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胥慧颖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提出“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此前,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也提到,要“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的发布,进一步推动落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责任和绿色标准。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正式启动。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指出“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理念,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保的关系、强化绿色发展与合作、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更为西部省市推进绿色发展、融入绿色丝绸之路提供了巨大机遇与平台。
明晰发展思路,“绿色经济”的关键词不仅是绿色,还包括经济
20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确立了“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二十字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对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依然有借鉴意义,即要思考“为国际社会服务,如何让国际社会来这里投资,来这里采购,来这里合作”。故此,西部地区要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在务实经济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找到市场的痛点和需求点,摆脱“有什么就卖什么”的惯性依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省市积极围绕对外开放和绿色发展,利用地理区位、能源资源、生态屏障等要素,有力打造“一带一路”的“绿色平台”和“绿色支撑”,突出了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如青海要推动虫草、玉石、藏毯、唐卡等传统资源和产品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在某些行业或领域中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更高位次的提升和更高价值的获取。又如近十年来,贵州绿茶产量连续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随着贵州茶叶出口大幅增长,太古集团、联合利华、星巴克等纷纷加大在贵州采购原料的力度,并在贵州建设出口原料基地,为贵州提供了后发赶超的契机。此外,要敏锐地找准国际社会的需求点,针对东南业、中亚、南亚等新兴市场以及中东欧、日韩、西欧、北美等高端市场,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满足不同市场的合作需求,真正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开放带动创新。例如,贵州省已经明确,一方面着力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影响力,深化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现代产业发展、开放式扶贫、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机制,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等国际合作
一是加强农牧业、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很多是“农民优先”的国家,普遍情况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粮食肉禽等生计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农牧业需求。农牧业是青海等西部省区的传统优势,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强生态保护机制建设,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培育企业主体,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农牧业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另外,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制造业品质革命,支持实施坝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氢能全产业链示范等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在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方面,贵州政府敢为人先,积极引资引才,并相继出台《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等大数据法规,点亮了“大数据之都”的招牌。
二是建设“一带一路”相关产品仓储流通新通道。粮食无疑是丝路通道上的重要物流对象。中亚是产粮大户,但由于地处内陆,粮食外运存在运力和通道问题。因此,欧亚大陆腹地必将出现丝路粮食大通道,以支撑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构建丝路粮食通道,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新驱动。青海作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可建设中转仓储,以构建起绿色丝绸之路粮食通道。而贵州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交汇,2019年开通的成贵高铁,打通了川渝黔与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客运大通道,并与已建成的成渝、渝贵高铁形成了“高铁三角”,深化四川、重庆、贵州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进而助推沿线地区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意义重大。
三是发展户外运动相关产业,加强与国际户外装备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贵州已连续四年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是中国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业已成为展示贵州乃至中外山地旅游资源、户外运动发展水平、旅游扶贫经验的重要窗口。青海自然环境独特优美,且“环湖赛”等室外赛事丰富,均为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借助丝路国家浓厚的商业环境和发展平台,为促进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机会。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加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软联通建设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青海、贵州等西部省份在金融、贸易、产业、人文等领域亦频频出招,围绕人文优势方面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以不断提升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软联通能力,从地方层面推动绿色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青海省连续多年
举办绿色投资发展洽谈会,成为西部“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2018年4月,贵州省及下级政府相继在意大利米兰建立了以意大利为驻地,辐射全欧洲的投资促进代表处、商务代表处,与欧洲开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加强人文交流与软联通,应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发挥会展平台作用。会展经济是绿色经济、高质量经济、创新经济和开放经济。青海应借助青洽会、环湖赛、藏毯节、清食展等重要文化商贸体育活动平台,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客商走进青海。贵州应继续以“酒博会”“数博会”和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贵阳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国际贵州绿茶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展会和论坛作为贵州会展业的品牌项目,进一步推动贵州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创新转型,打造“会展之都”。
二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青海、贵州等西部省份文化多元、风光独特、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同举办国际性文化、体育、旅游活动,推动丝绸之路民族风情、寻根问祖、高原探险等特色旅游业发展;以现代特色农业、高原文化和跨境旅游业协同发展为目标,形成贸易、投资、流通、旅游全方位协同带动的综合经济发展格局。《愿景与行动》也指出,要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可以发挥青海文化资源优势,发掘丝绸之路幸福元素,以青海省为起点向东向南构筑“一带一路”幸福大通道,打造青海“一带一路”上的相会之地、婚恋之地和高原浪漫之地。贵州的民族服饰、建筑元素、乐器工艺、银饰工艺、染织刺绣等都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将这些民族文化运用到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民族文化元素的效用价值,也可实现民族产业的融合发展。
西部地区探索构建绿色丝绸之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部署,打造“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绿色合作样板,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各领域,做好治山治水与对外开放的大文章。
(赵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胥慧颖: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