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莉,刘彦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发动机系统检修》作为各大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面向于汽车检测、机电维修、汽车服务顾问、汽车索赔员等岗位上从事发动机机械系统相关和电控系统相关的诊断、检测和维修等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方案,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服务于汽车维修企业一线的相关技术和服务工作。通过学习,使从了解车到熟悉车,再到懂车,从而修车,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系统零部件检测并修复,为后续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应用能力,从教学模式上采用“教、学、做”合一。
《发动机系统检修》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检修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发动机系统的诊断与检修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构建真实学习情境、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学习场景和真实工作压力的“四真”环境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构建知识。将发动机系统检修的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内容、流程、环境、评价与教学内容、方法、设施、评价相对应,以此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和应用能力[1]。
《发动机系统检修》课程的改革建设目标。以由校级到国家级在线开放精品课为目标,完成教学团队的优化、资源的建设和信息化的建设。课程的改革中将培养目标定位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目标;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专家团队、企业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构成并建立培养目标;在资源建设中包含有教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信息化建设中包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设施的建设。
《发动机系统检修》课程的改革建设标准。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建设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教学团队标准、资源建设标准和课程质量标准,保证课程在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学团队培养、质量管控等方面的规范与提升。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内容体现专业前沿技术和核心技能为主线,融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2]。
课程标准包含知识、技能、素质标准;教学团队标准需要确立相应的师资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以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目标;课程质量标准包括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诊改制度、实时运行监控和运行效果的评估。
课堂教学适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每个章节的任务学习都依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分层教学,每个任务相应的配有项目实训指导书和工作页,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课程任务和实训工作页,学生在学习和完成工作页的同时,完成项目内容。
教材方面,与校外兼职教师、兼课教师一起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适用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学生的教材。将教学资源库运用于教材建设中,使之成为可视化,多元化教材。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呈现的内容更丰富更立体。
硬件方面,需要升级改造实训室,配备教学用汽车发动机系统模拟软件等教学设备,实现了虚拟仿真、项目教学、情境教学三位一体,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构建课程质量改进循环(PDCA),建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课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3.1.1 计划(P)
(1)依据课程标准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制定计划措施(课程教学计划)。
3.1.2 执行计划措施(D)
(1)实施教学计划
3.1.3 检查教学效果(C)
(1)作业、训练手册、测试、听课、评教、评学。
3.1.4 总结处理(A)
(1)巩固成绩标准化,修订课程标准。
(2)遗留问题,进入下一质量控制循环[3]。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并落实到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并进行自我诊断,通过诊断考核,持续改进,使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能动态持续改进与更新。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建设思路,规范课程标准。对课程调研报告、教学标准、授课全套资料(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课程总体安排、课程重难点、作业、考核、教材、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教学方法)[4]进行监控和考查。
课程教学实施以课程标准作为课堂教学检测依据,进行质量监控。教学团队编制课程标准,确定学习标准,设计考核办法,以教研室为单位听评课,跟踪改进课堂教学状态,课程负责人将反馈意见纳入下一年度课程建设规划。
以学期为单位结合学生学习状态、考核成绩分析、课程教学测评,完成试卷、课程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正课程学习标准,形成改进方案。
课程诊改组织团队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主,由院级领导及分管教学领导牵头,课程负责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教师、企业行业专家、校内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全体参与的形式组成团队并实施对诊断项目整体安排的分工。
确定实施牵头人与责任人,设置时间节点,高效实施。
表1 课程诊改实施内容与分工表
4.1.1 问题描述及表象
发动机系统检修在课程类型上分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这两个内容都需要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较大课时的分配,并且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与调整。
4.1.2 改进措施
(1)课程定位将次课程分为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2)有条件下,最好使用专项资金来完成本课程建设,保证建设经费。同时制定课程建设保证制度,严格按照课程建设保证制度来监督、督促课程建设的进行,定期进行考核,必要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与专业教师收入、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专业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3)探索现代学徒制,开展实境教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适应于专业课程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工学交替的效果。使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内上课,一段时间在企业对应岗位实践,实现实境教学。
4.2.1 问题描述及表象
课程知识点涵盖内容较多,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这一部分,由于内容较为成熟,资源相对丰富,但在电控系统检修方面,由于每一系的车,差别较大,各校拥有的实训车辆种类不一,各类资源并不充足,这便需要开发和修订新的教材,与时俱进。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完善,不便更好地将各系车的电控故障、案例形象具体的呈现。
4.2.2 改进措施
(1)通过校、企、行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适用当前本校汽车专业学生的教材,并重视汽车维修故障判断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教学资源库运用于教材建设中,使之成为可视化,多元化教材。
(2)依托互联网云课堂等平台,完善课程、实训、测试、企业等类别的数字化资源。与软件开发、课程建设的优质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
(3)教材建设对接资源,信息化课程改革。课程负责人积极申报校级信息化课程改革项目,将资源建设与教学紧密衔接。
4.3.1 问题描述及表象
现有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缩小与真实工作岗位环境的差距,通过实训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实训操作安全、规范,甚至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践活动。可通过实训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需要升级实训硬件教学环境。为保障实训操作更安全、更规范,还需增设虚拟仿真环境。
4.3.2 改进措施
(1)对现有的实训室等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为生产型、开放型的实训室。教学中,按企业管理流程推进教学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促进职业素养与实际岗位能力提升。
(2)在原有的实践教育条件基础上,建设汽车商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前通过虚拟仿真,巩固实训流程,规范实训操作,通过虚拟仿真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完美过渡。
(3)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比如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逐步摸索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的方法,并总结成教学案例,同时提供最贴近生产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4.4.1 问题描述及表象
教学团队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团队组合中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不足。教师团队对职业岗位技能的动手能力和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使之更加贴合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即上即用的技能需要,同时兼顾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根据课程岗位需求特点,吸收行业、企业一线生产经历的优秀成员加入教学团队,实现互补。在校专兼职教师在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也需要进一步锻炼,满足教学需要。
4.4.2 改进措施
(1)成立由企业名师、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进行师资力量的扩充与互补。
(2)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积累了教师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加强了专业教师与行业的联系,大力推进了教学改革,让日常教学与实际生产联系更为紧密,并具有更多的职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师能力,解决企业实际课题。同时创造了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探讨的机会,便于更好地了解汽车维修行业前沿信息,提升专业水平。
(3)明确兼职教师岗位职责,该课程长期聘用稳定兼职教师3名,入库兼职教师5名。为兼职教师配备基本教学条件,配备固定指导教师和联络员;改善兼职教师待遇,提高课酬标准;兼职教师享有外出培训考察、参加各类专项培训的权利。提高多措并举,兼职教师责任心加强,素质普遍提高,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4)加强教师双创水平提升。制定教学团队教师创业培训计划,积极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创业项目。
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需同专业建设的发展联系起来,任何一门课程必须依托于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的总体设计下进行,找准切入点,组建改进团队,针对聚焦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措施,同时建立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保证专业、课程改革可持续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