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景安
(四川又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雅安 625000)
中国的茶叶生产量和消耗量在世界都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实属茶的故乡。而四川省则是国内的产茶大省,雅安茶叶一直闻名全国,质量和产量都居于领先地位。作为产茶大市的雅安市,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实行人工栽种茶树最早的地区。所以本文选择雅安市作为对象,研究适合雅安红茶的制作技术。
说起茶文化,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四川雅安市就是茶的摇篮,雅安产茶的历史已有千余年了。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已经开创了茶树人工栽种的先河,后来逐渐传遍全国甚至国外,人工植茶饱受赞誉。
由于当初的人工植茶技术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传播,而雅安则是茶马古道南路边茶的起点,是以,借助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雅安茶区的茶树栽种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独特而深远的边茶文化。此外,古时的雅安茶中精品十分优质,且产量极少,非常人可用,一向作为皇家的祭祖贡品,也因此没有太多人了解。
雅安市茶区众多,不少县区皆以种茶闻名,例如闻名遐迩的蒙顶茶,就产自四川雅安市的名山县境内,品质及其优异,曾被奉为贡茶,产自蒙顶山,古称蒙山。有言道,“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说得便是这蒙顶茶,可谓茶中极品。
雅安地区产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条件优渥,雅安茶树的人工栽培技术已有两千多年之久,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雅安素有“雨城”之称,多云雨、多雾气,虽然四季分明,但无炎夏、无寒冬,而且,这里土层深厚、土壤松软肥沃、利于排水,地理气候条件都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
原料是制作的基础,采摘的红茶新叶质量如何,会影响到最终成茶的口感,所以必须重视茶叶的采摘技术和质量,选择雅安红茶的一芽二叶为主要原料,把好第一道关。选择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的晴朗日子,避开风雨恶劣天气,这时茶叶的采摘才更为适宜。
红茶的品质不仅来源于原料本身、环境气候和茶树品类等,更依赖于加工制作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制作工艺对红茶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红茶的加工一般时要经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其中萎凋是形成红茶的第一道基础步骤。
萎凋的目的:这一道工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新鲜茶叶的水分蒸发掉,让茶叶的质地变得柔软,以利于下一道揉捻工序的进行。而且,在萎凋的过程中,新鲜茶叶内所含的物质会进行氧化转换和水解,这一系列变化都是形成红茶的色香味所必需的。
萎凋的原理:在萎凋的环境下,新鲜茶叶的水分通过叶背的气孔和角质层慢慢挥发出来,使得叶子的组织细胞逐渐变透,叶子内的转化酶的活性不断增强,促进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利于红茶的后续加工。
萎凋方法:新鲜茶叶的萎凋工序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这两种。
室内自然萎凋是指利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来加快水分的蒸发,并且可以利用门窗的开闭来适当调节叶子水分的蒸发速度。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室内萎凋需要比较大的厂房方便大量加工,而且在阴雨天萎凋时间需要适当延长。室内萎凋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时间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萎凋时间为16-18小时之间,但是春茶的萎凋时间要比夏茶的稍微长一些,不过也不宜超过21小时。萎凋合适的茶叶,其含水量大约在63%左右,这时的叶子叶质柔软,青气退却,颜色变为暗绿色,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日光萎凋需要避免正午时分太阳的曝晒,所以一般选择午前或午后一小时实施。在进行萎凋这道工序时,准备好竹席、棉纱布等透气性的工具,再把新鲜的茶叶摊开铺放之上。如果采摘的茶叶为雨水叶或露水叶,需要先吹去表面的水再进行萎凋操作,以保证红茶的制作品质。萎凋适度的茶叶叶质柔软、叶色褪去青色,转为暗绿色,用手可捏成团,而且松手不散,叶子的茎根也折不断,还会略散发出一丝清香。如果因天气情况,导致白天未能达到萎凋的环境标准,使得萎凋叶的青气尚在,叶子生脆,则表示萎凋程度不够,那么可以在夜间采用室内萎凋法加以补充,下次操作可适当延长萎凋时间或调高温度湿度。倘若萎凋叶过于干燥,失水过多,或是出现了叶边坏死的现象,还散发出比较浓郁且偏熟的香气,则表示萎凋过度,破坏了这道工序的品质,下次操作应注意缩短时间,或调低温度湿度,使得萎凋的时间、温度、湿度达到协调统一。
新鲜茶叶经过萎凋后需要下一步揉捻,这一道工序的目的主要有三点。其一,通过揉捻,使得萎凋叶在压力旋转等作用下,叶细胞的外壁结构被破坏,挤出叶汁,从而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氧化反应。其二,在揉捻的过程中,茶的汁液外溢,可以增加茶的香气和浓度,更利于冲泡饮用。其三,揉捻的同时,芽叶开始收紧成条,在外观上也更加美观。揉捻的方式有很多,但如今多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关于揉捻的轻重和时间长短,需要根据萎凋叶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当萎凋叶比较嫩时,采取短时间加轻压的方式;当萎凋叶较老时,采取长时间加重压的方式;气温高时揉的时间要短一些,气温低时揉的时间要长一些。而且,揉捻加压时一定要先轻,再重,然后再轻的手法,即遵循“轻——重——轻”的原则。
揉捻成果是否达标,有两点评判标准。其一,芽叶开始成条状,紧卷在一起,且没有松散现象。其二,用手握紧揉捻叶,有茶汁从指缝挤出外溢,松手后,手中的揉捻叶不会散开,能清楚地闻到青草清香。在揉捻这道工序中,如果发现有大量汁液溢出,而且茶叶出现较多的破碎,则揉捻过度,重压时间可以降低;如果发现不能挤出一定的茶汁,观察茶叶,发现紧卷成条的揉捻叶较少,则说明揉捻时间不够,可适当增加整体时间或重压时间。
此外,红茶的揉捻可以分两次进行,初揉和复揉。初揉后,将合格的成条揉捻叶筛选出来,一方面可以提升品质,另一方面,避免已经达到标准的揉捻叶再次被加压,导致揉捻过度或页面破碎。复揉时,把之前未成条的和不出汁的叶子取出来再次揉捻,以达到效果。
发酵是红茶制作工艺的关键工序,决定了红茶色香味的品质。从茶叶的揉捻破碎叶细胞组织时,发酵就已经开始了,揉捻后的叶子发生反应变化,从而开始变红,但这并不能代替接下来的发酵过程。
发酵的实质是揉捻叶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酶促进转化引起叶内含物发生的氧化反应。在本阶段一定要注意控制合适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由于酶的温度敏感性很强,所以温度控制不合时宜的话,会影响到酶的化学转化作用的发挥。
如果具备良好的有氧发酵环境,那么发酵的进展影响因素有三点:发酵温度、相对湿度、发酵时间。其中,湿度对红茶的发酵品质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时间最小。达到标准的发酵叶,茶叶青气褪去,颜色转红,散发较浓的熟果香气。即主要从颜色变化和香气变化来判断,在白天时看发酵叶的颜色,夜晚通过嗅茶叶的味道来判断是否达到发酵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发酵程度的把控一定要“宁轻勿重”!倘若发酵不足,发酵叶会有青气,颜色虽然偏红但是带有青色,如果发酵过度,茶叶的颜色比较暗,为红褐色,甚至更严重会表现为暗褐色,伴有酸馊气味,所以一定要把控好发酵的度。当发酵到合适的标准时,就可以固定茶叶的品质了,所以此时一定要立即上烘,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来提高茶叶的品质。
在红茶的制作过程中,干燥是最后一步,由半成品制作为成品。干燥的目的有三点,其一,通过高温干燥来去除多余水分,其二,破坏酶的活性,使其无法继续发酵,从而固定住品质,其三,使得茶叶外形紧结,更加美观,同时利用热化学作用形成具有特色的香气。
红茶的干燥一般在烘干机中进行,干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因为温度的把控和红茶香味的风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高温情况下的香味偏熟偏老,中温情况下的茶香味是熟果气味,二低温则会散发出花香味。此外,叶子水分的多少也会影响红茶的香味,水分多会有水闷味,水分少则有焦味。而且,在烘干机中投放叶片的多少和品质都和茶香味相关。所以,干燥过程要注意使温度先高后低,即干燥初期,将发酵叶置于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破坏酶的活性,从而固定住茶的品质,干燥中后期开始慢慢降低温度,利于水分汽化蒸发,使茶条开始紧缩。因为红茶叶上的青臭气沸点比较低,这样一来,整个干燥过程有利于大量的青臭气挥发出来,相应地,高沸点的茶香会形成在红茶上。
干燥适度的红茶,外形呈卷曲状,深红色且茶叶比较干,其香味持久,带有一丝甜爽之气。将其摊开晾凉至室温,即可收集储存起来。
雅安产茶历史悠久,如今雅安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茶产业正在不断更新其发展模式,相应地,雅安茶区的红茶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雅安红茶的制作,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相比绿茶多了发酵的步骤,更适合雅安地区红茶的制作。
红茶制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红茶的品质,得到了口碑,由此也提高了茶园的收益,相应地,茶农的茶树种植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对茶叶的采摘意愿也大大提高,这有利于推动雅安红茶的产量,以及雅安茶区红茶的种植和进一步发展。此外,这种雅安红茶的制作技术不同于一般的绿茶制作工艺,鲜叶的采摘等时间安排上,可以保证红茶的制作。红茶制作技术的进步,保证了茶叶的品质,也让大众看到了雅安红茶,雅安红茶逐步走向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的消费逐渐多元化,雅安红茶给了大众多一种选择。
雅安市作为四川茶文化的宝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不断发展,为雅安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而且,四川雅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优越,茶文化历史悠久,故而本文选其为研究对象。雅安茶区的红茶制作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当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当地茶农的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当采取合适的红茶制作技术后,其生产技术的变革影响着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随之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发展提高。雅安茶产业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红茶的制作技术,生产更优质的红茶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打造自己的茶文化名片,利于推进雅安红茶的进一步闻名。此外,雅安红茶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利于推动我国茶叶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