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在比预定发布时间晚了一个月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带着其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出现在立法会。在她的左前襟,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正好是“一国两制”的形象体现,据港媒报道,这是林郑月娥首次在公开场合佩戴体现“一国两制”的饰品。
按照惯例,《施政报告》一般在10月中旬发表。林郑月娥在当天的讲话中表示,做出押后发表《施政报告》的决定,是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与中央相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商讨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增强各界对前景的信心。
眼下,香港的疫情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过去几天内,单日增加确诊病例数量连续打破纪录。受疫情影响,香港GDP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直言,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这也使得这份姗姗来迟的《施政报告》发表格外令人瞩目。
香港全年经济预计收缩6.1%,
如何保住香港市民的饭碗?
《施政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因社会动荡、疫情和国际政治形势受到重创,劳工市场亦面对巨大压力。港府预测全年经济收缩6.1%。
“我在筹备本年度的《施政报告》时,深感任重道远。”林郑月娥说,过去一年多,香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打击:因“修例风波”和其他反抗政权行为而发生的社会动乱、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引致的经济萎缩和失业率上升、因境外势力干预而出现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特区的社会稳定、窒碍经济发展、破坏香港的国际形象,社会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何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复信心,是这份《施政报告》的首要目的。
此次的《施政报告》一共提出200项新措施,涉及金融、地产、航空、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面对创16年来新高的失业率,如何在眼下的经济形势下保住饭碗,无疑是香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施政报告》中提到,特区政府在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的“创职位”措施已经为不同学历及技能人士提供了合共30000个有时限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在公私营机构创造约29000个职位,其中超过10000个已入职。此外,政府未来也会在基建、创科等行业加大投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给青年人。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之一,从业人数接近26万人。自 2019年下半年起,香港旅游业受到连番打击,跨境人流几近停顿,业务近乎冰封。近日原本准备启动的新加坡“旅游气泡”项目也因为疫情反复而无限期推迟。
对此,《施政报告》提出,鉴于旅游业在未来一段颇长时间仍然面对严峻挑战,政府将会为旅游业界推出额外的纾困措施。相关措施的总承担额接近6亿元,会惠及旅行代理商及其职员、主业为导游及领队的自由作业持证导游及领队、以接载旅客为主的旅游服务巴士司机。
林郑访京有成果,
中央将从七方面支持香港发展
整本《施政报告》以“砥砺前行重新出发”为主题,共分为10个章节。其中第二个章节介绍了中央对香港的全力支持,更详细叙述了林郑月娥上月访京取得的成果。
林郑月娥称,本月3日至7日,她率领代表团访问北京、广州和深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获得非常正面的回应。她特别提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会见她时,曾表示“凡是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于促进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的事情,中央都会全力支持”。
“香港享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中央在‘一国两制下对香港一贯支持,可以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香港也可以继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林郑月娥说。
具体来说,此次林郑月娥访京的成果包括中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港商开拓内地市场等。
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发展,中央支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实早前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原则上通过的24 项政策措施,继早前在税务优惠、购买房屋便利、青年创业支援、科技经费“过河”、律师和建筑专业服务开放等方面已落实的措施,近期将出台的有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桥实施“港车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实 “跨境理财通”。
关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关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中央支持香港国际机场按市场化原则投资入股珠海机场,参与其运营发展,进一步深化合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
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与深圳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践“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
关于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中央支持香港深化与深圳合作,优化落马洲/皇岗口岸,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以释放香港口岸区超过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并于稍后进一步共同探讨罗湖口岸的优化。在参考了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的经验后,研究在港深陆路口岸亦实施港车北上政策。
关于港企开拓内地市场,中央支持广东省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及有关商会,为港企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和企业对接服务,以便港商拓展内销管道和对接电商平台。
关于防疫抗疫,中央支持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切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措施,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码”互认,逐步有序恢复粤港人员往来,并支持香港确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应,在有需要时,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林郑月娥表示,这些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将有利于香港提出和落实在各范畴的具体措施,特区政府会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加强沟通衔接,成立专责小组,推进各项工作。但要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疫情一再反复,
特区政府承诺力争“清零”
对于香港市民来说,眼下最关注的除了恢复经济,就是香港疫情何时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正如林郑月娥所言,只有妥善控制疫情,才可让一系列发展经济、促进民生的工作顺利展开。
11月26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案例92例。其中3例为输入个案,89例为本地个案,17例本地个案源头不明,本周累计增加本地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00例。
有声音质疑,第四波疫情是否已经出现并且来势汹汹。
面对香港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有不少声音质疑香港特区政府在抗疫方面的举措是否有效,尤其是到现在都没有进行全民强制检测。有质疑提出,政府的禁令“朝令夕改”,公开场合聚会管控一时紧一时松,从来没有等到疫情彻底得到控制再放开禁令。
在《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对这些疑问作出了回应。她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特区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而适时调整措施。在过程中既要考虑所采取措施的法律基础、市民的承受能力和对经济的影响,又要顾及是否切实可行,以取得预期效果,殊不容易。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科学、专家意见和掌握的信息,从没有渗入任何政治考虑。
至于香港是否要实行全民强制检测,林郑月娥表示,推行全民强制检测不能保证达到确诊个案“清零”的目标,那只是口号式的建议,实际推行会出现问题。
“检测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同时实施全面禁制令,封锁整个城市,不准进出,所有人留在家中。”林郑月娥说,上次进行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动员大量人手,两星期内为逾170万人检测。即使效率增加一倍,为全港700万人进行检测也需要4个星期。其间香港市民、企业、金融服务业能否忍受与世隔绝的生活成疑问,即使愿意接受,但香港不似內地实行小区管理系统,日常生活供给会是另一问题。
林郑月娥承诺,政府或再次推行大规模社区检测,力争在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达致“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