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东岸,北起洪涛山、管涔山,向南经黑驼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起云山、紫荆山、五鹿山、高天山等,直至龙门山,这一系列山地总称吕梁山脉,简称吕梁山。
吕梁山是山西西部的生态屏障,通常称之为晋西地区。这一区域,主要涉及我省吕梁、忻州、太原、临汾4市的26个县(市、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体,为黄河中游泥沙集中产区。由于黄土覆盖、干旱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省与全国的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同时,这里也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谱写了名垂青史的《吕梁英雄传》。新中国成立后,因恶劣生态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一直是全国闻名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在此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投入或引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先后实施了三川河、湫水河、昕水河、县川河、汾河上游等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减少输沙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了宝贵经验。据统计,2010-2018年,在4个市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高达21.8亿元。截至2018年底,在中央水利部门、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齐心努力下,该区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8万km2,治理程度达到了62.6%,有效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指出,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
讲话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讲到黄河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时,总书记指出,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吕梁山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落实。为把吕梁山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高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吕梁山区域尚有1.9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并且都是治理难度大的地方。主要难点在于:一是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土壤贫瘠,立地条件极差;二是交通不畅,运输不便,水土流失治理成本很高;三是干旱缺水,生态用水困难,造林成活率低,生态效益不佳,需要重复治理;四是林牧矛盾突出,全面封禁困难重重;五是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开采,扰动地表,破坏自然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不仅造成了地下采空区的地表变形、裂缝和塌陷,同时也疏开了地下水资源,使生态用水更加困难;六是由于大力开发风电建设项目,扰动地表与破坏自然植被十分严重,风电企业不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打折扣,造成植被短期难以恢复;七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区大量扩张,占用了大片的水地、滩地、坝地、梯田等基本农田,虽然也实施了坝滩联治、沟坝地治理等水土保持项目,新增了部分可耕农田,但局部土地占补平衡出现较大缺口,补造的基本农田覆土较薄、肥力低下,难以起到“基本”作用。面对一个个难题,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从技术措施与体制机制上进行破解。
3.2.1 治理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发展集雨微灌
吕梁山坡耕地主要分布在梁峁、塬面、沟坡和缓坡上,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多年来,为了顺利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开展了水平梯田建设,现大部分集中连片、离村较近、坡度较小的坡耕地,均已修成了水平梯田;剩余的坡耕地,分布零碎,不成规模。针对这种情况,在修梯田上:要根据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该修的地方一定要修,并要按照宽幅大块的高标准修,以保障粮食安全;不需要修梯田的地方,可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将农田调整为林牧用地,以化解林牧矛盾。
由于吕梁山水资源短缺,年际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年内降水高度集中,短期内很难摆脱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困扰,应因势利导,大力推行旱井集雨、梯田微灌。主要办法:一是利用道路径流,引流入旱井,发展梯田微灌;二是利用荒坡径流,集流于旱井,发展梯田微灌;三是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发展引黄提灌、截潜流、小泉小水利用等,扩大水浇梯田。通过集雨微灌与引水浇灌,使小范围梯田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对大部分无条件微灌、浇灌的梯田,实行旱作农业:一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深耕和垄作、覆盖可降解地膜等,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二是根据市场动向预测,调整种植结构,在梯田上种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新品种和果树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对人少地多的区域,实行退耕梯田种草,发展有机畜牧业。
3.2.2 沟道打坝,拦蓄泥沙,发展坝系农业
淤地坝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多建于小流域,是吕梁山沟道治理中一项不可替代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淤地坝的主要功能:一是拦泥,减少向黄河输沙;二是滞洪,保证下游安全;三是淤地,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淤地坝现已进入以小流域为单元坝系建设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省注重的是大中型病险淤地坝的除险加固改造,新建的淤地坝数量较少。关于淤地坝的建设,我省曾在2003年和2006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过两次专项规划研究,其规划成果当今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省的淤地坝建设,最适宜的区域是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晋西地区,具体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残塬沟壑区,包括忻州市的西8县、吕梁市的山区9县,临汾市的西山7县以及太原市的娄烦和古交2县(市)。目前淤地坝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投资多属补助性质,地方配套资金由于经济贫困多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与工期;二是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工程建设占地难以协调,经济索赔难以承受。解决办法:一是将淤地坝工程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实行全额投资;二是由地方政府与部门协商出台明确的工程建设占地补偿政策,加强与占地户主的沟通协调,保证淤地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规划设计部门要精心勘测,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
在发展坝系农业上,其主要思路是防洪保收,需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设计洪水标准20 a一遇,建立健全排洪渠;二是坝地布局玉米、高粱等高秆耐淹作物,超标准洪水淹侵深度不超60 cm,淹侵时间不超7 d;三是种植越冬夏收作物,避开暴雨洪水高峰;四是对坝系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调度,按蓄水滞洪、拦泥淤地、安全生产三类用途淤地坝进行管理。
3.2.3 造林种草,实行封禁,提高植被覆盖率
植被恢复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绿水青山的基础。多年来,吕梁山在植被恢复重建上,主要以刺槐、杨树、油松、侧柏、柠条等为主,这些人工林,特别是乔木林,需水量较大,导致土壤干化层不断加深。据研究,目前黄土高原植被再造已接近水资源承载力阈值,如果进一步扩大乔木林面积,将加剧水资源短缺,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针对植被恢复现状,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需水量要求,合理规划设计再造植被,选择低耗水量乔灌木种类;二是优化改造现有单一、高耗水人工林分结构,疏伐高密度、高耗水人工乔木林,补植灌木,实行乔灌混交;三是依据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植被演替理论,大力营造抗旱性极强的乡土树种,如刺柏、侧柏、酸枣、荆条、柠条等乔灌木;四是对现有“四荒”地恢复重建植被时,以灌木林为先、为主;五是对退耕地合理规划,实行干果经济林与人工种草相结合,尽量不要种乔种灌;六是对现有经济林进行改造,将没有灌溉条件的水果类经济林改造为干果林,将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干果林进行高接换头更新,为生态植被恢复与预防返贫奠定基础;七是实行封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按照适者生存法则,自然竞争淘汰,让适生者成为植被恢复的主体;八是在种草上,改变过去单一选用豆科植物的做法,将抗逆性强的禾本科牧草纳入种植规划,以利于植被恢复,提高覆被率。
3.2.4 以覆绿和土地合理利用为主旨,治理废弃矿场
吕梁山包括黄土高原河东煤电能源区和晋陕蒙接壤“金三角”,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采煤曾一度让经济增长位居全省前列。随着2009年以来全省的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星罗棋布的小煤矿被关停,大量废弃的工业场地、矸石场等无人管理,形成了一道道、一片片令人心酸的不雅风景。为了吕梁山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下大力气对这些点状废弃场地进行生态治理与修复。
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利用航空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开展精细调查,全面掌握废弃场地的分布、数量、面积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危害;二是以覆绿和土地合理利用为主旨,制定科学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规划;三是纯生态覆绿植被恢复,由林业与水土保持门联合实施;四是土地复垦措施,由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实施;五是环境污染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环保和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六是各相关部门的治理成果,由地方政府组织统一验收。
要探索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流域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开创吕梁山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推动吕梁山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高质量发展,是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创共建的一件大事,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措施,更需要得力的管理措施。
根据目前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态势,应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将吕梁山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作为黄河治理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强有力的市县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宏观决策与组织领导;二是制定好“十四五”和中长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与考核;三是市县主要领导分片包干,细化具体工作任务,量化年度考核指标,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四是创新方式,强化宣传,实行宣传全覆盖、无死角,提高区域全民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意识;五是加强监督管理,严禁人为破坏生态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将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六是积极争取立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将投资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