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茶文化的价值探析

2020-12-22 12:34:29侯林林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文化

侯林林

(青海大学,青海西宁 810016)

1 茶与茶文化概述

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载体,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凝聚力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茶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1 茶在中国的发展

“茶”字由来:草木之中有一人。茶树是一种多年生长的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茶叶,人们可以采摘部分幼嫩芽作为饮品,茶树亦称“茶草”。古语道:“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茶树又被视为草本植物。茶树的生命力跟草一样很顽强,在人们一轮轮的采摘中,茶叶将会愈加的繁茂。人工培育的茶树可生长五六十年至上百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年茶树都会生长出新的嫩芽,人们采摘后炒制出不同类型的茶叶。

茶树的存活历史长达百万年久远。“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的茶叶,起初发源于南部地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交界山区。六朝时期的茶史资料记载,茶最初发源于巴蜀一带。随着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国茶叶盛产区域呈现由西向东,自南至北的发展脉络。史书《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以后茶被确立为常用的四大贡品之一。茶在西汉时期成为侯门将相的日常饮品,并作为人逝世后的随葬物品,这一时期,四川成都成为茶叶的消费中心和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永嘉之乱后,茶叶生产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也逐渐的发展起来。西晋时期,皇家氏族和世家大族追逐奢华萎靡的生活状态,随后西晋衰微流亡至江南地区,于是一改之前的奢华风气,开始倡导纯俭朴素的生活。在北方氏族逐渐南迁的过程中,江东地区的礼制有所加强,饮茶的风俗习惯逐渐被吸收到礼俗文化之中了。齐武帝在临终时发布诏令:“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平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饮茶风俗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隋朝时统一了全国并修凿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茶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浮梁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成为当时东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在新茶成熟之际,茶叶贸易呈现出繁荣景象。唐代中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茶叶被引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范围大大拓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饮食的普遍用品。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进一步佐证了茶叶已经成为民间生活材料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茶树生产扩展到东部江苏连云港地区。北宋时期,茶叶生产重心转移到南方,茶产品以团茶和饼茶为主。宋元时期生产茶叶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为今后茶叶生产走向近代化发展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了散茶的大规模生产。宋朝时期,上至宫廷御史,下至平民百姓,茶文化发展生机盎然。在民间,适逢亲友邻里相聚,敬茶成为了人与人交往的一大礼俗,茶会也逐渐盛行。元朝关于记载茶的著作有《农书》和《农桑辑要》,其中展示了茶树栽培和茶业制造的重要内容,随着元代游牧民族和汉族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茶的烹煮方式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我国古代的制茶技艺和茶文化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夜茶和芽茶成为人们饮用的主要产品。清朝时期国际贸易的交往促进了茶叶的出口,进而传入欧洲市场。随着清政府的衰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茶业和茶文化逐渐衰退。近现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茶叶生产逐渐兴盛,饮茶成为人民生活的一大习惯。

1.2 茶文化的发展

1.2.1 茶与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平仄押韵朗朗上口音律美和奇异瑰丽丰富多彩的意境美,让无数文人墨客以吟之为快,作修身养性抒情达意之乐事。唐诗宋词歌咏有美好高洁品德之物,譬如松、竹、兰、菊,譬如茶。茶自古以来就是受国人喜爱的饮料,饮之利于提神醒脑、闻之利于清心静气,饮茶的工序也是十分讲究,冲泡举杯之间满是文雅儒秀,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品味。泡茶、饮茶,这两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这使得茶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爱好,唐诗宋词中吟咏的主题之一。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众多咏茶诗歌中的名作,诗中“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以清新隽永的风格描写茶叶生长的环境和茶叶的上好品质,仿佛诗中就有茶香流出。“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则抒发了诗人由衷地赞美茶饮助诗兴的情景,与诗仙“斗酒诗百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一首古典茶诗的旷世之作,诗人紧闭柴门独自煎茶,谢绝俗客打扰,茶汤氤氲之气缭绕似碧云晨雾,悄然凝于茶碗表面,一时不消散。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向我们展示出品茶的优雅意境,同时又深层揭露出统治者娇蛮无礼、专横跋扈的专制形象,“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种批判的现实主义著作在茶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宋代苏东坡《水调歌头》写道:“紫云堆、黄金辗、绿尘埃”,诗人用现实主义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茶叶的精选、制作、成型过程,又进一步展示出文人雅士在斗茶过程中的情景,画面和谐清幽,场景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正如卢仝所言:“飘飘然羽化而登仙,蓬莱山在何处。”

1.2.2 茶与对联:对联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由上下联组成,多悬挂张贴于柱子和门框两侧。茶联就是以茶为内容的对联,吟咏时多以文人骚客咏茶的诗词和逸事为典故,上下联多对偶工整,读之平仄谐调,品之意蕴隽永。如“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墨兰数枚宣德纸,苕茗一杯成化窑”,抒发茶人咏茶爱茶的情感,咏之顿有高雅素洁之感。咏茶对联多是茶馆老板请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学士创作并以将之镌刻于茶馆门厅,如“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或是书香世家、喜茶文人咏茶抒意明志,将对联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于书斋之内,如“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1.2.3 茶与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很多关于茶的描写,其中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与茶有着很深的渊源,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共描写茶事活动有260处之多。故有“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的美誉。近代小说如鲁迅的《喝茶》,老舍的《茶馆》,小说中的人物借茶展现出百态人物。

1.2.4 茶与国画:茶可咏、可写,亦可画。中国古代画家最早开始画茶,是在唐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唐代茶艺的详细情景,是茶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另一篇茶的经典画作是《唐人宫乐图》,画中惟妙惟肖的绘制出后宫佳丽饮酒品茗的场景,画面中的茶具茶釜(即茶锅)、长柄茶杓、茶盏等。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此画记录并描绘了唐代茶事活动,用形象生动、清晰直观的绘画艺术佐证了陆羽《茶经》所述的“茶性俭,不宜广”。清末民初画家吴昌硕的《品茗图》也是绘茶的优秀作品之一。吴昌硕强调作品中诗、书、画、印的协调,画中题词“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充分表明吴昌硕赏梅爱茶的高雅品格,以及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2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茶文化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茶文化事业也在不断的复兴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1 “天人合一”的人本价值观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人的价值追求和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满意程度。因此,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政治生活的合理,还包含人民精神生活的饱满和生存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杯清茶问今古,两袖清风为苍生。”茶的自然性淡雅清幽,具有提神明目的实用价值。同时,饮茶是一种高雅的交流方式,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交流。俗语言“茶如生人”,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高雅清幽的精神体验和提神解渴的生理满足,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可谓天道自然、心心相惜。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饮茶也是一种高雅情趣和精神体验,茶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思想的含蓄之美、道家的豁达自然,这些思想凝聚为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和是最好的茶德,是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个层面。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在的包含着人对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饮茶有助于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以茶养廉”的道德价值彰显了我国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的现实劳动,文化不仅内含社会实践的物质成果,也包含实践中形成的内在思想。随着人类物质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封闭的地域性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被逐渐打破。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促进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建设,在文化传播范围、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抓住机遇。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来促进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不仅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方面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汲取精华,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对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路与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使得我国的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代相适应的生命力。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形态和艺术内涵,同时茶内在的包含一定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茶业的生产透视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思想、行为习惯的发展,人们在茶叶的选择、茶具的观赏和制茶的工艺中对茶性有了更丰富的了解,饮茶不再是单纯地饮茶,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利用当下的先进网络技术、新闻媒体、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与途径,向世界传播与展示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彰显我国新发展理念

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恩格斯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紧密结合,二者互为生命共同体。茶树作为一种绿色植物,田地种植中不仅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价值,在茶叶种植中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茶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走先污染后防治的发展道路。要培育出具有乡村特色的茶产品产业,因地制宜做好景观规划。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积极拓宽资金技术渠道,促进技术的共享和资金共通。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吸引村民返乡,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交流日益加深,在众多饮品中茶的使用逐渐弱化,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特色优势,提升茶叶的国际认知度,使茶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特色产品。这对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具有积极地影响。

3 总结

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蕴含的“清正廉洁、崇俭为美、以和为本、敬人爱民思想”与新时期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正向文化相一致。“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高尚礼节。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将茶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搭建茶产品生产的“五位一体”发展框架,挖掘茶叶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使其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文化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谁远谁近?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