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2020-12-22 13:25杨艳芳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含义跨文化汉语

杨艳芳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国交流的通用语言,其主体地位愈加凸显。但是由于文化环境、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与他国进行经济往来或文化交流时,经常会因为翻译偏差造成信息转换错误,阻碍国际间文化交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要注重加强语言之间的转换,进行合理翻译,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文化视角转换的内涵

一个国家的文化承载于语言中,语言不仅能反映文化但同时又受制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王秉钦,1995)。翻译是用语言进行文化和思维习惯之间的转换。奈达是美国著名翻译家,曾经指出翻译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读者,要根据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那么文化视角转换是什么呢?翻译者要准确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以及说话的思维方式,在进行翻译活动时,科学、有效转变思维方式,转换表达角度,使译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与读者的语言习惯一致,更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这就叫做“文化视角转换”(金惠康,2003)。翻译实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不考虑文化因素单纯词汇之间的转换并不能如实的翻译出原文的真实含义,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在英语翻译中,翻译人员要系统、全面的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日常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正确认识中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很多情景对话中,我们所听到的英语表达话语并不是表面含义,更多深层次意思要去挖掘,正如汉语中很多谚语俗语等,并不能单纯翻译表面的含义,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真正翻译出对话中所蕴含的实际内容,才不会造成认知错误。

2 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根源

2.1 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理环境因受地域结构、生态、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征,因此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对词汇、话语及说话的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造成人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认知也有明显的差异,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也使语言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构成,古代主要以农耕为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如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土色”,“土眉土眼”等说法,描述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时,会有“挥金如土”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主要用牛耕地,所以有“身体状如牛”、“牛饮”还有用“像一头老黄牛”来描述一个人的勤勤恳恳。而英国是海岛国家,海洋性气候,其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比如像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all at sea,make water等。马在英国属于吃苦耐劳的形象,所以有“as strong as a horse”,而不是“as strong as a cattle”。另外,在中国和英国地理位置,对于风的说法也不一样,在中国,“西风”有讽刺意味,比如喝“西北风”来比喻生活艰难、办事不利,“东风”则让人联想温暖和煦,比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来形容东风的重要性。而英语对两者的理解恰好相反,Samuel Bulter的“biting east winds”指的是刺骨东风,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来咏唱革命力量。

2.2 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言反映文化,是依附于文化而存在的,文化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所感知的一切,即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以及社会成员的生活习俗和一切能力的复合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活动的多样性也使文化具有多元性。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在翻译这种跨文化活动中,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处理非常重要。汉英两种语言都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色彩。比如在中国汉语里,“老”这个词是尊重长辈,还有资历高的含义,“老寿星”“老先生”等这里的老并不“年老”含义,而是对前辈的尊重。但是英语里的old也是老的意思,但是具有年老不中用的讽刺意味,所以在翻译“老人”词汇的时候不能翻译成“an old man”而要根据当地文化,翻译成“an elder man或a senior man”更为贴切。因为文化的差异,汉语里一些词汇英文中没有,比如“唱白脸唱红脸”“炒油条”“放鸽子”“班门弄斧”“说曹操曹操到”等,英文里并没有对应的翻译,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译,而要换另一种当地人理解的意思去翻译。当然英文里也有很多汉语里没有的说法,比如cowboy是牛仔的意思,“He runs a business as a cowboy”这句话按字面意思翻译成“他像牛仔一样经营企业”,这样的翻译并不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cowboy”在当地人们的心中是“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含义,所以翻译时应该融入当地文化,译为“他办企业不诚实,工作大大咧咧缺乏经营。”所以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是解决翻译的重要途径。

2.3 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对语言产生不同的影响,语言中或多或少的带有宗教色彩。中西方的宗教信仰有很大差异,中国古代以儒教、道教、佛教为主,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因此中西方语言也有很大差异。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宗教词语,比如“玉皇大帝”“观音”“佛主”等,也有相关成语“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谢天谢地”等,而英语中,许多英语习语来自圣经,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意思是“自助者天助”。关于死的说法,中西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把“死”委婉称为“圆寂”,“仙逝”“寿终”“谢世”等,英语中的go to west,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等来自基督教圣经里的说法。所以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差异,才能准确、娴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被读者所接受。

3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翻译技巧

3.1 归化策略翻译技巧

归划策略是指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表达和欣赏习惯,翻译者需将源语言文化中的异质部分转化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文化,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翻译成目的语文化的含义。在翻译实践中,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缘故因素,源语言文化与目的语言文化差异悬殊,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使译文达到语用等级,我们可以对源语言采用归化处理,采用读者更易接受的语言表达习惯。

汉语与英文在表述中有很大差异,在翻译中要根据目的语文化做相应的转换,比如英语“When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he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翻译成汉语可以表达为“在等候开庭的过程中,他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说不要担心”,其中,单词“reassuring”的原意主要指某种动作外加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这里就不能按照单词表面含义进行字面翻译。

3.2 相悖策略翻译技巧

任何一种语言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语义相同的话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在进行翻译实践中,遇到那些正面翻译不通顺从反面来翻译,从反面翻译不通顺的从正面来译,出于对目的语可接受性考虑,舍弃形式方面的意义对等而保留内容方面的意义对等的翻译策略,称之为异化策略翻译技巧。

在英语翻译中,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翻译时经常会正话反说,比如“要不是他的帮助,我早就失败了”可以翻译为“But for his help,I should have failed.”这里原句是否定句,译文却用肯定句来加强语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与习惯,从语法结构上看,中英文在翻译时,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例如:那些难题还需进一步解决,翻译为Those problems have yet to be further solved.很显然在译文中我们使用了英语中常用的被动语态,“problems”是“solve”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翻译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由此可见,要想保持原作形象,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提升翻译质量有很大帮助。

3.3 词类转换翻译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汉语大多数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事一词多类。在翻译时,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在语言之间适当转化,而不是逐字逐句死板的进行翻译。可以将原文中的动词转化为一文中的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例如:perfect harmony(水乳交融),await with great anxiety(望穿秋水)等,翻译时,通过词类的相互转换达到译文的通顺流畅,不失是一种明智之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翻译工作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各国经济有效开展的桥梁。一名优秀的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翻译技巧和策略,还要对源语言国家的地域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等因素要透彻分析,这样才能确保高质量的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有效传递文章的内涵,而且还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往来。

猜你喜欢
含义跨文化汉语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