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圣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美学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基督教文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美学、艺术史论、服饰文化。西方美学方面主要研究德国古典美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博士论文为《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概念》,与人合著出版《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商务印书馆,2015 年);艺术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艺术观念的社会学,研究艺术不同阶段的社会功能和特征及其互相转化,发表《从神圣到世俗》、《艺术社会学的建构》等多篇论文;艺术史方面主要研究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艺术,发表《言像之辩——基督教关于图像艺术的论争》、《宗教改革对欧洲艺术图像志的影响》等多篇论文;服饰文化主要研究服饰美学、时尚理论和西方服装史,出版《服装美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时尚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主要讲授课程有“西方文艺理论思想史”、“视觉文化研究”、“服饰文化论”、“黑格尔美学导论”、“美学基础”等。主持的项目有“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时尚研究”、“欧洲中世纪视觉文化”、“艺术观念的社会史”等。
对于服装史研究而言,一般会使用文献、图像和实物三种重要的史料。服装实物保存下来较少,即便保存下来,也可能失去了很多要素;文献虽多,可靠性需严格甄别,且文字的描述较难让人对具体的服装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服饰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古代服饰研究的重要史料。这五篇文章的作者,有服装专业的学者,也有艺术专业的学者。通过将艺术史和服装史深度融合,结合当代身体理论,期望在服装史的研究方面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展示一种新的面貌。
张玲的论文通过《中兴瑞应图》中女性着裆裤的特殊形象,分析了南宋女性着裤装的缘由及形成时尚的过程,展示了古代女性如何通过服装彰显女性权利的现象。夏侠的论文通过对《明皇幸蜀图》中女性人物着装的解读,追溯其渊源,从服装中看到胡汉文化的融合。张彬的论文通过对于两块宋代杂剧砖雕中人物服饰的分析,考证出其中的“杨揔惜”“丁都赛”的角色是末泥和引戏。张莹的论文通过对彩绘手稿中的一幅插图《让•沃奎林向好人菲利三世献书》中人物服饰的分析,表明布艮第宫廷有意识地使用服装和服装图像来塑造统治者的形象,表达和强化权力,以便更有效地实施政治统治。我的论文则是利用图像对《查理大帝传》中所描述的三种查理大帝的服装进行了形象化的呈现,让人们对于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了具体的认识,同时通过他的服装表明了几种不同的文化在中世纪的融合。
本期的五篇文章表达了服装在古代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如何利用其中所描绘的物质文化细节对人物图像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这对于服装史、艺术史、文化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