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介绍了现代人在认识、了解自我,处理职场、家庭、生活、情感领域的各类关系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引发读者的思考,感受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Discovery”频道之前播放过一个研究儿童行为的实验,实验的第一步是这样的,一个爸爸推着一岁多的孩子去公园玩,到了公园之后,爸爸找了一个长椅准备看报纸。
这个时候,爸爸把孩子从手推车里抱出来,放在地上。一岁多的孩子正是走一段,爬一段的时候,自然离不开手推车,但可以想象孩子被束缚在手推车里是多么的不自由。所以,爸爸把他抱出来没一会儿,他就开始乱跑起来,摸摸花,踩踩草。此时的你是不是在担心孩子会跑远?事实上,这个孩子再怎么跑来跑去,也还是在一个范围里,即以爸爸坐的那个长椅为中心的一个大圆圈内。
实验进行到第二步,爸爸还是坐在那条长椅上看报纸。这个时候有一点小小的改变,爸爸把他的报纸放低,低到孩子可以通过报纸的上沿看到爸爸的脸,其他什么都不变。你猜,孩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依然在乱跑,只不过活动范围变大了一圈。
此时实验进行到第三步,爸爸还是坐在那条长椅上,只不过他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开始一直看着孩子。孩子跑到石头那边,爸爸的目光就追到石头那边;孩子跑到草地那边,爸爸的目光就追到草地那边。神奇的是,此时孩子的活动范围又比之前大了一圈。
我想借助一个魔法游戏来说明这个实验,说明为什么实验中孩子的活动范围在一直变大。叮当法术,变变变!哇,你现在已经变成了实验里那个跟随着爸爸的小朋友。
你站在公園的空地上,旁边是爸爸,正在悠闲地看报纸。你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公园,公园里的一切对你来说都十分新奇。此时你面临一个选择,是离开爸爸去玩,还是待在爸爸身边?这个选择的困难之处在于,如果离开爸爸身边,你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这是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有危险,虽然你也不知道危险是什么。
可是不去玩的话,下次出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那块石头旁边的小花好漂亮啊!大石头的后面藏着什么呢,真的好想知道啊!你很快做了一个选择,去玩,但是要离爸爸近一点。这样即使自己有危险,爸爸也能很快发现,然后赶过来救自己,你为自己的小聪明高兴不已。
玩着玩着,在回头看爸爸的时候,你发现可以看到爸爸的脸了。哇,这样的话,即使我发生危险,爸爸也一定会比刚才能更快地跑过来保护我。你心里的害怕又少了一点。那边的空地看起来好好玩啊,我要去那边……
又玩了好一会儿,你回头看爸爸的时候,发现爸爸已经不在看报纸了,而是一直在看着你,你到哪里,爸爸的目光就到哪里。此时的你变得更安心了,自然会往更远的地方跑去。
孩子是一种既聪明又敏感的生物,当他在实验环境中面临“去玩”还是“不去玩”这个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去玩,但是离爸爸很近。因为这样的距离既保证了他的安全,也让他有一定的空间去探究外面的世界。而向外探究本来就意味着学习。
之后,他敏感地发现爸爸和之前的不同,根据爸爸姿势的不同,他调整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其实他一直在致力于安全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而扩大的一圈又一圈的范围意味着他见到的事物在变多,知道的事物在变多,也意味着他学习到的经验在变多。学得更多,自然会更聪明,这就是“越安全,越聪明”的大意。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安全感来自家庭。一个学龄段的孩子,如果父母感情不好,他必然会有一部分精力消耗在担忧和焦虑上。 “我在上课,爸爸妈妈在家里干什么呢,他们这个时候在吵架吗,他们会离婚吗,如果他们都不要我了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必然会消耗孩子原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父母会不会抛弃我这种生存类问题,也会威胁着孩子的安全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对家庭的思虑多了,孩子分配到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会变少,成绩也会变差。
家庭关系和睦的孩子则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在他的心里会觉得我家里好着呢,没什么好值得我担心的,我现在的目标只有好好学习。
看到这里的你,或许正在感慨幼时错失了这个让自己聪明的机会,有点儿难过。但是没关系,你可以稍微再难过一会儿,然后就要打起精神来了,毕竟你还有机会成为聪明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所以你要更努力呀!
不如扭扭
本名骆英英,毕业于苏州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学取向),擅长心理沟通、情绪调节、自我成长领域。儿童情商训练师,自由撰稿人,影评人,“不如扭扭”公众号运营人,在心理学与心理咨询领域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