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力,徐浩天,刘嘉慧敏,王 琳,倪 闻
(1.铜川市气象局,陕西铜川 727000;2.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16;3.陕西省气象台,西安 710014)
西北涡是指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及甘肃东南地区一带的低涡环流,夏季西北涡发展东移常常造成陕西省盛夏暴雨天气[1]。荣涛[2]统计了柴达木低涡的特征概况,归纳出了柴达木低涡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丁治英等[3]对一次西北涡的数值模拟,发现了低涡生成与地形和高低层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对于陕西暴雨而言,侯建忠等[4]在2006年就统计指出陕西的极端暴雨与近海台风关系密切,其相关率接近 87%;张雅斌等[5-8]通过个例分析,研究了远距离台风对陕西暴雨的作用,认为远距离台风和陕西暴雨区低层存在水汽和能量输送通道;近年来,李明等[9-10]对西北涡和台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西北涡造成的暴雨与远距离台风之间的关系,远距离台风和西北涡相互作用,改变了西北涡的斜压结构、温湿结构和动量结构,增强了西北涡附近对流不稳定程度和动力抬升作用。西北涡作为高原低涡的一种,是陕西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西北涡与登陆台风相互作用引发的暴雨天气比较少见,是气象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一次西北涡东移造成的暴雨天气进行研究,主要针对西北涡东移发展中的增强机制和降水成因进行分析。
所用资料为2019年8月1日20时—4日08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FY静止卫星云顶亮温资料等。
受西北涡东移发展影响,2019年8月2—4日陕西省自西向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强降雨主要出现在陕北、关中北部、陕南西部等地。2日08时—4日08时共43个气象监测站累计雨量超过100 mm,289个站超过50 mm。分析降水逐小时演变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时段出现在3日凌晨至4日凌晨,降水过程出现2个暴雨日。2日08时—3日08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关中北部、陕南西部,降水强度大且分布较为分散,最大小时雨强59.4 mm/h,3日08时—4日08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陕北,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伴随对流性特征。
200 hPa天气图上,1日20时—4日08时,南亚高压主体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位于南亚高压北侧的分流辐散区,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维持。500 hPa上, 1日20时亚洲中高纬度呈“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受低槽影响,河套北部受弱高压脊控制,中低纬度,高原东部有短波槽东移,副热带高压主体位于日本海上,脊线位于30°N附近,台风“韦帕”中心位于雷州半岛附近,逐渐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并减弱为热带风暴。2日08时—4日08时,新疆北部低槽发展东移,高原短波槽东移发展加深,在甘肃—宁夏交界处发展为低涡,副高不断西伸北抬,“韦帕”继续西移,进入北部湾,宁夏附近的低涡沿副高西侧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700 hPa上,1日20时—2日08时位于甘肃东部的暖式切变线逐渐发展为闭合的低涡环流,西北涡逐渐形成。2日08时—4日08时,在500 hPa偏南气流的引导下,西北涡向东北方向移动(图1a),其前部的西南气流不断加强,西南风急流将华南沿海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在西北涡中心辐合,西北涡不断发展;西北涡途经甘肃东部—宁夏—陕北—内蒙古中部,造成了大范围强降水天气。4日08时,西北涡中心移出陕西,陕北强降水停止。
用700 hPa西北涡中心垂直涡度表示其强度,分析2日08时—4日08时西北涡中心附近的垂直涡度(图1b)发现,西北涡向东北移动的过程中,中心涡度持续增大,西北涡不断增强。2日08时,西北涡中心附近涡度为4×10-5s-1,3日08时,中心涡度达到10×10-5s-1, 这一阶段,西北涡发展迅速。3日08时—4日08时,西北涡中心涡度持续增大,从10×10-5s-1增加到12×10-5s-1,相比前一阶段,这一阶段西北涡发展较为缓慢。以下将针对此次西北涡东移中的增强机制和降水成因进行分析。
图1 2019-08-02T08—04T08 700 hPa西北涡中心移动路径(a,数字为日和时)和西北涡中心附近涡度变化(b,单位为10-5 s-1)
2日08时—4日08时,500 hPa上新疆北部低槽发展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副高持续西伸北抬,宁夏附近的低涡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并不断发展,低涡前部的正涡度平流促使低层减压,西北涡逐渐形成。随着西北涡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加强,西北涡前偏南风不断加大,西南风急流不断向低涡中心输送水汽及能量,西北涡不断发展。200 hPa上,西北涡上空处于南亚高压北侧的分流辐散区,高层辐散利于西北涡进一步增强。
武麦凤等[5]研究发现台风和西北涡相互作用,能够改变西北涡的结构,促进西北涡自身加强和发展。此次西北涡东移发展过程与副高和台风“韦帕”有着密切的关系,1日20时—3日08时,副高西伸北抬,“韦帕”西移进入北部湾。700 hPa流场和风速图上,1日20时(图略),甘肃东部与四川交界处为暖式切变线,“韦帕”东侧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西侧的东南气流汇合,在四川盆地东部转向北输送。2日08时(图2a),西北涡在甘肃东部形成,汇合后的气流向西北涡南部输送,伴随副高西伸北抬,西北涡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加强,汇合后的偏南气流不断加大,2日14时在甘肃与陕南交界处达到急流标准,最大风速12 m/s。3日02时,急流增强到14 m/s,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急流前部存在明显水汽辐合,水汽通量散度达到-3×10-7g/(cm2·hPa·s),台风附近的水汽和能量随着偏南急流汇入西北涡中,在西北涡前抬升,西北涡迅速发展,这支汇合后的转向偏南气流成为西北涡与台风“韦帕”间联系的重要通道。3日08时(图2b),副高进一步西伸北抬,连接西北涡和台风间的通道被副高阻断,西北涡发展减慢。台风“韦帕”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从华南沿海向北输送,为西北涡发展提供了水汽、能量、动力条件,是此次过程西北涡迅速增强的主要原因。
图2 700 hPa流场和风速(阴影)分布(a 2019-08-02T08;b 2019-08-03T08;黑色圆圈代表西北涡中心)
强降水发生离不开充足的水汽供应,此次降水过程中低层西南风不断增大,水汽输送逐渐增强,低层比湿逐渐增加。1日20时开始,台风“韦帕”西移,副高加强北抬,“韦帕”东侧东南气流与副高西侧东南气流汇合,不断向陕西输送水汽,形成明显的水汽通道。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剖面图上(图略),水汽辐合从近地面延伸至700 hPa,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中心位于700 hPa附近。2日08时,700 hPa陕南水汽通量为4~6 g/(cm·hPa·s),陕北为2 g/(cm·hPa·s);2日08时—4日08时,西北涡前西南风不断增大,西南急流带来的水汽输送也不断增加;3日02时700 hPa陕南水汽通量达到12 g/(cm·hPa·s),08时陕北水汽通量(图3b)达到14 g/(cm·hPa·s),强的水汽输送在3日白天长时间维持。水汽通量散度场上,水汽辐合中心位于西北涡前部,2日20时(图3a),700 hPa上陕西中南部的水汽辐合达到-2×10-7g/(cm2·hPa·s),3日08时(图3b)陕北水汽辐合中心达到-5×10-7g/(cm2·hPa·s),强降水区域与低层水汽辐合区一致,低层强的水汽辐合将低层水汽输送到高层,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4日08时后,西北涡移出,陕西上空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锐减,强降水停止。
假相当位温θse具有保守性,代表大气温湿特征,θse高值代表暖湿空气,表示高能区,θse低值代表冷空气。1日20时开始,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不断北推,850 hPa陕西中南部θse达到76 ℃,陕北地区θse达到72 ℃,陕西处于θse的高能区,1日20时—3日20时低层高能区长时间维持。2日08时—3日20时,500 hPa宁夏附近低涡发展东移,低涡后部的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陕西上空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层结。850 hPaθse场,来自低涡后、东北冷槽后的两股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挤压,2日20时θse场(图4)呈明显的“Ω”型,甘肃东部中心值68 ℃的冷空气侵入陕南西部,造成陕南西部对流性降水。2日20时—3日20时,“Ω”型维持,高能区的能量释放为对流发生提供了能量条件。
图3 700 hPa水汽通量(等值线,单位为g/(hPa·cm·s))和水汽通量散度(阴影,单位为10-7 g/(hPa·cm2·s)分布(a 2019-08-02T20;b 2019-08-03T08;黑色圆圈代表西北涡中心)
图4 2019-08-02T20 850 hPa假相当位温分布(单位为℃)
分析汉中、延安探空资料可以看到:强降水发生前,2日20时汉中、延安站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在1 000 J/kg以上;3日08时,随着强对流发生,不稳定能量释放,CAPE值明显减小,汉中站为100 J/kg,延安站为500 J/kg。强降水开始后,汉中和延安探空曲线呈细长型(图略),大气湿层深厚。汉中探空站850 hPa以下风随高度逆转,为冷平流,对应甘肃东部侵入的低层冷空气,850~600 hPa为暖平流,600 hPa以上为冷平流;延安站近地层至400 hPa风随高度顺转,为暖平流,400 hPa之上风随高度逆转,存在冷平流,上冷下暖的大气结构加强了大气不稳定度。暖云越厚,越易产生高的降水效率[11],利用抬升凝结高度与0 ℃高度差可判断暖云厚度。3日08时,汉中站暖云厚度4.1 km,延安站为4.0 km,较厚的暖云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出现。
陕南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日凌晨至3日中午,分析散度叠加垂直速度剖面图可知:3日02时(图5a),陕南上空辐合区位于925~700 hPa,辐合中心为-4×10-5s-1,700 hPa之上为辐散区,垂直上升中心位于700 hPa,达到-12×10-1Pa/s;3日08时,陕南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维持。结合天气图分析,陕南上空低层辐合与低层切变线对应,高温高湿环境中,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性降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系统配置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陕北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日白天到4日凌晨。3日08时之前,陕北低层受高压影响,850 hPa以下为辐散区;3日白天,西北涡移过陕北;3日14时—4日02时,近地面至700 hPa转为辐合区,700 hPa之上为弱辐散区;3日14时(图5b),850 hPa辐合中心达到-6×10-5s-1,最大上升运动中心位于700 hPa,中心值达到-22×10-1Pa/s;3日20时,低层辐合中心北移,辐合强度和垂直上升运动减弱,降水强度逐渐减小。结合天气图分析,陕北辐合主要受西北涡造成的低层切变线影响,高层弱辐散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
分析云顶亮温(tBB)演变可知:2日08—20时,受地面辐合线触发,陕南上空有tBB为-45~-35 ℃的对流云快速自南向北移动,陕南西部出现弱降水;2日20时,低涡云系已经十分明显,低涡云系后有带状云系发展;2日20时—3日08时,低涡后的带状云系中持续有对流单体生成,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对流单体迅速发展,且移动缓慢,关中北部,陕南西部对流云tBB≤-45 ℃,出现了多站3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主要位于云顶亮温等温线密集处;3日白天,西北涡移过陕北,低涡及带状云系tBB维持在-40~-35 ℃,云系中存在tBB≤-45 ℃对流单体发展,陕南出现分散性对流降水,陕北出现大范围混合性降水;4日05时,低涡云系移出陕西,降水停止。
图5 散度(等值线,单位为10-5 s-1)、垂直速度(阴影,单位为10-1 Pa/s)剖面图(a 2019-08-03T02沿107°E;b 2019-08-03T14沿109°E)
(1)此次降水发生在高原槽东移加深,副高西伸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北涡是降水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降水主要位于低涡中心及前部。
(2)西北涡东移过程中不断增强,台风“韦帕”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为西北涡迅速增强提供了水汽、能量、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进一步加强了西北涡发展。
(3)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陕西处于假相当位温的高能区,大气上冷下暖存在位势不稳定结构;地面辐合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陕南出现分散的对流性强降水,受西北涡低层切变线影响,陕北出现系统性强降水;深厚的湿层,较厚的暖云利于短时强降水出现。
(4)低涡降水云系中持续有对流单体生成发展,对流单体tBB≤-45 ℃,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云顶亮温等温线密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