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四练” 助力灾害救援

2020-12-22 10:22:42李永宏
劳动保护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陇南防汛灾害

文/李永宏

2020 年8 月,甘肃省陇南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洪泥石流(以下简称“‘8·12’特大暴洪泥石流”)。应急抢险救援科学有序,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抗洪抢险救灾之所以取得重大胜利,应急演练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陇南市始终把应急演练工作作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提前谋划、超前部署。从6月下旬至8 月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各部门、乡镇村社、街道共开展各类科目演练活动近2 000 场,参演累计人数达32 万人。

正是基于多次模拟应对真实事件和应急处置过程,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了防范突发事件的极端重要性,提高了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和应急反应、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奠定了基础,从而有效降低了本次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一练“防范”能力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陇南市把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作为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抓在手上,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对1+32(1 个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2 个专项应急预案)预案体系中的防汛抗洪、地震应急预案,从指挥、响应、救援、物资、安置、防疫和各方职责等方面先期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为应对处置暴洪、泥石流、地震等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

加强应急知识宣传

陇南市坚持宣教为先,着力推进全民性的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建设,在政府网站、“平安陇南”微信公众平台、“陇南应急”官方微博开设了《应急科普》专栏,建立了覆盖全市市、县、乡、村四级的“陇南应急之声”微信矩阵,覆盖成员20 万人。

同时,扎实推进防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拍摄并在电视台播放公益短片,举办“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主题签名和“守望安全,幸福相伴”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开展全市“防灾减灾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全市共注册会员2 万3 426 人、累计访问学习资料5 万3 674 人次、累计参加考试11 万1 994 人次。

强化监测预警

陇南市把应对自然灾害机制建设和预警监测放在工作重要位置,先后建立了陇南市自然灾害局际联席会议制度、陇南市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研判会商,发布预警信息。

在应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过程中,经过会商研判,先后启动了防汛抗洪Ⅲ级、Ⅰ级应急响应,发布预警信息34 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9 次、黄色预警19 次、蓝色预警6 次),为有效应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赢得了先机。

做实风险排查

陇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各类风险隐患排查的实施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台账建立,作出了明确规定。

市县区采取行业主管部门检查、工程单位自查、防汛抗旱指挥部督查的方式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应急管理部门对现有的63 座尾矿库落实了“汛前会诊、汛中督查、汛后核查”工作机制;自然资源部门对全市5 469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监管,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水务部门加大河道监管力度和水工程运行管理、隐患排查;各相关部门持续抓整改隐患问题,确保了汛前各项风险隐患整改措施落实。做好了基本功,历练了防范能力,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练“指挥”能力

应急指挥系统的完善、协调、统一、顺畅是应急抢险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而灾害信息集成是关键技术支撑。

完善指挥体系

陇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部署;从陇南市情出发,及时调整了市减灾委和防汛、抗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4 个指挥部组成,进一步完善了各组成部门工作职责;督促县区、乡镇(街道)、村社成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应急指挥机构;全市199 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站,3 201 个村均组建了应急管理室,实现了触角和抓手的纵向贯通,较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应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中,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陇南,设立驻陇南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陇南市级领导下沉9 县区、9 县区领导下沉重点乡镇、乡镇领导下沉重点村社,全面指导协调防洪抢险救灾工作,有效确保了各项指令的精准、快捷落实和执行,为高效应对此次暴洪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层级责任

进入8 月,面对持续强降雨,陇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督导防汛救灾工作,主持召开防汛减灾紧急视频会议、防汛紧急调度会商会,部署全市防汛减灾工作。

陇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定期召开相关成员会议,分析防汛形势,研判汛情趋势,完善工作措施,印发全市防汛工作要点,就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推进。

各县区、部门和乡镇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严格落实“分区划段、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岗位责任制,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压实市、县区、乡镇、村社防汛责任。落实水库、河段及重点险工险段的行政责任人262 人,落实县、乡、村(社区)三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5 379 人。

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市大数据中心为技术支撑,整合陇南市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搭建了涵盖公安、气象、地质、地震、水文、交通、农林、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以及4 583 名地质灾害信息员、1 万个气象监测信息员等数据的陇南市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同时接入了陇政钉、陇南应急之声微信矩阵、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了1+8(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气象专线、视频监控、应急微信矩阵、高清地图、部署落实、应急电话、无人机航拍、现场会商)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指挥部与救援现场的可视化,提高了信息汇聚、指挥决策、协调调度能力,为有效应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发挥了良好信息支撑作用。

三练“救援”能力

陇南市对标“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通过多场次应急演练,查弱项、补短板,注重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救援力量建设

陇南市专门组建了水上、山岳、地震等应急队伍,成立乡镇、村社、责任单位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1 383队,共5 万0 498 人。形成了以市消防救援支队,森林消防支队为综合力量;以陇南军分区应急基干民兵,武警陇南支队,陇南公路应急保障中心,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应急抢险队,厂坝铅锌矿应急救援中队,金徽矿业救援中队,陇南电信、移动通讯专业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在陇重大项目施工队伍,陇南市蓝天救援队,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兼职队伍,社会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加强能力素质培养

陇南市应急管理局指导消防救援支队、森林消防支队开展针对性训练、多技能培养,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山岳大队开展了专项技能练兵,并通过多次应急演练接受了实战检验,推动关键救援力量实现了“一专”向“多能”转型;陇南市应急管理局还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陇南市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提升防汛抗洪指挥决策、应急响应、协同配合等实战能力,组织防汛抗洪抢险培训69 次,覆盖基层一线干部、镇村防汛责任人等各类人员3 940 人。

强化综合保障能力

陇南市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与四川省广元市签订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协议;完善物资保障与快速调配体系,建立了救灾物资快速调拨机制;筹措资金180 万元,为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购置配备了水上、山岳救援等必需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应急救援装备;强化物资储备,联合粮食物资储备局争取资金300 万元,增购储备了应急救援物资;与有关运输、储备企业单位挂钩,签订挖机、铲车等专业抢险设备使用协议,不断拓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赢得“8·12”抗洪抢险胜利,发挥了良好的力量依托作用。

四练“协同”能力

应急抢险救援协同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成效。

建立协同机制

陇南市通过前期开展的应急演练,依托自然灾害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及时会商研判和决策,从应急响应、指挥调度、分工协作,应急救援、协同作战等方面紧密结合,竭力构建了纵横相接的协同机制。

强化职责协同

在面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时,陇南市委、市政府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基础上,针对灾情实际,及时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双指挥长的抗洪救灾指挥部,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全部汇聚指挥部统一办公,同时设立50 部应急调度电话,10 部核心报灾电话号码向社会予以公告。

市级领导24 小时轮流值班,对8 县区195 个乡镇3 201 个村、防范重点部位和单位实行2 小时(暴雨1 小时)实时调度和指挥。

应急、交通、水务、气象、通讯、电力等37 个防汛成员单位在指挥部24 小时联合办公,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哪一个区域雨量大,哪一条线路滑坡、水毁严重,哪一条江河水位上涨,电站泄洪多少,群众何时转移,全部汇聚在一个决策机制下。

合力任务协同

围绕抢险救灾这一总任务,各部门、单位及陇南全市上下全员动员,分别承担监测预警、道路抢通、水域调度、人员转移等各项任务。

同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驻守、督战指挥,市级50 多个部门分别由市级领导带队,分段分片分守武都城区段白龙江、北峪河两岸沟道重点防控监测点,8 县区尤其是文县、武都、康县、宕昌等县区,部门领导全部深入一线,始终奋战在灾情最严重、受灾群众最集中、抗灾难度最大的地方,承担监测预警、组织人员撤离、转移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

加强上下协同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驻陇南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黄泽元厅长针对灾情发展和救援任务需求,紧急协调调集西部战区某部、省公航旅集团公司紧急出动军用直升机4 架、民用直升机4 架,武警机动总队某部160 人,张掖、天水、平凉等消防救援队伍240 人次,市抗洪救灾指挥部调集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120人次、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800 人次、武警陇南支队90 人次、厂坝铅锌矿救援队50 人次、金徽矿业救援队50 人次、陇南公路抢险保障中心130 人次、陇南蓝天救援队172 人次,以及五九高速各项目部施工队300人次,协同参与救援任务。

同时,黄泽元厅长及时深入受灾最严重的文县碧口镇、中庙镇,武都区外纳、透防、汉王等乡镇指导应救援工作,并多次与市领导共同调度,会商研判,果断决策,大大提升了这次暴洪泥石流灾害救援成效。全市各级密切配合,设置集中安置点147 个,安置转移人员12 万人次,有效降低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加强物资保障协同

灾害发生后,省市协同致力抢险救灾资金保障,甘肃省政府紧急拨付陇南市抢险救灾和生活救助资金1 亿2 480 万元,市政府紧急筹集400 万元抢险救灾资金。

救灾物资保障方面,陇南市应急管理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密切配合,紧急调拨帐篷2 580 顶、床3 142 张、棉被6 154 床、雨衣1 100 件、雨 鞋1 300 双、手电筒800 把、蜡烛1 000 支、发电机16 台。

在对受灾群众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市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西部战区某部、省公航旅集团公司、青岛中信海洋直升机服有限公司、金徽矿业所属直升机,及各救援队,在物资购运、投放等方面紧密协作,及时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在捐赠物资接收管理调运方面,应急、粮食、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通力协作,有序确保了各环节规范运行。

猜你喜欢
陇南防汛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防汛当前莫添乱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2
陇南记忆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治淮(2017年5期)2017-06-01 1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