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见识了许多风景,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永远还是那一个能够并肩同行,能够分享悲喜的人。”越剧大师王文娟所说的,是她的挚爱、著名演员孙道临。
眼前客似旧时友
1957年中秋,万家团圆的时刻,孙道临却惆怅起来。尽管在银幕上塑造了那么多光彩照人的形象,也不乏痴情的女孩等在电影厂门口,但他把罗曼史都奉献给了电影,已经 36岁的他,依旧孑然一身。
明月有光人有情,孙道临渴望有个家了。好友黄宗江恰好在上海,他是编剧、作家,有过几段感情,恋爱经验丰富,孙道临于是直奔过去,开门见山:“我想结婚了,请你帮忙找个对象!”“落后分子”终于觉悟了,黄宗江义不容辞。后来,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张瑞芳也加入媒人队伍,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越剧演员王文娟。
对王文娟,孙道临并不陌生。他祖籍浙江,因母亲喜爱越剧,他也从小受到熏陶,王文娟主演的越剧,他多次看过。他们还曾有过一面之缘,那天,在同一个剧场,他演下午场,她演夜场,后台的匆匆一瞥,她的端庄娟秀令他印象深刻。
这年,王文娟31岁。自十几岁学戏起,她就挑起了贫困之家的担子,身为长女,为了培养弟妹,她一再把媒人拒之门外。两个弟弟终于都考上大学,她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大龄剩女。在舞台上演绎了那么多才子佳人、海誓山盟,尤其是在《红楼梦》中饰演了林黛玉后,她渴望的,是黛玉一样真挚纯洁的爱情。
当张瑞芳专程来向她介绍孙道临时,她低头默许了。孙道临英俊儒雅,是众多女孩的银幕情人,从《渡江侦察记》到《永不消逝的电波》,每一部,王文娟都耳熟能详。何况,他还是出了名的洁身自好。
在黄宗江住的招待所里,他们第一次正式见面了。孙道临穿着深蓝色的列宁装,看起来书生气十足。媒人们聊得热火朝天,两位当事人却安静少言。从招待所出来,送她回家的路上,他打破了沉默:“我看过你演的《梁祝》和《西厢记》……”
令王文娟意外的是,谈起艺术,孙道临滔滔不绝,剧本的妙处与不足,对《红楼梦》的观感,对表演的见解……王文娟越听越惊讶,他所说的,与她心中想的不谋而合。她不由停下脚步,认真打量着他,脑海里突然想起台上的唱词:“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最好的,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他开始给王文娟写信,往往是回信还没到,新的一封就又寄出了。两人同在上海时,他便约她一起散步交谈,踏着梧桐落叶,他们难舍难分。常常是他送她回家,到了门口却又不走,于是她再送他;到了他家门口,他不肯进门,再折回来送她。舞台上的“十八相送”,在现实中一遍遍甜蜜上演。
她牵住了他的缰绳
恋爱水到渠成,阻力却出现了。单位政审时,王文娟被领导约谈——孙道临曾经的被捕经历是“严重的历史问题”,领导要求她“站稳立场”。压力空前,王文娟整天心事重重,辗转难眠。可是,一想到孙道临靠着街边梧桐仰头流泪的情景,她就心如刀绞。
他们的痛苦,朋友们看在眼里,去北京开会时,张瑞芳忍不住向周恩来夫妇作了汇报。不久,王文娟赴京演出,邓颖超特意约她见面,对她说:“道临是个好同志,我和恩来觉得你们两个挺合适的。”光明乍现,王文娟泪水盈睫。
1962年,爱情长跑终于结束。婚后,他们去庐山旅行,恰逢中秋,月色洒满大地,两人裹着一件棉大衣,坐在屋外的石阶上赏月。深夜的庐山万籁俱寂,他用极富磁性的声音深情地为她朗诵他写的诗:“请给我一缕阳光/不是弯曲地从小树林爬过来的那缕/不是锁在公园的湖面上的那缕/不是躺在茫茫的散枝上的那缕/它,属于你的心灵/躲在你的眼里……”
从此,上海淮海西路一条僻静的弄堂里,多了一个和谐而忙碌的家。
家庭美好,事业上两人也互相促进。王文娟从小学戏,知识薄弱,孙道临亲自为她开出书单,在表演上也提出参考意见,既做她的第一个观众,也是最坦率的批评者;她的声带开过刀,学过声乐的他便指导她科学发声;同样的,他筹划剧本时,她也会仔细阅读,说出自己的看法。
夫妻比翼齐飞,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文娟逐渐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而依托于生活的表演,也让孙道临的银幕形象有了新的突破,《早春二月》中,他塑造的“萧涧秋”风靡一时。
1964年10月,女儿出生,孙道临欢喜万分。在外演出时,他给王文娟写信:“年轻时听那首《可爱的家庭》,美好温暖却遥不可及,岁月动荡,山河破碎,何以为家?感觉自己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不敢奢望爱情和婚姻,现在终于有人牵住了我的缰绳。”
世间一切,唯有爱不能忘记
在爱的屋檐下,他们幸福依偎,也携手走过狂风暴雨。终于云开雾散时,孙道临和王文娟争分夺秒,一个从演员到配音、导演、主持人,获奖无数;一个把演过百场的《红楼梦》完善再完善,塑造的“林妹妹”成为不朽经典。
爱情途中,不仅有清风明月,还有思想共融。
演过舞台剧《孟丽君》后,王文娟着了迷,抱着原著一遍一遍地读,她有个愿望,想把这部剧编成电视连续剧。初时,孙道临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女扮男装,阴错阳差,热闹一番,没有多大意思”。
在王文娟的说服下,他拿起原著,不料再难放下。1991年,他亲自为她投拍了10集越剧《孟丽君》。写到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感情遭遇磨难时,往事浮现眼前,唱词自笔下倾泻而出:“有一日如能全力克魔障,飞越关山也要与你完婚姻;若是远离人世去,她的魂定要伴你飞升扶摇入天庭……”每每唱到这一段,王文娟就会想到那个背靠梧桐仰头流泪的身影,自己也忍不住泪湿眼眶。
他们彼此付出,也彼此成就。80岁高龄时,孙道临想拍摄电影《詹天佑》,很多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冒险呢?只有王文娟鼓励他:“这样的题材是有意义的,我就渴望在银幕上看到这些精彩的历史人物,这样的险值得冒!”她的支持坚定了他的信心,《詹天佑》完成后,荣获第七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艺术常青,孙道临的身体却每况愈下。2005年,因面部三叉神经患病,他开始卧床不起,记忆力也锐减,亲朋好友来探望,他一概不识。但中秋到来时,王文娟陪他赏月,提到当年的庐山之行,他轻轻握住她的手,肯定地说:“我记得。”
世间一切都可以忘记,除了爱。
2007年冬天,一代电影大师孙道临去世。他安卧在鲜花丛中,从袖扣到领结,从衬衫到袜子,都是王文娟亲自挑选的。而她身上穿的,则是一件蓝绸缎小褂,只因他说过,不喜欢看她穿黑衣服。
告别大厅里,红玫瑰开得深情而热烈。万分悲痛中,王文娟仿佛又听到孙道临那充满魅力的朗诵:“请给我一缕阳光……”
这一生,他们就是彼此的阳光,那样无私,那样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