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终结者

2020-12-22 06:20文|马
今日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活疫苗抗原疫苗

文|马 迪

为什么mRNA疫苗脱颖而出?

转眼间,新冠肺炎进入大众视野,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最近几天,世界舆论再次被新冠疫苗的新闻“刷屏”。11月9日,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宣布,与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对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试者有效,且有效性超过90%。紧接着11月16日,美国Moderna公司也公布了其研发的mRNA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宣称保护效力高达94.5%。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00种新冠疫苗处在研发中,其中48种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各大公司和科研机构都在快马加鞭,为什么mRNA疫苗能够率先突围?

根据引发免疫应答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将制备疫苗的技术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从自然界筛选或者由实验室培育出的毒力降低或者无毒的病原体,制成减毒活疫苗。这些病原体可以存活但不会引起疾病,接种后,疫苗中的病毒可以生长、复制,从而引起接种者的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在抗传染病的战斗中立下战功无数,成功地预防了麻疹、脊髓灰质炎等高危害传染病。

第二种常见的疫苗是灭活疫苗,通过加热、化学手段或者辐射等方式使病毒失去活性,无法在体内复制,但仍可触发免疫效应。灭活疫苗也被广泛使用,比如早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某些类型的流感疫苗。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极为安全,可用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但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免疫性低,需要多次接种来加强免疫。

第三种则是蛋白亚单位疫苗。它不包含病毒的活性成分,而是由可触发免疫反应的病毒纯化片段(如蛋白质抗原)制成,比如常见的乙肝疫苗就是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基础制成的。这种方法需要对能引起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抗原进行研究,因此研发时间较长。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病毒,想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研发出有效疫苗,免疫学界寄予厚望的是两种较新的疫苗技术:载体病毒疫苗和RNA/DNA疫苗。

前者常采用被削弱且本身无法引起疾病的病毒作为载体,将真正的致病抗原传递到体内,在感染体内细胞后,载体病毒携带的大量抗原可以引发免疫反应,继而产生免疫效果。后者则是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后,找到编码一部分病毒遗传物质的片段(例如刺突蛋白),通过在实验室制造这些片段来生产疫苗。

早在2020年1月11日,中国就向世界分享了新冠病毒的RNA全序列,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只要是拥有mRNA疫苗技术的人都可以开始着手疫苗开发。mRNA疫苗不需要获得和培养病毒,只需要知道病毒的遗传物质序列,就可以设计出针对性mRNA片段,并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地合成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mRNA疫苗脱颖而出的原因。仅仅在病毒RNA公布两天后,美国Moderna公司在1月13日就宣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疫苗研究中心(VRC)合作,开始了新冠疫苗开发。3月16日,第一支mRNA-1273新冠疫苗率先打进人体,意味着人体试验正式启动。

另一方面,mRNA疫苗相较于传统疫苗,存在着多种优势。首先,由于mRNA疫苗仅包含新冠病毒部分RNA片段,仅能合成部分目标性蛋白质片段作为疫苗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更加安全。而其他技术线路疫苗,包含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则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不需要”的抗体,因而可能会产生更多不良反应。其次,现在的体外转录技术能够非常快速、廉价地大规模生产RNA疫苗,相较于传统疫苗5-6个月的生产周期,mRNA疫苗有望在40天内完成疫苗样品的生产制备。

必须要注意的是,RNA/DNA疫苗还从未出现于人用商业疫苗中,在批准使用之前,它们可能会面临难度更大的法规审查。我们期待好消息,也乐于看到疫苗研发的“竞赛”,但对疫苗安全性的考察,我们仍需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活疫苗抗原疫苗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知多少
新冠抗原检测入医保,算的是大账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前列腺特异抗原高就是癌吗
知乎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