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迈向乡村振兴产业路径研究
——基于AHP 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应用视角

2020-12-23 06:21李晓东顾正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转型期指标评价

李晓东,顾正娣

(1.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210098;2.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211815)

一、引言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当前,在全面脱贫向乡村振兴的转型关键时期,如何有效衔接成为2020年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目前,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两个背景:一方面基于脱贫攻坚。喻嘉等提出资本嵌入与内生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刘建民提出依托金融扶贫政策,优化金融扶贫资源配置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重要手段[3]。许翔宇建议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推动经济产业发展[4]。张琛等提出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5];另一方面是基于乡村振兴。姜长云提出产业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6]。石会娟等提出城郊类乡村发展城市配套服务、文化创意、旅游服务实现乡村振兴[7]。姜松等提出拓展农业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8]。石洪斌建议构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人才市场是产业振兴的关键[9]。脱贫攻坚为农村的发展“托了底”,但距离乡村振兴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产业发展作为指引方向的路牌,既不能延续脱贫攻坚的标准。也不能简单套用乡村振兴的指标和要求,需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引导路径。目前,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阶段的研究还不多,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今年全面脱贫决战决胜与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基于此,文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对转型期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挖掘和专家评价的方法设计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二是用AHP 与灰色理论组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型;三是以国家级贫困村五爱村为样本,对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建议。

二、转型期产业发展评价指标的设计

1.转型期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精准脱贫旨在根据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帮扶措施,彻底消除贫困因素,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社会保障、危房改造等具体脱贫路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乡村振兴旨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0]。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是地域发展演化的两个重要战略阶段,产业发展作为脱贫与振兴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动力,在转型期间体现了紧密的逻辑性,如图1 所示。

图1 战略转型期产业发展逻辑图

(1) 发展目标相同,实现阶段不同

从脱贫到振兴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直接体现。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推动力,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然而,事物的发展必须遵从发展规律,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抓手,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根本问题,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保障。乡村振兴作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践要求,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缓解相对贫困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供保障。不同的发展阶段,赋予产业不同的使命与担当。

(2) 发展导向相同,实现动力不同

精准脱贫主导下的产业发展重在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支撑。在乡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社会的帮扶和对口援助单位的支持。乡村振兴主导下的产业发展重在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对精准脱贫阶段的巩固和深化,政府不再作为帮扶主体,在政策上继续大包大揽,而是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村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主动出击,依托结构上的优化、产业链的延伸、规模上的扩大等方式,为产业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提供保障。2020年是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为了防止帮扶政策变化导致“悬崖效应”,三到五年的转型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转型期的“制度红利”,变被动帮扶为主动作为,变“我要脱贫”为“我要振兴”,产业发展极其关键。

(3) 发展主体相同,实现对象不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虽然广大农民是面向的主体,但是实施的对象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脱贫攻坚阶段,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产业奖补、公益性岗位等优惠的政策和福利只面向贫困户,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考核指标就是带贫益贫的效果体现。在以脱贫为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些政策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容易引发村域内“不公平”的声音。乡村振兴阶段实现对象是所有乡村和农民,不再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分,政府更多的是引导和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全社会参与,共同推动共建农村现代化。

2.转型期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1) 统筹三种关系,脱贫与振兴两不误

脱贫攻坚让贫困村彻底甩掉了贫穷的“帽子”,但是相对于乡村振兴的标准来说,依然存在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短板。在转型发展的期间,需要统筹兼顾好三种关系。一是传统农业保障与特色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关键,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为保障粮食安全,在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统筹考虑传统农业发展,实现稳增与高质结合发展的路径;二是产业引导与产业扶持的关系。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持奖补政策作为转移性收入的一部分对贫困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转型期间,从稳定收入防返贫的角度应继续巩固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对二、三产业的引导,逐步推动产业振兴发展;三是环境整治与补偿机制的关系。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是解决短期扶贫与长期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潜力远大于农产品本身,但这需要农民自身素质观念的转变过程,通过补偿机制的引导和过渡,提升村民的获得感。

(2) 树立产业导向,现实与目标不脱钩

转型期间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很重要,但树立产业发展导向更加关键。一是树立农业现代化导向。无论传统农业发展还是特色农业发展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化支持。转型期间可以引导村民依托农业大数据了解种养方向,引入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二是融入平台化发展导向。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宽泛的渠道,从国家供销社建立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教育部的“e 帮扶”、京东、天猫建立的扶贫馆,都为转型期间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契机。三是产业融合导向。三产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现实路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奖补政策,引导村民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等,逐步推进转型期间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3) 把握适度原则,平衡与发展可兼顾

产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战略转型期间,依然需要注意对适度原则的把握。对于刚实现整村脱贫的地方,应侧重夯实产业基础,以促增收防返贫作为工作重点,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导向逐步推进;对于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基础的后精准脱贫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力度,借助政策红利,尽快实现乡村振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和策略,践行因人因地因业的产业兴旺之路。

3.转型期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提取

在对文献的收集整理中,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转型期产业发展评价指标。课题组检索中国知网分别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作为主题词,并含“产业”筛选得到100 余篇CSSCI 期刊文章,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生成主题词分布,在剔除与研究目的关联性较小的词,并对相近词汇进行合并汇总后得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产业融合”、“产业基础”四个一级指标。通过人工阅读的方式,将一级指标对照原文本进行分类,并结合转型期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归纳出12个二级评价指标。具体见图2。

图2 转型期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AHP 和灰色理论组合评价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1.模型的选择

地域条件不同和发展水平不同,造成转型期间产业发展的评价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模糊性的考评因素,无法客观、准确的进行衡量与评估。而灰色理论是一套专门用于解决信息不完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问题。因此,文章将灰色理论应用于转型期产业发展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优势。

灰色综合评价的前提是计算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权重体现并影响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法,针对决策者的经验,利用定量方法客观地体现定性的指标,使应用效果显得更加科学合理[11]。所以文章采用AHP 与灰色理论相组合构建评价模型。

2.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 在模型运用中利用AHP 确定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

第一,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各级指标之间两两比较进行评价。

第二,根据四个一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和不同二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分别构建转型期产业发展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判别矩阵,求出转型期产业发展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其中,φ=(φ1,φ2,φ3,φ4)和φi=(φi1,…,φij)。

第三,根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通过权系数的合成,求出所有二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指标的权重向量。其中,ηi=(ηi1,…,ηij)。

(2)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在转型期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运用

第一,划分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根据指标的优劣,将其分为“很好、较好、…”n 大不同等级,并指出不同等级对应的评分值范围段。

邀请p 名专家参加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等级标准对措施层各指标进行评分,构建出转型期产业发展的评价样本矩阵Mk:

第二,确定评价灰类,计算受评对象的灰色评价系数。

令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n。可以确定不同灰类的灰数,并确定其白化函数fe(mijk)。

令yijk表示评价指标Cij的第e个评价灰类的具体灰色评价系数,则有:

令yij为受评对象Y 属于不同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可知

第三,确定灰色权向量及权矩阵。

每名专家对受评对象的措施层指标Cij主张不同灰类。将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记为mijk,将受评对象Y 的评价指标Cij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记为mij。则有,

其中,n 代表n个不同评价灰类。

利用计算出的措施层指标Cij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结果,进一步确定准则层指标Bi的灰色评价权矩阵Mi。

第四,一级和二级灰色综合评价。

根据灰色评价矩阵,对受评对象Y 准则层的几个指标分别进行一级综合评价,结果记为Ri。同时,根据准则层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Ri得出目标层指标A 的总灰色评价矩阵,结果记为R。利用得出的目标层指标的总灰色评价矩阵,计算出受评对象Y 的准则层指标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记为D。

具体结果为:

假设G 为各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最终可以计算出该受评对象Y 的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Y。具体表述为:

根据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确定产业发展状况,等级越高则产业发展现状越好。

四、绩效评价实证——以五爱村为例

1.五爱村村情分析

五爱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属浅山丘陵地貌,距石泉县城15 公里,村域面积17 平方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共计809 户2727 人。五爱村目前剩余贫困户19 户36 人,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存收入达到15528 元,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五爱村交通便利,北通316 国道,南连十天高速;文化底蕴厚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提到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时期“鎏金铜蚕”便发掘于毗邻的谭家湾村,五爱村目前已经纳入石泉县重点打造的“金蚕小镇”项目规划。村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现有省级农业园1 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2 家,主要发展的产业有辣椒、核桃、丹参等。村里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五爱村实现整村脱贫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是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还要继续前行。村里青壮年人口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在村里的劳动力偏弱,耕地用于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第二产业发展薄弱,仅有帮扶单位援建的一座食品加工厂,且尚无品牌产品推向市场。村里打造了荷塘月色等旅游景点,但是缺乏特色,餐饮住宿仅靠几家民宿维持,呈现低端重复的第三产业现状。五爱村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也存在转型期间的共性问题,因此作为课题组研究样本。

图3 AHP 专家调查问卷第2 层要素实例

2.转型期间五爱村产业成效评价

(1) AHP 调研问卷的生成

根据设计的评价指标,利用YAAHP 软件设置并生成AHP专家调查问卷。具体的重要性衡量尺度分为9个等级,通过对同一层次不同影响要素之间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以AHP 调查问卷中的“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相对重要性为例,具体见图3。

(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邀请7 位专家填写调查问卷。在回收有效问卷后,对不同层次定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然后进行不同指标的两两比较,最终确定不同层级指导的判别矩阵[12]。

第一,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构建转型期产业发展的一级指标的判别矩阵:

其次,根据该判别矩阵求解得出一级指标的对应的权重向量如下:

然后,计算最大特征根λ 和一致性检验CI,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进行可靠性检验。

可以计算出CR=0.0302<0.1,结果表明一级指标的判别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的标准。所以通过其所获得的权重向量具有相应的可靠性。

第二,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构建转型期产业发展四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判别矩阵为:

表1 转型期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进一步通过对B1、B2、B3、B4四个判别矩阵的求解,以及一致性检验,获得二级指标的权重表,见表1。

(3)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转型期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划分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根据具体指标的优劣,将其分为“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四大等级,并指出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范围段。

第二,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课题组邀请了包括五爱村所在池河镇业务领导在内的7 位专家参与评价工作,结合五爱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测,按照不同的评价等级标准对措施层所有指标进行打分,构造出转型期产业发展的四个评价样本矩阵。

第三,计算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

计算传统农业的灰色评价系数:Y11=(6,7.4286,3.2,0)T

计算获得传统农业指标的灰色权向量有:

从而可以计算出传统农业指标的评价值M11=9.5×0.361+8×0.447+6×0.192+4×0=8.1564。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特色产业、产业扶持、生态保育的评价值,分别为7.7418、8.2748、8.2351。

根据前面计算出来的优化产业结构下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值,进一步计算出优化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果。利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得出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以及五爱村转型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具体见表2。

表2 五爱村转型期产业发展各级指标综合评价值

3.评价结果对五爱村产业发展的启示

经过模型评价可以看出,转型期间的五爱村产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既有优势,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特色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产业链的完善、乡村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13]。结合模型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 立足乡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五爱村交通便捷,依托十天高速、316 国道,可直达西安、汉中、安康各市,构成半日经济圈。石泉县倾力打造的金蚕小镇项目也将五爱村纳入板块,村里环境设施整洁,荷塘月色、百亩菊园等项目奠定了一定的旅游业基础,也获得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荣誉。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5.1 亿,同比增加了10.2%,收入达到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下,五爱村应紧紧抓住旅游发展的契机,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逐步形成由第三产业引领、第二产业支撑、第一产业补充的产业结构[14]。结合村里的百亩荷塘月色、金丝菊园,倾力打造旅游品牌,于每年7、8月份举行“荷花节”,重阳节举办“赏菊会”,吸引周边游客,依托金蚕小镇项目,加快农家乐的建设,丰富周边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配套项目。以援建的农产品加工厂为龙头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树立特色农业品牌,开拓多元化产品,吸纳村里劳动力就业,以帮扶单位订单为过渡加速转型升级。以加工厂需求为方向,鼓励村民订单化种植特色农产品,比如既可入药也可食用的吊瓜,结合当地土壤富硒的特性,种植富硒蔬菜、山珍等特色农产品,充实第一产业发展壮大。

(2) 紧扣社会需求,调整发展方式,借助线上平台提升

此次新冠疫情给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既是危局,也是变局。人们在长达近一年的口罩伴随生活下,对生命健康、生活品质都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五爱村应抓住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方式。首先是发展康养产业。依托在村域东北部发现的地热资源,打造温泉休闲体验区,通过对地热资源的深度挖掘,树立以健康养生、动态体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宣传理念。同时借力金蚕小镇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建设,配套参与体验、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项目环节,增强休闲度假的服务力。其次是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学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世人再次重新认识到中医药学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预见到疫情过后,中药的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会。目前,五爱村已经发展了丹参等少量中药材种植,建议借助陕西省药监局与石泉县定点帮扶的契机,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草药品种,提升村里加工厂处理能力,开拓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项目。最后是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疫情的影响增加人们对外部直接供给的依赖度。另一方面,原材料供给链整合后变得越来越高效、便捷,众多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农业实体产品电子商务化、线上线下同步化必将成为产业链转型升级的趋势[15]。五爱村应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取得各种线上销售资格认证,借助扶贫馆等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

(3) 注重跨界延伸,推进产业融合,丰富产业链环节拓展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路径。转型中的五爱村可以从两个方面积极作为:一方面凸显历史价值,形成文旅联动。文化是内容,旅游是载体,“鎏金铜蚕”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物,是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出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五爱村应抓住产业融合的新机遇,采取文旅联动的跨界融合模式,将蚕桑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融入旅游开发项目中,策划一些具有独特性的历史文化体验、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少年科普基地等平台;另一方面“接二连三”发展第一产业[16]。由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向设计、生产、互联网销售等各个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以五爱村现有的菊花产业为例,建议扩大金丝皇菊的种植面积,在产品的设计中围绕菊花产业,讲好菊花故事;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菊花茶、菊花烟等多元化产品;从菊花可吃、可玩、可赏、可购等方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充实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共赢之路。

(4) 保障软硬环境,夯实产业基础,鼓励乡土人才创业

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宽松的政策制度环境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脱贫攻坚阶段的全面发展和精准帮扶,五爱村在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电力保障、通讯设施等硬件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通过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村里环境卫生包干到户,村域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围绕新民风建设,推行一约四会、道德评议等方式,引导村民文明风尚逐步形成。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结合特色产业,围绕金融服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方面优化制度性供给。软硬件环境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能人返乡,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五爱村可以通过乡村规划、土地扭转、盘活宅基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返乡能人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另一方面以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定点扶持为契机,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在核心价值观传播、镇村一体化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围绕金蚕文化、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推广与种植等方面在村里培养更多的经理人、文化能人、工匠艺人等乡土化人才。

五、结论与讨论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国贫困人口将全面脱贫,3万多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在欣喜的看到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将带着思考步入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不放松,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不跑偏,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五爱村的实证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特色产业主导、线上平台提升、三产融合互动、乡土人才创业的政策建议,在面对庞大的、发展不一的、环境复杂的乡村脱贫主体时,还需要从政策层面支持更多可复制、可量化、可践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比如,通过引入农业大数据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让乡村产业有的放矢;进一步发挥国家财政引导作用,将扶贫资金投入逐步转向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以工补农的示范效应,引入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整合产业资源、规范生产环节、拓宽市场渠道等方式,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在镇村地域内构建产业链主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助推绿色乡村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乡村历史、古迹、文化特色,发展旅游经济带动产业融通,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进一步加大人才返乡的引导力度,采取长期培养激励机制和短期对口帮扶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等。全面脱贫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依然需要全社会继续发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转型期指标评价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基于经济转型期吴江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