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日携手应对疫情下的全球变局凝聚智慧与共识

2020-12-22 06:20沈晓宁
今日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共识两国

文|沈晓宁

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深刻感受到人类是命运相联的共同体,也让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再次得到彰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

2020年11月30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东京同时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疫情后的国际秩序与中日两国的作用”。百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传媒界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嘉宾,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与疫情防控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唱响开创新时代中日关系的主旋律

开幕式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之间既有广泛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分歧,需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对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要不断拓展弘扬,使之成为连接双方的坚实纽带。对于分歧和敏感问题,应该把它放到适当位置,进行建设性管控。在事关对方的内政问题上,要坚持相互尊重,体现作为近邻的理解和包容。

王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深刻感受到人类是命运相联的共同体,也让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再次得到彰显。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大众和社交媒体对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感情互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特殊责任。两国媒体要做到追求真实,传递善意,共创未来。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双方应增进政治互信,夯实两国关系发展基础;推进抗疫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持扩大开放,拓展两国更高层次互惠合作;推进人文交流,厚植两国友好根基;奉行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主旨演讲中谈到,日中关系的基础在于国民之间的感情。双方民众只有开展直接的交流,亲身体验对方的国家,才能产生相互理解与信任。日中两国需要开展更广泛的人文交流。希望本届论坛能够为促进日中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在致辞中表示,疫情中两国间守望相助的情景层出不穷,令人感到鼓舞。明后两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季奥运会将相继举办,日中邦交正常化也将迎来50周年,希望借助这些重大机会,促进两国青少年和文体方面的交流,推动日中关系持续向好发展。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视频致辞中提出,稳定的日中关系对两国、地区乃至国际社会至关重要。双方必须肩负起责任,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持续推进对话和交流。希望两国有识之士在论坛上的对话有效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推动民间交流向前发展。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代表中方主办方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以“疫情后的国际秩序与中日两国的作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落实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推动中日携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从中日关系的角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共同维护和发展国际秩序与体系作出时代贡献。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明石康代表日方主办方在致辞中希望论坛要以构建和平稳定的日中关系为目标,为降低全球分裂和对立的风险,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稳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设置了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6个分论坛,为双方嘉宾展开深入研讨搭建了分领域对话平台。

探索中日共担世界发展的责任

12月1日,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迎来闭幕。来自中日双方的嘉宾在两天的交流讨论中,为两国共同应对疫情下的全球变局,开创新时代中日关系新格局贡献出宝贵智慧,达成了广泛共识。

在闭幕式的全体会议上,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发表了致辞。孔铉佑指出,中日关系作为利益交融最密、合作基础最深的双边关系之一,在疫情之下展现了应有的活力。只要双方继续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精神,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大方向,积极推进各领域对话沟通,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敏感问题,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步入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必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并为克服疫情给世界造成的冲击带来更多正能量。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视频致辞中提出,在日中两国交流史上,留下了许多彼此守望相助、感人至深的故事。希望今后日中双方能有更多人员展开深入交流,续写两国民众心连心的佳话,为构建健康、稳定的日中关系增光添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和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的共同主持下,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株式会社NTT Data咨询委员岩本敏男进行了总结对话。

程永华谈到,论坛上大家普遍认为,东亚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既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优势,也表现了东亚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真挚感情。

宫本雄二提到,双方嘉宾在讨论中形成以下共识,日中携手维护国际秩序要站在全球的高度,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吴怀中提出,中日在安全领域同样需要寻找共同利益,从而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安全机制,共同应对各种威胁。

山口广秀认为,日中之间存在着疫情防控、绿色环保、数字化等诸多可以合作的机遇,双方需要在加深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相信日中携手发力,必定会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

魏建国提出,疫情过后,中日经贸合作会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因为双方都有很大的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的合作是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中日双方的企业家要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开辟美好的未来。

岩本敏男表示,数字化技术在带给人们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我们期待能同中国一起制定出规范数字化发展的规则,让数字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房汉廷认为,中日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误判误解。数字技术提供了信息共享的便利,也形成了信息茧房的桎梏。中日两国媒体有责任帮助双方国民认识真实的对方,使两国互信关系尽快得到改善。

双方嘉宾在总结对话中,呈现出各领域达成的共识和具有建设性的合作方案,让人看到了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希望。

富有时代精神与担当的“论坛共识”

闭幕式上,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宣读了《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共识》。

中日双方嘉宾在论坛全体会议上通过视频展开主题对话 图/陈建 《人民画报》

共识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控制,世界分化和保护主义趋势加剧,亚洲和平的不稳定因素有所上升,包括国际秩序调整在内,诸多全球性挑战本应由各国通过合作解决,但一些国家格局狭隘,只顾自身。对此我们深感忧虑。

共识提到,与论坛同步举行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国际协调合作正遭受严重冲击,需要加以强化,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东北亚地区事务应遵循和平共处原则。这让我们看到两国民意民心所向。我们应不负时代,顺应民意。

基于中日两国在维护亚洲和平、繁荣世界经济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与会嘉宾达成了以下共识。

1.中日不仅毗邻而居,而且同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经济体,两国关系十分重要。中日经济和产业相互依存度高,拥有诸多共同利益,两国合作对亚洲和平繁荣至关重要。越是亚洲和世界局势变数增大之时,越需要中日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避免东亚地区陷入动荡。两国应就此展开广泛讨论。

2.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日应加强合作,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分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启的经验,介绍相关成果。为兼顾以快捷通道为突破口的人员跨境流动与疫情防控,两国应就相关原则和规则达成一致,并争取更多国家参照执行。两国应推动疫苗公平分配,提高发展中国家防控能力,为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战胜疫情开展合作。

3.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日在通力合作、致力于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恢复的同时,还应努力维护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自由贸易体制。要在共同维护和强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提下,各自推动本国的结构性改革。在已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支持中国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一步推进亚太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经贸合作。

4.维护与发展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共识。目前东亚地区紧张因素有所上升,两国更应履行好各自责任。7年前,我们达成了“不诉诸武力”的论坛共识。今天我们重申反对危及和平局面、引发区域争端与冲突的行为,并建议就此展开讨论,营造持续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日首脑外交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着斗争,中日将分别在明年和后年举办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这两场全球体育盛典对激励人类战胜疫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夯实民意基础,为顺利推进两国首脑外交营造氛围。

中日双方决心在以上共识的基础上,着眼亚洲和世界的未来,携手努力探索克服时艰的出路,为实现中日新的合作付出更大努力。

这份富有时代精神与担当的共识,既是本届论坛凝聚双方嘉宾智慧的重要成果,又是对新时代中日关系的美好期待。

在闭幕式的尾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代表论坛中方主办方表示,中国外文局将同日方主办方言论NPO继续共同努力,搭建好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对话的平台。期盼疫情平息、春暖花开之时,中日双方嘉宾能够相聚一堂,再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建言献策,为促进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至此,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圆满结束。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共识两国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