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
作者:张业茂、刘畅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7336-3
出版时间:2016 年6 月
定价:28 元
地方传统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也是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华夏大地独特的魅力色彩。新时期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来了重要影响,为了满足现代化音乐教育需求,地方传统音乐的教育与传承需要进行全新的改变,因此,开展地方传统音乐信息化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由张业茂、刘畅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年出版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一书是一部有关音乐教育的优秀论文集,书中多篇文章都给地方传统音乐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信息化教育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该书收录了2015 年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两岸四地音乐教育论坛上多名与会音乐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共二十篇。全书从“国际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发展入手,围绕高校音乐教育有关问题展开深入且全面的交流探讨,着重说明信息化发展对音乐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书中部分文章还详细分析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强调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
首先,地方传统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的音乐记载,也是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缩影,我们可以从地方传统音乐的节奏快慢、声调起伏中体会历史的变迁,同时感悟到人民群众真挚的情感,所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也涵盖了铭记民族历史、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其次,地方传统音乐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民俗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每一种音乐都蕴含着大量的地方特色和人文风俗,因此地方传统音乐与民俗文化、地域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其传承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保护,一旦失传就可能造成地方文化的没落与消亡。最后,地方传统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教育意义,其传承与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对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及提升民族凝聚力。
一方面是学生对传统音乐认知度不足。在信息膨胀、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化早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代名词,它不仅是科技发展的优质产物,同时象征着社会的创新与进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风格多元、传唱度广的流行音乐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虽然高校开设了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知识与内涵缺乏正确认识且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音乐不符合时代流行趋势,早已过时。另一方面,高校对传统音乐传承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将教学工作重心全都投入到主干课程中,使地方传统音乐教育变为形式课程,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传统音乐知识,也阻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此外,许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主修现代音乐专业,传统音乐专业能力难以满足课程教育需求,极大地降低了地方传统音乐教育质量。
加大地方传统音乐传播力度。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正确认识传统音乐,并了解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因此,高校需不断加强教育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专栏、网络公开宣传讲座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普及传统音乐,有效促进地方传统音乐及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发展。
建设传统音乐专业师资团队。专业人才队伍是支撑传统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传统音乐教育能力和信息化教育水平;二是引入专业人才,要求在具备专业传统音乐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进而有利于地方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创新地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音频和视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音乐,与此同时,建立传统音乐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沟通、各抒己见,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