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莹
(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 266229)
近年来,随着茶艺事业发展,对茶艺师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话题,需要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且设计科学有效的解决方式,突破茶艺师培训误区,使得茶艺师技术能力获得进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茶艺师培训工作重要性,通过合理方式,达到理想培训效果。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表演能力的人群,具有茶艺表演、服务和管理等综合素养的技术人员,目前茶艺师培训属于热门行业,需要关注培训技术与方案应用,促使茶艺师培训行业发展繁荣。实践工作中,对茶艺师培训的目标主要是促使相关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相关行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茶艺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服务和经营技术,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得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茶艺师培训内容较为全面,重点介绍茶艺基本理论知识和茶艺礼仪文化。茶艺基本理论知识应包括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了解茶叶的主要分类、制作方法和对不同茶叶的识别能力。此外,也需要了解有关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对人身体机能产生的影响。而茶艺礼仪方面的知识较为全面,应包含在品茶中各种服务礼仪和地方品茶民俗和文化。在礼仪培训中,也应对顾客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需要茶艺师具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1]。此外,服务礼仪培训环节,也应关注优美形态标准和高雅端庄气质养成方式。
在茶艺师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将培训作为宣传手段,将培训组织活动作为茶叶推广和售卖的平台,影响茶艺师培训工作质量提升。相关问题出现也在整体上影响茶艺师技术能力,难以达到培训工作预期效果。虽然,在茶艺师培训中,营销管理也是其中一部分,但是,过多的营销组织活动会影响培训专业性,不利于学员综合全面发展。相关培训工作人员应对培训中存在的误区提高重视力度,善于设计多样化的培训技术手段,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发挥培训管理方案应用价值[2]。
茶艺师培训中,也存在学员招收不合理问题,影响培训效果。茶艺师的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征,需要相关参与人员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茶艺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并且取得较好成绩。同时,茶艺学也是建立在茶叶评审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茶艺师培训人员招收质量。现阶段,在茶艺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员不懂评审、部分学员甚至对茶叶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影响实际培训效率,不利于高素质茶艺师队伍建设。实践应用环节,培训机构对学员招收标准未能做出严格要求,准入门槛较低,是影响行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学员招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应提高重视。
此外,在茶艺师培训中,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合理问题,影响茶艺师培训质量提升。培训课程设计是茶艺师培训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对课程开展形式、课时安排和具体讲述内容的设计,对培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培训讲师综合考虑茶艺师培训课程设计不全面,内容缺乏实用性原则,使得课程设计更加科学有效。课程设计误区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行业整体发展质量,不利于先进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在茶艺师培训中实践应用。
意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领域人员应注重强化茶艺培训思想认知,严格区分培训与宣传,对茶艺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进行明确,注重在思想上提高对茶艺培训的重视程度。实践表明,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指导思想方向的正确性,对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整理,促使培训工作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满足茶艺就业市场对人才具体要求。
茶艺师培训工作中,发现部分培训人员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在茶艺培训上缺乏方法和技术应用,影响学员对茶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善,促使茶艺师培训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合理看待茶艺师培训工作与茶艺宣传之间的关系。具体工作中,茶艺表演不仅在于泡好一杯茶、讲述茶叶的益处和相关工艺,更应该对茶艺文化进行渗透,使得茶艺师培训组织能力获得提升,巩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
在思想理论上,应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内容,对目前的茶艺师培训工作进行调整,并且注重对培训方案进行完善,致力于突破培训误区。实践工作中,也应对培训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对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注重对其技术能力的评价,也应关注其思想意识方面检验,对其茶艺技术认知能力进行全面审核,以此提升茶艺师培训能力。
在茶艺基础知识方面应提高重视力度,善于通过系统完善的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并且对具体的细节进行明确。例如,在品鉴乌龙茶时,需要应用小型紫砂壶,并且在茶量方面进行控制,不得超过壶体的三分之二,并且乌龙茶最多可连续冲泡3~4次,超过这一标准,会影响茶叶品质。在具体培训中,应关注饮茶文化形成,对品茶中的礼仪进行说明,保证品鉴技术应用合理性。同时,在培训组织工作中,应重点强化对茶艺文化的关注力度,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茶叶品种背后文化内涵,使得培训工作更加具有技术含量。
在茶艺师学员培训的招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学员招收质量,对学员茶叶文化的喜爱程度、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做出严格要求,使得茶艺师培训工作质量更高。实践工作中,应认识到茶艺师培训重要性,对学员的入门资质进行审核,提高茶艺师培训门槛,使得培训效果得到有效彰显。在学员的质量要求上,应进行分层次设计,初级茶艺评审师资质培训方面,学员需要对品茶和茶艺师行业具有足够的兴趣与爱好;中级评审师资质培训中,学员应具有初级评审等级,以此类推,提升茶艺师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3]。
对培训学员做出的严格要求,有利于突破目前在茶艺师培训中学员招收质量不足的误区,对提升学员整体素养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茶艺师培训是热门行业,培训组织机构具有丰富的学员基础,对拟培训学员应注重方式与方法应用,善于在源头上控制学员招收质量,为茶艺师队伍能力提升贡献主要力量。
在学员招收过程中,也应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不仅对茶艺学习兴趣做出评估,也应对其个人学习能力进行检验,确保学员能力满足茶艺行业要求。实践工作中,应建立严格的审核评价标准,对于资质条件未能达到审核标准的学员进行限制,提高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使得人员培训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相关方式应用也有利于提升茶艺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茶艺师实际培训能力。
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应包括茶叶识别和质量鉴别、茶具的使用方法、不同茶叶的泡制技术和基本茶道等等。培训机构在相关方面应建立完善系统的培训方案,并且对学员在不同领域的素质提出要求,使得茶艺师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在理论培训中,也应进行实训课程的安排,对行茶知识、礼仪要点等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促使培训效果更加明显,满足行业技术水平应用标准。
在茶艺师培训课程设计中,应关注其内容创新,不仅对识茶品茶工艺进行讲述,同时内容上,也应涵盖对茶叶总体评审和质量评估。实践工作中,应根据茶艺师培训等级不同,对具体的评审方式进行改进,使得茶艺师培训不足问题得到改善。对相关培训课程设计应坚持全面、合理、高效原则,综合考虑市场就业因素,促使培训课程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此外,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也应注重课时搭配和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
具体工作中,应根据茶艺师培训特点,在重点课程方面提高课时比例,例如,对高档茶叶的鉴别能力和品茶工艺研究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培训人员应向学员讲述名优茶品的鉴别方式,并且对品鉴工艺和流程提高关注力度,使得培训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完整,实现对茶艺的合理传承。此外,在茶艺师培训课程设计中,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实训课程占比,使得茶艺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课程设计中,应对茶叶与健康的知识进行普及,实践表明,茶叶对大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经常品茶与喝茶可延缓大脑退化,可促进大脑血管血液循环。同时,茶叶具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相关茶艺师培训人员应对学员普及相关知识,并且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融入,使得茶艺师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完整。具体课程中,应介绍中国药茶的妙用方法,并且对饮茶知识进行分享,使得茶艺师技能更加全面,满足市场对茶艺师人才培养具体要求。此外,在具体培训中,应对茶叶本质特征、营养成分、茶叶功效、茶叶选购与保存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了解茶叶色、味、形等方面的特征。对茶艺形式进行课时设计,具体课时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基础和能力而定,相关方面知识包括茶具介绍、泡茶用水要求和行茶方法等等,培训要点应放在茶壶选购、水质要求、水温控制、浸泡方式、时间要求和具体步骤等等。
例如,某茶艺师培训机构,为提升学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关课程安排涉及茶艺基本概念、茶艺馆和茶艺人员礼仪表演,对其学时安排为5课时,属于理论课范畴。为促使茶艺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一致,对乌龙行茶法进行实训课程安排,设计在2课时~4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调整。相关课程设计,对提升茶艺师培训质量产生深远影响[4]。
相关培训机构应合理安排时间,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并且组织授课教师进行听课,促进彼此交流,共同成长与进步。相关教学方法应用,也应关注课程设计的深度、设计层次化明显的课程体系,对茶艺师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相关培训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在培训课程安排上,应考虑市场因素,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具体课程进行调整,提高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在茶艺师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强化茶艺培训思想认知,改善技术培训与茶艺宣传混淆的问题,并且通过严格控制学员招收质量,优化茶艺师课程设计的方式与方法,提升茶艺培训能力。同时,茶艺师课程培训中,应善于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和工作不足,致力于在实践培训中,对相关问题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