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茶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影响

2020-12-22 20:57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遗传茶文化文化遗产

胡 磬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历史,代表着民族厚重,如何将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大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如今,茶文化中的非遗元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提升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就要将非遗保护与对年轻人的艺术教育相结合,提升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对茶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展开分析。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综述

1.1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不以物质形态出现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民族戏曲、民俗活动、茶文化都可以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可以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元素,发展人文精神就是非遗文化的特征。对于非遗文化而言,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元素都可以成为非遗元素。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完成,就不同的学科、内容而言,非遗保护划分方式的种类可以有很多。如果通过两种类型来进行划分,刘锡诚认为可以重点关注非遗的抢救性保护以及生态型保护。而张松基则认为第一种非遗保护形式应该是将其从无形转变为有形,即非遗的文献化保护,第二者则是在其产生的原生环境下保持非遗应有的活力,即鼓励非遗世代相传的活态性保护。自采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非遗保护开始,更多人开始倾向于活态性保护,基于这种观点,王巨山总结出了原生态保护以及生产性保护两种非遗保护形势[1]。

非遗传承方式与非遗保护方式相同,两者都是学术界正在研究的主要课题,非遗传承方式同样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对于非遗传承的两种划分方式而言,第一种为非遗的群体传承,比如民俗礼仪、祭祀庙会等各种大型民俗活动,这一类非遗传承方式属于国民的群体记忆,由不同的地域、民族来不断传承下去,这种非遗也只能通过群体传承才可以传承下去。第二种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方式,例如手工技艺、茶文化等,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会以知识类的民俗文化为主,非遗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国粹传承给后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长期流传下去。范利亦提出,非遗的主要传承方式有两种,即活态传承与固态传承,与此同时还强调了活态传承中的传承内容以及非遗保护方式会因为地缘传承、血缘传承等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2.1 在非遗中民间艺术就是艺术创作的源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属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源头。在我国,很多民间文学的起源便是来源于各个城市的历史的传说,这部分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流传至今,成为了如今的文化瑰宝。人们通过了解以往的传承,不仅能够了解到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习俗,还能够借助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进行再创造,丰富如今的人类文明[2]。

2.2 非遗不等于创作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是经过时间沉淀传承至今的民间艺术,而不是流传至今通过现代人的改造而形成的,所有现代创作艺术都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代表着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但是一些优秀作家、政治家的文学作品以及政治主张并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3 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

3.1 茶文化的传承人以及传承方式

我国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非常多,但是非遗的传承人却相对比较少且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就目前而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非遗传承人大多都属于中老年人,其中还有部分传承人并没有直系子孙后代,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隐患,大多数文化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学习过程特别枯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磨,而大部分年轻人不备注这种专注力,很难做到将自己身心全部投入到非遗的传承中。就目前而言,很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鲜为人知,而且还无法激发出年轻人的学习兴趣,这就是非遗传承出现断层的一项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由于民俗习惯不同,所以导致非遗的传承方式非常封闭。例如,以采茶戏为主的很多茶乡就规定了采茶戏的演唱技巧只能够传承给本村的女子,这种古板且单一的传承方法既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又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承。而且因为非遗传承人的整体基数过小,还很难完成对非遗传承的有效循环,所以通过政府以及艺术院校的帮助能够使得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3]。

3.2 二元互动物质传承

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我国在教育行业的推动下,综合国力在稳步上升,我国的传统文化也由此步入了国际舞台。很多艺术院校以及各大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也在逐渐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传统乐器二胡、箜篌等,此类传统民乐在传承过程中也能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例如采茶戏以及其他传统戏剧的教学。除此之外,学校中的雕塑以及其他设计类专业同样可以通过增加对茶具、茶楼等方面的设计来完成对茶文化的传播。这种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不仅是一种传承,而且还属于一种传统文化的融合。通过加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让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升,并在年轻人的世界中不断传承下去。

3.3 精神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的核心内容便是一种精神传承。就茶文化而言,只有做到深入人心,才能够激发出人们对于茶文化的保护意识,保证茶文化得以长久且顺利地发展下去。在非遗的传承、保护过程中,年轻人非常重要,年轻人的文化归属感就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很多艺术教育学校都开始了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教学。例如在音乐类院校中,采茶歌、茶戏曲等传统文化已经加入到了教学期间的民族曲目中,这种对传统戏曲的教学能够在年轻人群体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文化,从而促进茶文化以及其他非遗文化的发展。

4 艺术教育对茶文化保护的影响

4.1 非遗传承人的基数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基数非常少,因此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会遇到很多困难。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饮茶的习惯也在逐渐年轻化、流行化,相较于其他非遗文化而言,茶文化的传承人基数正在逐渐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年轻人只是在生活中开始接触到饮茶,其他一些茶艺、茶器、品茗技巧等相关文化的了解却不多,因此传承人的整体质量相对偏低,很难让完整的茶文化真正传承下去。而通过艺术院校的系统教学,则能够让这部分茶文化知识走进年轻人的群体中,保证茶文化得以长久流传下去。

4.2 资源优势分析

茶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具有办学资源的优势,通过茶文化的教育传承还能够带动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茶文化的主要优势如下:第一,覆盖面广,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均有涉猎,茶文化中的种种元素都可以通过融合的方式加入到各个艺术学科中。而且如今人们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在不断提升,艺术类学科的资源、师资力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茶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其他非遗文化带来参考。其次,我国艺术教育也在逐渐与国际平台进行互动,国际平台对于茶文化同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国际层面的茶文化活动以及孔子学院的成立使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档案管理

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收集、档案管理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各项文献资源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真实、有效地传承下去。在艺术院校中,便能够将各类非遗资料档案编入到艺术教材中,在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同时间接保护了正确的文献与资料。而且随着非遗文化在艺术教学汇总的不断渗透,还能够在艺术院校中专门成立相应的非遗文化数据库,还可以根据茶乡中留有的原始资料通过三维模型来进行复原。因此,艺术教育对于非遗文化而言,不仅能够提升非遗的受众程度还能够完成对非遗资料的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5 非遗类艺术教学的发展

非遗类艺术教育可以在原生态的情况下开展保护性质的艺术教学。例如,很多非遗茶乡都存在于偏远山区,当地的居民与外界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比较少,因此开展原生态保护性教学需要在不打扰其原有生活节奏的情况下完成。而且为了提升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茶乡拜访、采风等活动,此类活动在短时间停留的情况下并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学生通过观察采茶、制茶等传统手艺,还能够加深对于茶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在艺术院校中还可以在各种的校园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表演,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变得更加简单。

6 结论

总而言之,在茶文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对于非遗保护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增加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渠道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相信随着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在非遗保护中一定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遗传茶文化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茶文化的“办案经”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