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明
我的家乡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北麓。
燕子刚来,布谷遍野,将别的春暖接着初起的夏风,这是我们这儿的“人间五月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但比起春节和中秋节来,其又只是一个小节,现在给了它一个假日,人情味十足。年年此节,梦回家乡,倍感温馨。
我小时候,我的乡村。
端午节的头天晚上,村里的家家户户就都做好了凉糕,放在案板上,盖一层薄布,凉一晚,端午一早吃。比起现在来,那时候做凉糕的材料哪有什么红枣桂圆花生核桃仁葡萄干糯米百合芝麻等七珍八宝,只是黄米豇米两样,再加几枚红枣,可人们都吃得香甜。孩子们吃凉糕期盼的是凉糕上面那两勺白糖红糖,期盼自己碗里能够多翻出一两粒红枣。老人们说,凉糕要一早吃,凉凉吃,可以清肠道。
端午风俗源起楚地,原本是吃粽子的,传统播撒,俗成九州,到我们这儿,就因材变种,粽子便成了凉糕,可它们终究还是一品一类。????
端午的一早,太阳还藏在地平线下,老人们早已打着露水拔回了艾草,虔诚地放在了门头、炕角,塞进了还在熟睡中的孩子们的耳朵孔里。孩子们问放这草干嘛,父母说,端午不见太阳拔回的艾草放在家里、衣服里,夏秋两季就不会受蚊虫的侵害。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乡下,除了春节,只有在端午这个小节日才装饰门户。门上贴了红的、黄的剪纸,对儿鸡,对儿虎。虽在农忙,可因为贴了端午鸡鸡黄老虎,小节便有了几分休闲里的喜庆气氛。鸡克蛇蝎蛛虫,虎乃百兽之王,端午挂贴鸡虎,大致是驱邪避灾之意。那时,一边看着贴在门上的剪纸对儿鸡,有的嘴上还叼只虫蝎,雄赳赳的,童心激越,一边又急不可耐地等着灶上炖的鸡肉快快出锅,于是乎怏怏惑惑地心里就有了一个小小的纠结:既挂贴敬赖之,何又残忍烹食之。
孩子们的衣服肩头缝一个两端露口的小布包,里面紧裹着一撮艾叶一支麻刷一只小鞭炮和一枚小枣,像军人的肩章;扣眼儿里都挂了七彩丝线制作的串串麻刷刷,手腕脚腕也戴了丝线编制的镯子链子。这些小玩意儿都是奶奶妈妈姐姐们提前几天一丝不苟地做好的,给孩子们戴上,以驱恶月之邪,避通年之灾。
有已嫁的女孩兒,这天大多要来娘家过端午,乡间风俗说这叫“疥蛤蟆躲端午”,躲什么呢,意思是“方四姐”(家乡的地方戏,主人公方四姐受婆家虐待通年不得闲歇)从婆家解放出来,自由一两天。大半前晌,村头忽现穿着花红惹眼,挎个小篮袅袅婷婷回来娘家的年轻女子时,一群小孩就围追上去,跳跃欢唱:“端午鸡鸡黄老虎,叫你姐姐过端午”。这时候,村子里淡淡的炊烟和断续飘来的饭菜香气里也顿时弥漫着快乐。
中饭是有肉的餐食,或鸡炖土豆,或土豆炖兔;凉调苦菜一盘,水萝卜丝两碟,再煮半大盆鸡蛋。妈妈们满足地迈着喜悦的脚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停地给孩子们碗里夹肉夹菜。端午午餐,家家都备了些雄黄燃点的烧酒,大家都喝一两小盅,小孩们也用筷头蘸着抿一点,以通筋舒瘀,祈健身祛病。
屈原怀石沉江,以千年演化,成就了一个温馨的节日,凉糕的清香蕴积裹含着人间朴素,西湖断桥因此节演绎了一个人蛇之间由温婉缠绵而惊心动魄的故事,乡村以七彩丝线艾叶端午鸡鸡黄老虎雄黄酒,升华了亲人间的深情厚爱。
端午节是母女节,也是亲怜子女节,也是情人节。?
端午小节是久远的,简洁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