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背后的深层秘密

2020-12-21 03:57
奇闻怪事 2020年5期
关键词:灵长类真话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试验,让所有志愿者在身上都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以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结果并不让他感到意外:在这一天中,几乎每人每10分钟的谈话里,就会出现3个谎言。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被谎言包围的世界,同时我们也在说各种各样的谎言。而且,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我们说谎是不加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说谎都不用打草稿!”

人类天生会说谎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灵长类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些灵长类的基因与人类的非常相似,虽然无法像人类那样用语言表达谎言,但是它们却会做出一些有意识的欺骗行为来。例如,美国旧金山动物园的明星大猩猩可可,在拆下水槽的零件后,为了逃避责任,就指着它的宠物小猫咪并用手比划,意思即“是猫干的好事!”

英国科学家对一些猩猩、猴子和狒狒等灵长类动物进行观察后,结果发现,猩猩和猴子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相互欺骗。例如,为了避免惹怒群体中最强悍的首领,一些公猩猩就会背着它们偷偷地和母猩猩进行交配。有的猴子也会假装对美味的食物不感兴趣,以误导其同伴放松警惕,它便可以乘其不备偷走食物。还有,当有敌人靠近时,狒狒们通常的反应是会突然起身、立正,并紧盯着地平线方向。但是,有的小狒狒为了避免被母亲责备,也会这么做,因为这种行为会让整群狒狒都陷入恐慌,从而就能转移母亲的视线了。

研究人员还发现,灵长类动物说谎的频率、技巧和大脑皮质的尺寸是成正比的。叶猴和狐猴的大脑皮质都相当小,它们偷偷摸摸的行为就最少。猕猴和大型猿猴,如大猩猩、黑猩猩,它们天生就拥有巨大的大脑皮质,所以其骗术也相对较高。然而,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谁的大脑是最发达的呢?——毫无疑问,答案就是人类。所以,人类会说谎也是天生的!

说谎时大脑很活跃

不过,人在说谎时,大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呢?

为了搞清楚人说谎时大脑的活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精神病理学家找来一批志愿者,要求他们不停地说谎,同时,用扫描仪拍摄他们竭力说谎时的大脑影像。

结果显示,这些志愿者在说谎时,他们大脑中的两个区域会变得非常活跃。一个是大脑腹外侧前额叶皮层(位于额头两侧位置的大脑部分),这个区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信息的输出,起到抑制的作用;另一个是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在额头中央,位于双眼后方的大脑部分),此区域主要是对外界做出反应。

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这两个区域会反应如此活跃,就是因为人说谎时大脑也同时在进行两个动作:一个是抑制人说真话,另一个则是用其他反应来替代说真话,也就是说谎。看来,人类既具有诚实的天性,同时又具备说谎这种抑制诚实天性的本能。就好比当爱美的闺蜜问你:“我皮肤是不是越来越白了?”你肯定会说:“看起来是比以前白多了!”但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却是:其实也没多大变化呀!

年龄越大越可能说谎

我们常常会认为孩子都是纯真的,其实,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美国科学家将一群3~6岁大的孩子安置在一个房间里,并摆放了一些新奇的玩具。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不许回头看那些玩具,然后离开。同时用电脑监控孩子们的行为。

结果显示,差不多有90%的孩子都回头偷看了玩具。但当研究人们问他们是否偷看时,却只有38%的人说了真话。而且,在所有说谎的孩子里,孩子的年龄多半是在5~6岁之间。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个5岁大的孩子在接受长辈赠送的礼物时,即使他并不喜欢这个礼物,但也会表现出很高兴的反应。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说这类谎话,很可能是出于礼貌的缘故,因为直接表露出不喜欢的情绪,会让他人感到尴尬,甚至难堪。而年龄稍大的孩子也正是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使用这样的谎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善意的谎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越来越容易养成说谎的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为了尽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往往会察言观色和灵活地使用语言,有时也需要一些奉承,而在这种情况下,人是越有可能说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话来的,即说谎。

不可否认,真话在很多时候的确会带来伤害,但善意的谎言却会让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顺畅。所以,在面对“我好看吗?”“我皮肤白吗?”之类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经常使用善意的谎言。

说谎能带来快感

其实,当说谎这种欺骗行为没有给人造成很大伤害时,“骗子”往往会感到很快乐。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100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们预测自己在欺骗后会有什么感觉,他们普遍都这样回答:会感到抱歉和不安。然后,这些志愿者都参加了一个拼字测试。测试完后,研究人员把答案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核对答案并汇报做对了多少题。每做对一道题,他们就能获得1美元的奖励。

结果显示,有近41%的人都把错误的答案改对了。但这些人并不知道,研究人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接着,他们询问了这些作弊者的感觉,发现作弊者并没有任何的抱歉和不安,相反还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获得了经济奖励?于是,研究人员撤销了经济奖励,让另一批志愿者在电脑上接受测试,并告诉他们测试的结果与其智力和未来的发展有关。期间,电脑上會不时地弹出正确答案的页面,但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们能独立完成测试,而不要去看答案。

结果发现,还是有约68%的人至少有一次打开页面偷看了正确答案。而且,在之后的询问中,这些人的情绪也非常高昂。

为什么这些人非但没有一丝抱歉和不安,反而还很快乐呢?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测试的结果给他们带来了满足和优越感;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作弊的过程中,没有被人当场捉住而感到心中窃喜。个中缘由还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查明。不过,至少也能说明一点,生活中的小恶作剧、小谎言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欺骗他人确实能够给“骗子”自己带来快乐。这就好理解,为什么那个放羊娃几次三番地喊:“狼来了……”

眼神判断说谎不靠谱

生活中,不少人都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可以观察他的眼睛,或者其眼神是不是在回避别人的目光。事实真的像人们想得那样吗?

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将一些志愿者分成甲、乙二组,要求甲组的人说谎话,即称他们的手机放在抽屉里,但实际上手机却在他们自己的包里;而乙组的人则被要求说真话,即确实是把手机放在了抽屉里。同时,并录下两组志愿者说话时的眼部运动情况。

在对所有志愿者的眼部运动进行分析后,心理学家发现,不管是在说谎,还是在说真话,这些志愿者在说话过程中眼睛向左和向右看的频率几乎是相同的。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来判断他是否在说谎,并不靠谱。

至于说谎者的眼神会回避别人的目光,这似乎有些道理。美国心理学家也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在询问了不同国家的2000多个想要对别人说谎的人后发现,这些人最普遍的一个表现,就是总在不自觉地回避别人的目光。不过,他们也指出,回避别人的目光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说谎特有的信号,因为在一些文化里,回避目光往往表示“谦恭”。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而言,回避目光则表示他们感到不安和忧虑。

可见,依靠眼神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并不科学,也并没有什么公认的身体行为信号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因为个体的差异导致人在说谎时的行为差别会很大,就像一些人一说谎脸就会发红,甚至流汗,而有的人在说谎时总是能表现得镇定自若。

猜你喜欢
灵长类真话心理学家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谁更难过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人生什么最重要
真话都可以写吗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