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艾白依都拉
摘 要:博物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博机构,博物馆面积的大小与馆藏文物的数量有直接关系。但因为展览需要,博物馆的文物可能在各个展览会上流动,可出现在各个文博机构或是文物展览活动中。而文物借出或是参与展览后,想要保证文物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则必须对相关文物进行全面保护,从而保证文物展览不会对不可再生文物造成损伤。本文简单阐述博物馆文物展览过程中应用到的文物保护方法。
关键词:文物展览 博物馆 保护方法
库车市龟兹博物馆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的古称是龟兹。属于汉代西域都护府与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也是古代西域最重要的文化政治中心、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博物馆囊括大量具有龟兹特点的文物,如泥塑彩绘供养人头像、线刻卵石华吉祥佛以及伎乐人物陶浮雕件等,可分为龟兹佛教馆、历史出土文物馆、古钱币馆以及民族民俗馆。不同的展馆放置着不同的文物。因为博物馆中放置的文物大多无第二件,只能维护保养,无法复制,具有丰富的文化價值与历史价值。但随着龟兹博物馆在2005年开业成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博物馆了解城市历史,阅览传统优秀龟兹文化,博物馆中的文物参加文物展览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何保护这些文物,避免文物受损,成为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转变思想
很多管理人员在保护传统文物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文物的实际价值对文物实施相应的保护。但这一观点显然存在一定误差,博物馆中的文物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均是无法复刻的,很多物品均只有一件,管理人员需对这些文物一视同仁,积极保护这些文物。若文物有独特的保护方法,则需按照相应的方法保护这些文物。管理者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或是文物知识再学习,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认识到博物馆文物的实际价值,对每一件文物均心存敬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积极利用一些能够利用的资源做好文物的保护传承工作。再者,管理者还需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知识,让工作人员认识到文物安全对博物馆发展、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国家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视,促使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敬畏心,让工作人员秉承着敬畏心理保护博物馆文物,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并渗透文物保护理念。
二、主动介入
在文物展览过程中,会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保护展览的文物。但是,有关工作人员不能因为自己未被安排文物保护岗位,便在文物展览中无所事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动介入知识,需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区。再者,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文物局制定的规范标准做事,积极落实各种文物保护手段,尤其是那些比较较弱,容易受损、容易被腐蚀的文物,都需要给予更高的重视,积极借助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给予文物更高的保护权限,最大限度上保护文物的完整性,预防文物病害事件的发生,及时迅速地解除文物病态现象,积极预防文物病害传染。再者,工作人员还需不断学习先进的文物保护手段及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文物保护经验,精准识别各种文物的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类型,及端正、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慎重完成文物保护修复,降低损伤对文物的侵害。
三、预防性保护
在文物展览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所有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结合文物展览的特点以及实际所在场地,评估分析文物展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积极控制相关风险,降低风险对文物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文物即便参与文物展览,依然能被妥善地放在适当保存环境中,有效控制文物藏品的质变问题,继而提高文物的安全性。在文物选择、提取以及运输过程中,则需实施力度更强的文物保护措施,尽可能预防文物移位、意外损伤等现象。在文物到达现场后,再次核查文物的实际完整性,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在展览过程中,也有很多环节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工作人员需了解文物展览所有细节,明确细节中存在的漏洞,分析文物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积极制定相应措施维护文物安全。如安排相关人员在文物展览过程中,守护文物,禁止游客或是参展者过度与文物亲近,避免文物和参展者进行直接接触,预防文物离开展览柜或展览台。这些预防性保护措施可最大限度上降低文物可能遭受的损伤,可大幅度延长文物损坏时间,可提高文物的实际保护效果。
四、结语
在博物馆的文物展览过程中,必须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最大限度上的提高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这一工作的重视,促使工作人员积极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保护相关展出文物,不断提高文物的保护程度,预防文物因各种原因被损伤。
参考文献
[1]任骁骥,王晨.现代文物保护建筑的维护与修缮——浅析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修缮工程[J].工程与建设,2018,32(4):510—511.
[2]刘彦琪,曹宏,王伟华,等.展陈托架设计制作中的文物保护——兼论托架的系统化与模块化设计[J].博物院,2020(1):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