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东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茶文化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文化。其在传承过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也正是育人过程中所应挖掘的思政元素。南京农业大学“茶香”特色思政课就由茶学教授讲授茶道知识,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茶道体验,让学生在学茶、制茶、品茶中去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回顾融合在“雨花茶”中的红色基因。这种将茶文化融入思政课课程的过程就是思政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也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范例。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中辅导员主要侧重于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思政课教师则主要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虽然两支队伍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不同,但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在育人效果和途径等方面各有千秋,为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条件。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强调了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在育人过程中优势,彼此之间加强交流,优化结构,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向育人目标共同发力,实现育人资源优化配置,育人成效达到最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将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个人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作为辅导员工作职责。这也对辅导员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被戏称为“多面手”,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是在“救火”就是在“救火”的路上,这也让辅导员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班级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咨询、校园危机应对、就业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长时间、零距离与学生的交流相处,让辅导员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基础数据,他们用爱心、耐心、恒心为学生成长成才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也正是大量的琐碎相伴,让辅导员忽略了对理论的研读,忽略了对学生成才规律的深度研究。
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性、理论性上,更要突出其亲和力和针对性。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更多地关注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科研,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脑、入心并不在于理论的深浅,而在于知识点与学生的共情,因此区别于专业课,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更需要融入学生的日常,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融合,要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应,在课程内容、课程环节上突出育人的精度。
因岗位性质不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育人途径、育人内容、育人方式上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探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两支育人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者在各自领域的育人优势。同时通过协同育人,可以促进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育人途径、育人内容以及育人方法上交叉融合。以辅导员育人工作为例,辅导员的育人成效往往蕴含在春风化雨中,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方位关注和引导,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为学生成长成才集聚力量,给予指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筑牢学生信仰之基,补足学生精神之钙,把稳学生思想之舵十分重要,仅仅靠事无具细的生活关心、标准流程的日常管理是不够的,所以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融合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增强辅导员对马列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的学习宣传阐释能力,以专业储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对提升育人工作成效十分重要。
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其本质就是要从育人理念、育人资源、育人队伍等方面进行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统一育人理念,要让两支队伍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实践中,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工作是基于工作岗位职责而定的,因此相互交集较少,对于辅导员而言,思政课教师是专业教师,他们的任务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甚至认为单纯的理论灌输过于空洞,对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并无多大成和。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就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保姆”,并无专业性可言,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与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无关。这样的认知也导致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育人和思政理论教学育人工作形成“两张皮”,无法同频共振。为此,探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统一理念十分关键,只有双方认识到各自在育人领域中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员育人理念,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同向同行。
育人的一个关键在于“怎样培养人”,探索辅导员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就是要充分挖掘培养人过程中的每一个育人资源,促进育人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这里的育人资源既包括岗位内在的资源,也包括岗位外部资源。岗位内在资源是建立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和本身专业能力之上的。辅导员由于长期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一线,其对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享有一手素材,并积累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案例,能精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并能根据学生喜爱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其育人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思政课教师长期关注教学课堂和科研,其自身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由于学科性质及个人科研方向,其对国家和世界大势的分析更具有敏感性,因而在热点问题和事件上具有更专业的分析能力,其育人工作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将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自身岗位资源进行融合,能更好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教学主阵地与课外辅阵地、内容主导性与形式多样性等之间的关系。岗位外部资源更多的是指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岗外以外的,学校、家庭、社会所包涵的思想育人元素,如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实践阵地等。
协同育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为此共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在“大思政”格局下,不仅要解决育人工作“有人干”,更需要解决育人工作“专业干”的问题。《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规定,辅导员岗位需要其具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职业知识,通过协同两支队伍,可以有效弥补辅导员薄弱的理论基础,推动其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在育人成效中有所体现,就必须以生为本,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协同两支队伍,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鲜活的教学素材和平台。因此,协同育人队伍就是要从全局视角,以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思政队伍为目标,根据两支队伍在学历层、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特点,组建思政育人团队,探索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双向交流机制,推进两支队伍之间的融通和凝聚,突出解决两支队伍各自为战、协同育人意识不强的问题,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探索高职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就是要打破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和思政课教师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贯通思政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增强育人工作实效。
坚持立德树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注重挖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思政育人元素,组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的“大思政”育人团队,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打造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师课堂”。
如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至第二课堂,探索思政课堂实践环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点与经济发展热点及学生成长成才实践相结合,由辅导员以专题故事会、主题调研、实践体验分享等形式组织实施与考核,通过理实结合讲好祖国发展好故事、讲好学生成长好案例。用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成效。探索选聘思政课教师指导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调研、专业学科竞赛等,充分挖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育人价值元素,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背后蕴含的隐性价值显性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理论教育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中,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分别属于学工和素质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其中辅导员属于教师和管理双重身份,思政课教师属于教师身份,在管理中相对分离与独立。可探索从学校层面设立两支队伍建设协同中心,从课堂主渠道建设和课外主阵地建设两方面统筹规划两支队伍培训研修工作,如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案例研讨,从学生思想困惑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校园文体活动组织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辅导员参与形势政策、马列毛著等课程的备课,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国情社情分析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组织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面对面研讨、集体备课、访问研修等活动,提升协同育人专业素养。探索建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如选聘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选聘思政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实践体验近距离感受日常教育管理育人与课堂教学育人的区别,促进两支队伍思想和能力上的交叉融合。探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组织科研团队,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升两支队伍对思政育人工作的认识。
通过统筹育人要素,明确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各自领域的育人要点。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主渠道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从授课对象、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维度融入育人要素。在授课对象方面准确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突出解决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学生诉求对教材融会贯通,突出解决教学内容如何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的问题,开展专题式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要避免纯纸质化标准化考核,突出解决学生知行不一的问题。注重夯实课外主阵地,聚焦学生价值导向、成长诉求指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第二课堂,引导辅导员积极探索分层次、分阶段的育人模式。在分层次教育上,要注重以重大节假日、历史事件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要注重区分学生党员、先进榜样、家庭困难学生等不同施教对象,对学生进行分主题教育。在分阶段教育上,对新生侧重适应性和生涯规划教育;对中间年级学生侧重榜样示范和专业精神教育;对毕业班侧重专业实践和就创业教育教导等。
辅导员和和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有优势,从顶层设计、管理过程、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之间的协同,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表现,一方面为构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工作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育从全程、全方位育人角度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