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自我”概念的语境分析
魏屹东,张绣蕊(1)
内格尔平等主义的逻辑理路
孙 岩,郝 彭(1)
牟宗三“智的直觉”新释——以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为视野
李腾飞,沈顺福(5)
文明的牢笼抑或文明的没落?
师庭雄(5)
科学实在论解释的方法论扩张——基于计算机模拟的视角
郭贵春,邵嘉诚(6)
行为质料与奠基性表象关系研究
李朝东(6)
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
民国正声吟社考论
苏鹏飞,曹辛华(1)
陈运彰词学综论
刘宏辉(1)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歌史论及其意义
卢燕新(2)
明清歌行体式的叙事逻辑与诗史演进
安景文,杨思思,姜克滨(2)
朱熹与伊藤仁斋关于孟子仁说之异同及其意义
刘毓庆,王 岩(2)
试析《阅微草堂笔记》与民间故事的关系
魏晓虹,杨林楠(2)
春秋时期政治生态变迁与怨刺诗类型演化
邵炳军(3)
“礼乐”复兴与宣王冠婚仪式乐歌考论——以《頍弁》《车辖》《鸳鸯》等诗为中心
韩高年(3)
论日本诗经学研究的价值诉求
张小敏(3)
明清辟兵宝物母题、辟邪观念及其佛道渊源
王 立,韩雅慧(4)
神圣文本与以俗化俗——“周元招亲”宝卷解读
姜剑云,尚丽新(4)
赋经典以文学权力——论文学自觉精神与传统风规之学理关联
尹变英,郭 鹏(4)
鼎革之变与诗学演进——苗蕃及其集杜、拟杜诗考论
吴怀东,王亚男(5)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袁晓聪(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论改革开放时代的黄金一代作家群
张志忠(1)
新时期初期的“外国文学”形象——对《外国文艺》创刊号的研究
李建立(1)
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的艺术特性——从近代文学革命的政治初衷谈起
陈 颖(3)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想象
温庆新(3)
1987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新诗“经典”重塑
方长安,陈柏彤(4)
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的读者认知与“重写”——由“小冰”诗歌中的风景引发的思考
成 业,殷国明(4)
“当代英雄”的诞生——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史实考释
张 均,董 晴(6)
聚焦正规战役的“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保卫延安》与《红日》比较论
王春林(6)
语言学研究
语言接触视野下甘青河湟方言“着”字句研究
敏春芳,杜冰心(2)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余跃龙(2)
山西方言研究70年
王晓婷,乔全生(2)
句法变价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马清华,葛平平(5)
日本文学研究
夏目漱石文学的原点《梦十夜》再考
胡兴荣 (6)
“能”与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变异
权 彤(6)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我国网络空间的建设理念和规划思路——基于科学主义思想与系统功能规划
骆正林(1)
5G时代的传媒创新:边缘计算的应用范式研究
喻国明,李凤萍(1)
反求诸己:华夏传播研究的范式
李 红(2)
媒介哲学视角下的老子之“门”新论
谢清果(2)
现代“广告”观念的中国旅行——基于全球传播思想史的视角
祝 帅(3)
公共视角的公益广告概念:溯源、反思与重构
初广志(3)
公益广告的本质思考
李雪枫,王时羽(3)
社会学家如何研究新闻?——“重访”《什么在决定新闻》
白红义(4)
文化研究作为数字新闻学的方法论思考
常 江(4)
《良友》如何成为“圣地”形象建构的媒介——围绕《良友》延安摄影报道的分析
王春泉,李晓洁(5)
李提摩太译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邢云文,韩晓芳(5)
历史学研究
从泥河湾到周口店——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演进模式
李 君,石晓润(2)
息父乙册簋及相关问题
韩炳华(2)
抗战时期中共纪念话语中的苏联形象
郭 辉,秦 勤(3)
论集体化时代米山医疗的典型化
李全平,行 龙(3)
唐代束脩礼研究
贾发义,杜紫薇(4)
论唐代的“言辞辩正”
何亦凡(4)
抗战时期山西根据地合作化运动的来源与实践
张俊峰(5)
抗战时期山西沦陷区鸦片政策及禁烟实质
梁金平(5)
山西在先秦中亚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以《穆天子传》记载的西行路线和考古学为视角
李玉洁,李丽娜(6)
《唐萨孤吴仁墓志》与雁门萨氏源流考
李宗俊(6)
教育学研究
国家建构时期的教育理想与冲突——美国建国初期日内瓦大学移植计划考察
王兆璟,姚 玲(1)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自由教育”
李长伟(1)
论学习与道德的关系
高德胜(2)
学由志成:阳明心学的学习意志论
杨道宇(2)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本体论和时代性意义
郝文武(3)
行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关于杜威教育哲学的省思
祁东方(3)
法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构路径及其价值追求
张梦琦,刘宝存(3)
教材的意识形态及其理解
张建琼,岳定权(4)
共同体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民教育政策探析
陆春萍,李臣之(4)
“新工科”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机制
胡 博(4)
化教育理论为教育思想——一种新的教育学术工作
刘庆昌(5)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的三种支配逻辑
容中逵(5)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工作特征模型
徐继存,张 丽(6)
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中国起源
张小丽(6)
政治学研究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视域下的精准扶贫——基于产业益贫和政策减贫的框架
陈桂生,林路遥(1)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政策执行过程为框架
缪小明,罗 丽(1)
全球化真的会削弱国家认同吗?——已有研究的经验证据和理论解释
殷冬水,张 婷(3)
政治效能感、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
张 冰,章晓懿(3)
“大一统”的现代性解码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构
常轶军(4)
建构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新解
朱碧波(4)
中华民族的两种基本属性
周 平(6)
法学研究
诉讼时效期间可否约定之考量——兼评《民法总则》第197条第一款
申 昕,眭鸿明(2)
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李晓燕,鹿思原(2)
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冲突及解决
丁国民,郭仕捷(4)
论以新冠疫情作为中美商事合同的免责事由
刘 瑛(4)
《民法典》编纂中民事主体的三个问题
江 平,木拉提(6)
《民法典》合同编内在体系的变迁
谢鸿飞(6)
《民法典》对信息数据的保护及其解读
梅夏英(6)
论职务表见代理
汪渊智(6)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徐璋勇,朱 睿(1)
“互联网+”时代创新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白骏骄(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研究
赵 晴,李 慧(1)
产业集聚、生产率与污染排放——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彭 倩,干铠骏(2)
商业银行资本、流动性与周期性关系研究
王晓婷,马 斌(2)
政府介入视角下的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
于 潇,常 州(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环境及潜力研究——基于HT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海伟,倪 沙(3)
研发投入、企业竞争力与股权资本成本
邹 颖,谢 恒(4)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高晓燕(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杜运苏(5)
“两个一百年”期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韩 晗(4)
社会救助对家庭赡养伦理的挑战
韩克庆,李方舟(5)
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结构调整与制度优化
关信平(5)
从反绝对贫困到反相对贫困:社会救助目标提升
张浩淼(5)
制度保障、市场环境与民营企业技术效率
韩立民,康 焱(6)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
王英姿(6)
学术会议
“中国诗经学研究七十年”高端论坛述要
(1)
第三届山西大学新年论坛“资源型地区”文旅产业转型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