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统筹社会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上,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对安全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当前我国风险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与治理体系
孔祥涛:当今风险环境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百年未有大变局中新型力量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霸权开始削弱,国际斗争非常激烈;第二,国际疫情输入和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外部环境风险增大;第三,美国发起的打压和遏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风险。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风险环境,需要在各类决策当中增强风险意识,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和治理体系。
中国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认识刚需。重大风险评估是国家治理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刚需,我国社会风险评估面临的需求强烈,发展势头非常好,有良好的成长性。第二,明确思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制度体系,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法律、政策,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第三,抓住重点。一是制定一部法律。探索制定专门的法律,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防范风险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二是建立四个体系。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体系,分类科学、全面客观的标准体系,公平公正、规范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体系。三是建设三支队伍。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高水平的决策和管理队伍,高水平的第三方评估专业队伍。四是打通关联。坚持系统观念,打通经济与财政影响评价、技术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风险评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各领域风险评估与治理的全域化、系统化、集成化、精准化。
数字化深刻影响着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与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汪玉凯:对于应急管理的现状,我有以下两个判断。第一,公共安全受到空前重视,但应急管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第二,从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来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数字化转型还不到位,应急管理数字化还未达到预期目标。
建议从三个方面助推应急管理现代化:第一,加快应急管理组织架构的数字化。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包括应急部、公安部、卫健委等如何通过数字化建立共享机制,提升应急能力。第二,加快数字化应急体系建设。提升预防和预警能力,做到一张网做好重大风险防控,一盘棋布设安全应急资源,一平台构建应急指挥系统,一体化推进应急专兼队伍建设。第三,提高应急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治理能力。应急管理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管理过程中数据的有效治理和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
胡坚波:当前,我们正处于制造业变革与数字经济浪潮历史性交汇期。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生产性互联网延伸,工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由單点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成为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体系。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尚未完全融合、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创新力度不够、安全生产信息交换共享不足等问题。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是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迫切需求,在新应用需求牵引之下,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型安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本质安全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和安全传感产品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升级为“采集+ 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产品+ 安全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了综合的安全生产智能管控服务。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传统环节进行改造带动安全(应急)产业拓展,通过新模式新服务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创新实践
龙卿吉:近年来,江西把安全贯穿于城市发展各环节、各领域,加快构建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城市安全发展需着力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2018 年,江西省在省安委会框架下,创新成立了13 个安全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城市运行安全专业委员会,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的转变。二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抓好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从源头上彻底根除重大安全风险。三是全力打造“智慧城市”。自2020 年4 月起,省政府启动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智慧公共安全及应急推进工程,实施“智慧应急”项目。四是坚决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江西以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努力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魏钰:我们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着力打通城市运行安全的“感知神经、中枢神经、反射神经”,构建平战结合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脑”,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更安全。
一是延伸城市安全“感知神经”。佛山积极借鉴国外工业化城市风险管控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开展了3 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评估,全面梳理、辨识城市安全运行潜在的薄弱环节,构建起“一张表、一张图、一个系统”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模式,逐一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初步解决了安全风险认不清、想不到、管不住的问题。二是重塑城市安全“中枢神经”。“治大城”,也如“烹小鲜”,要科学地认识城市发展规律,防止城市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就必须重塑城市安全的中枢神经,打造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格局。三是打通城市安全“反射神经”。佛山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全灾种”、瞄准“大应急”,不断强化城市有机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