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22 23:50:37郭纪斌
时代农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系

郭纪斌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个行业或者领域对于精通专业技能且具备一定拓展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多元化以及专业化。因此,当下的智能制造专业教育应该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集智能制造技能及其拓展技能为一体的综合适应型人才。基于此,文章从智能制造专业的现状出发,依托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1 智能制造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1)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错位。智能制造专业培养通常分为非制造专业和应用制造两大类,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专业+专业方向和专业+公用两大方向,而相关规定又规定了职业需求又分为行业智能制造和基础智能制造,对于专业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以及哪种职业能力的培养鲜有涉及,且对于应用类课程也没有详细说明,这就导致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泛化或者错位,处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没有体现出该专业的职业特色,没有针对职业进行专业特征的清晰定位。此外,非专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存在同质化现象,即使用同种教材,统一执行要求。

(2)学校教学方向尚不明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智能制造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到真正的企业后,所需的知识和实际学到的知识出入较大,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所学的知识和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参加工作后,还需要重新向工人师傅学习相关知识,导致其让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学科课程教学,这种模式所学到的知识和企业所需要运用的知识也不相符,究其原因,则是学校的教学体系根本没有真正导向社会需求,让学生无法对将来的工作有所预见。

(3)学校培养内容单一,企业需求多样化。社会上需要的是多技能型、综合型人才,而学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多技能的针对性教导,学生对于岗位定位也不甚清晰,原因则还是由于职业教育仍是采用的传统式教育,并没有在社会企业进行调研,最终导致与社会脱轨。尽管国内智能制造专业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企业需求较多,但职业教育仍是跟不上社会就业形势,始终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4)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专业人才,教师占据很大的比重,而当下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数量和学生的总数不成正比,院校现有的高学历的专业教师较为稀缺,具备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且智能制造专业的学术水平也比较低,缺乏社会服务能力,院校参与的研究课题也比较少,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现有的课题研究级别的分布级别不均匀,学生很难承担起企业的实际工作。

(5)课程体系还处在初级建设阶段。智能制造课程建设缺乏优秀课程,一些新的专业建设尚不健全,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而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还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实践操作设备十分匮乏,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除了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以外,一些实训课程所需要的设备也比较缺乏,导致学校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将专业群作为首要指导理念,进行职业课程整合,构成全新的智能制造专业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职业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不足已然成为客观事实,更是提出了取消部分辅助专业的建议,智能制造似乎沦为了一种辅助专业,所以要在此背景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就需要依据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构建出职业智能制造课程,形成一个能真正服务于往后职业岗位的连续体。而智能制造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实现有机融合,既要提高智能制造在专业群当中的重视度,同时又要深化专业群的建设。

(2)基于职业发展需求,优化智能制造内容和结构。智能制造专业体系中完全有必要添加一些职业素养以及和职业相关的通用能力,将职业需求简单的理解为专业能力的构建无疑是目光短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样在于学生为人处世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差、知识应用水平低。其次,智能制造专业体系应该还要具备一定的普适性,专业群中的各个岗位群要求一些职场素质和基础知识应该具备的共性,它将适应于专业群中的所有智能制造课程。最后,智能制造专业还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设置后续课程,全方位注重学生发展岗位所需要的更深层次的能力,要让其呈现出一个递进式的发展趋势,全方位保证学生的就业。

(3)确定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首先要立足于专业群,对社会上各个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全面调查,对其职业需求进行准确定位,此外,需要对智能制造基本能力要求以及通用能力进行同质化培养,让教学内容立足于岗位需求。然后,要打破“x+1”的局限性,构建出职业智能制造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专业拓展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群平台的基础上面向多种课程体系,即所谓的核心专业+拓展专业+智能制造专业+专业方向的课程群。其中的智能制造专业要体现出普适性,核心专业以及拓展专业要展示其特殊性,三者在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以体现出专业课程群的有序衔接。

(4)建设出智能制造课程群。要想打破基础专业等同于普通专业的局限性,就需要研究分析群内行业的具体职业需求,然后根据其职业需求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智能制造教育。其次是按照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开发出集专业核心和拓展能力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的横向发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开设基础平台课程,例如“机械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以及“电子电工技术”培养学生专业群内的岗位适应能力。对于二年级,则开设核心专业课程,培养本专业再岗发展能力,例如“智能识别设计及应用”、“智能检测设计及应用”,然后进行多放些互选的拓展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灵活选择,让学生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 结语

综上,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有必要从转变专业教学结构体系、注重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文章从智能制造专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整改策略,从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专业教学方式、加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注重专业应用性等方面出发,全面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