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0-12-22 12:34:29刘鹏坤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传统

刘鹏坤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00)

茶是雅物也是俗物,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文化是茶道、茶学、茶画等集合,蕴含中华民族人文结晶,具有深厚的价值引导力与思想性,能够使人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思想深度。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思想碰撞当中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做好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全新要求,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使命的现实举措。有利于思政教育内涵得以深化、思政教育内容得以拓展以及思政教育方式得以丰富,进而借助于传统茶文化为载体,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满足求新求变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大学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形成文化自信。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结合现代大学生实际需求,将茶文化融入教育实践之中,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核

茶,集合天地之气,诞生天地之间,起源于中国。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贫民,茶一直作为一种饮品形式出现于人们生活中,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此外古语也有云: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由此可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与独有传统文化印记,传统茶文化主要指饮茶活动中形成的特定表现框架与独特文化意蕴,其不仅包括各种规规矩矩的中国茶艺、烹茶技巧,生动有趣的茶谜以及茶谚语,这些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给人一种阳春白雪之感,同时也包括与文人墨客、佛道宗教相结缘的文化心理,饮茶风俗与故事,属于茶文化精神高度,这些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载体。根据文献记载,茶文化萌芽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茶已经成为大众化生活方式,出现了礼仪化与程式化的饮茶范式,走进了文学作品,并且被赋予其俭朴含义;茶文化形成于唐代时期,由于唐代茶业的发展壮大,茶文化破土而出,茶学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吹响了茶文化号角。后来随着茶文化逐渐渗入社会与宫廷,推动了茶文化核心茶道的形成。茶文化兴盛于宋代,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饮茶技巧、精神内涵远胜于唐朝。随着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丰富,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传统茶文化价值内核与表现形式也不断延伸与扩大,主要包括物质茶与精神茶两种形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基本原则与精华,促使传统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深刻与显著,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行为习惯与文化心理。整体来说,传统茶文化具有三方面价值内核,即追求真善美价值取向、倡导廉洁社会道德风尚以及展现人际交往和谐。在追求真善美价值取向方面,茶文化可以实现怡情养性与托物言志的效果,是一种独特审美文化。如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一书中就将茶作为一种清高之物,提醒喝茶之人要品行优良德性俭朴,此外也有丰富的茶人精神,其功能与层次在文人笔下得以提升,将茶优美物性化作人格与道德提升,注重高尚品德。再如茶文化具有三种审美追求,即于茶的自然本性之美、品茶的环境之美以及茶的外化之美,能够修炼饮茶人心性,滋养其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1]在倡导廉洁社会道德风尚方面,东晋时期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奢侈享乐为尚,不少文人墨客认同以茶养廉的做法,推行以茶代酒民风,旨在建立尚俭崇廉社会道德风尚。在展现出人际交往和谐方面,茶馆、茶楼等茶商业文化的出现,使得茶成为商人谈生意、百姓聚会交游之处,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茶是待客之道也是礼尚往来,客来敬茶以茶示礼等礼节的形成,使得茶文化拥有一种礼仪之美,营造出一场彼此尊重的交际享受。

2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现实意义

2.1 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育人成效。对于现阶段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化生存特征使其思想动态性更强、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生硬枯燥思政教育内容与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得大学生产生逆反与厌恶心理,思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但是对于现阶段大学生而言往往是一个陌生且熟悉的领域,他们对于茶文化虽然有着一定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欲望,但是由于现实种种因素却经常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无法详细深入了解。与此同时,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也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性,茶文化崇尚和谐、仁爱和礼乐,这些隐藏在茶文化背后的人生价值观、哲学思想等与思政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对于创新改革思政教育与培养养生良好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茶文化融于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性,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利用茶文化提升自身素养。如茶文化的“中庸和谐”文化理念,能够让大学生从焦躁与浮华中脱离,以一个平视的态度去审视自己;能够让大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形成对社会良性认识,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讲究和气生财、做到心平气和,培养学生质朴、简约、温和的品质;“禅茶一味”价值内涵,能够让大学生在当下纷乱错杂的信息爆炸背景下,通过现象看本质,养成辩证与理性思维,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领略生活与学习活动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在多元思想潮流中发现对与错、黑与白、丑与美,不断寻求人生价值目标,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道德观;[2]因此,可将茶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辅助手段,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性创造性改造,将蕴含着茶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将思想教育内容运用茶文化隐形显现与延伸创新,利用茶文化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以此将思政教育目标通过茶文化这种具象形式进行传达与实现,发挥茶文化的德育属性,增强思政教育趣味性,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品质,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2 创新茶文化传承载体,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茶为国饮,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宋而普于明清,在时间与人力作用下沉淀出茶文化。茶文化既是文人雅士的趣雅趣事、谈资资本,也是平民百姓的客来敬茶、工作之余的闲情雅致。自古以来,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标识,映射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品质,承载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文化智慧与精粹。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茶文化的文化与社会功能不断增大,内涵外延不断延伸,传承茶文化能够助理乡村振兴,用文化助推茶叶发展,让世界人民认同中国文化,向世界亮出金名片,打造中国茶业强内核;[3]同时也能够传承与发展农耕文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与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与文化认同。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茶文化的功能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当下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传统优秀文化逐渐被人们有所忽视,西方文化影响着现代人民的意识形态与行为特征。茶文化是系统化且富有价值的素养理念,蕴含传统美德和人生哲理,传承茶文化能够使得人民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培育追求真善美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茶文化在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都具有着重要价值,传承茶文化势在必行。在当前科学程度很高的社会,茶文化传承背后是环境的潜移默化,新时期茶文化传承要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茶文化传承深入到大众化与高端精英两个层面,走进千家万户,需要让年轻人爱上茶。高校思政教育是实施人才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能够让大学生群体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茶文化传承与弘扬提供新的场所。

3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实践路径

3.1 推动茶文化教育进思政教育课堂。茶文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其中某些价值理念与思政教育理念具有契合性与相通性,具有较高教育价值。将茶文化渗透于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增加思政教育趣味性与多样性,进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与改革,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理。因此,应当坚持融合性、创新性以及选择性原则,不能盲目全盘接受,针对性地将茶文化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选择性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要大力建设茶文化思政教育课程,建立茶文化融入机制,推动茶文化教育进课堂。注重聚焦学生成长诉求,结合茶文化特征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与创造性转化,提升其吸引力与感染力,涵养大学生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使得学生在接受茶文化同时提升思政道德素质。要结合思政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与思政教育需求相适应的茶文化课本,使之联系思政教育与茶文化,促使学生接受良好思政教育与茶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开拓思政教育与茶文化学术研究视野,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鼓励学生、思政教师共同参与到思政教育与茶文化融合路径构建之中,以具象性传统文化解决抽象性思政教育问题。思政教育教师可在课堂之外组织茶文化学术探讨活动,让大学生借助网络媒体信息、学术研究文献来了解茶文化,并且找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与矛盾点,加强学术与教师之间学术教师,引导学术通过学术研究领悟与顿悟茶文化的价值意蕴与文化内涵,拓展二者之间深度与宽度联系,实现茶文化与学生成长需求的良好对接。

3.2 创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形式。在当下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智能手机、互联网成为了思政教学课堂新空间,进入一种泛媒体环境,大学生借助短视频、自媒体进行专业学习已经成为常态。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中,要寻找适合大学生结构与贴合思政教育需求的茶文化传承方式,利用先进信息媒体技术对思政教育形式、二者渗透形式进行创新,积极实现线下朝着线上延伸,从而提升二者融合的范围与成效,实现茶文化思政教育价值的全面关注。[4]一方面,要积极创新茶文化载体。要将影视作品、小视频、话剧等媒体形式作为茶文化载体,用视听欣赏形式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茶文化对外宣传,让大学生不仅能够感受茶文化字面上与概念中的传统美学,而且也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全方位感受,展现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核,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研习与交流之中,打造信息化与现代化茶文化教育课堂;也要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现代媒介平台传播茶文化,建立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拓展茶文化传播路径,更易被学生接受与认可。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打造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学茶艺、做茶操等茶艺实践文化活动,营造浓郁传统文化氛围。在当下短信、微信沟通的时代,开展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是回归传统回归文化尊重的举措,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增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多元支撑。要积极开展设茶艺课程、茶文化知识竞赛、茶艺技巧比赛等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性,增强校园茶文化氛围,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与切身体验茶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实现思政教学理想效果。

文化素材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实现以文育人的效果,借助具象化的茶文化来阐释、解释与还原思政教育中的抽象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茶文化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此,应当以茶文化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潜移默化茶文化德育功能与价值,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