮道:“还解释什么——死了,死了,死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婉言相告”变成“咆哮”,是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生活的残酷。)

(有删改)

12.请解釋画线句子中“煎熬”的含义。(4分)

①切莫比尔斯基夫妇必须告知噩耗却难以启齿。②欧金尼娅将承受丧子的巨痛。

13.小说如何借助听器来塑造欧金尼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①借助听器的使用,突出欧金尼娅耳聋衰老的生理特征。②借助听器的开与关,表现她与人交往时情感上的亲疏好恶。③借助听器朝向不同来客的细节,表现她疑惑不安的心理状态。

14.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切莫比尔斯基的悲痛。②他大喊“死了”,与婉言相告的初衷形成反差,突出生活的残酷。③呼应小说开头,欧金尼娅最终得知噩耗,寄予了作者的悲悯。

(作者:陈玉驹,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猜你喜欢
比尔斯大石老丁
胆小鬼的长裤子
超级牌迷
十岁练什么
王俊凯佩戴戴比尔斯珠宝(DE BEERS DIAMOND JEWELLERS)浪漫告白《喜欢你》
墨比尔斯 现在是黄金牛市
无名石头国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
胸口碎大石等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