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人心中装有“谦卑”二字

2020-12-21 03:20
大众考古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存遗迹领队

“考古”是一项田野性科学事业,当然有一定的艰苦性,然而它更多的却是给考古人带来荣幸与激情。不少考古人会因为某项重要考古发现而一日走红,也会因为某一项重要发现而名留青史,即使没有这样的机遇,他也比一般人拥有机会首先目睹许多往世奇珍在出土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体验过千年万年交汇于一握的那种时空穿越感。在平凡的发掘中如果一旦获得重大发现,则会让考古工地很快变得门庭若市,高人名记,往来不息。然而,在这样的时刻,所有的考古人都会分外谦卑,小心翼翼。为什么?

因为他们懂得,地下或水下文化遗存属于国家和人民所有,他的发掘权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地方相关法规的保障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的授权,所有的考古发掘项目都必须向地方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逐级申报,并且需要获得盖有“国家文物局”大红印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执照”。申报考古发掘项目的机构和项目主持人则分别要拥有经国家严格认定的考古团体领队资质和考古个人领队资质。没有这样的法律保障和国家授权,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开展考古发掘,否则就是犯罪。

因为他们还懂得,考古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许多考古发现来自城乡基本建设施工过程,以及人民群众的主动告知;发掘时要占用土地和时间,需要建设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型考古发掘项目现场,需要安全保卫措施和力量。当然,这些来自各方面的配合同样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在乡村区域,考古发掘会涉及到农民的农田、青苗、果蔬、树木等方面的损失,尽管会有相应的经济赔付,但也需要农民兄弟的理解和帮助。考古需要经费,无论经费来自建设机构的支付,还是来自主要由纳税人铸成的公共财政的划拔,都是社会各界给予考古事业的鼎力支持,没有发掘经费,考古寸步难行。

因为他们也懂得,任何一项考古发掘,都是来自团队的力量,仅靠一个“领队”是做不成任何发掘项目的。“发掘”不是挖土,更不是“盗墓”,它是一项十分严格的科学工作。发掘过程中,需要测量、绘图、取样、航拍、日常摄影、划分地层;分析各种地层和遗迹现象;对任何遗存都必须给予的高度关注和现场性质判断;准确规范地对遗存编号和采用不同方式记录;出土文物及时保护;相关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关联性研究;文化比较分析;还需要和不同专业方向的科技考古专家就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交流并选取可提供實验室研究的各类实物标本;为发掘之后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提供可行的思考和方案……没有这些严格复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后期的资料整理、报告完成,向社会提供准确客观忠实的考古成果则会成为空话,否则同样是渎职,甚至是一种变相的破坏。为此,一项考古发掘项目,不仅仅需要领队,也需要那些受过专业培养的同事们的共同“看方”、共同研讨、共同负责,还需要大量的挖泥、运土、清理的普通工人,还需要各种技术人员的参与配合。而要完成这样复杂和巨量的工作内容,没有团队支持与合作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更懂得,不管今天的考古人有再多的劳动付出,而他们发现的任何“遗物”或“遗迹”,任何“文化”或“文明”,不管是“普通”的陶瓷碎片还是“辉煌”的金银玉器,都是来自先民的创造,来自历史的馈赠,来自人生的机遇。那发掘出土的每一种现象,每一个遗存,都藏有太多我们未知的奥秘。本来,它们安息于地下,作为第一个对它们的“扰动者”,我们有责任忠实地保护和保存它们的每一种信息,尽力去理解它们可能具备的意义,任何的粗心和大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毁。考古人知道,我们只是一个“发现者”,而不是“发明者”;只是一个“欣赏者”,而不是“拥有者”;只是一个“揭示者”,而不是一个“保密者”;只是一个“传播者”,而不是一个“占有者”。在那些历经过万年千年的时光消磨之后而残存的文化瑰宝面前,在那些浸透着先民为生存而付出无限智慧和血汗的遗产面前,我们唯有珍惜、礼敬和呵护。在它们面前,我们只是短暂的过客,它的荣光属于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传承,属于社会的我们、他们和你们。我想,这也许是考古人内心持有“谦卑”之情的最深沉的来源,也是田野考古虽然艰苦但总有人愿意投入的最根本的引力所在。

考古人因为谦卑而形成职业规则和职业精神,也因为谦卑而变得可爱和可敬。当人们通过参观、阅读、赏析、感知那些考古出土文物,那些遗址遗迹,那些文物保护单位,那些文博场馆,那些有声无声读物时,他们心目中也会闪现出“考古人”那谦卑的身影。

猜你喜欢
遗存遗迹领队
沙海遗迹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