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场舞虽然简单,但是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温暖了人们的心。广场舞文化作为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广受群众青睐,在城镇乡村的大街小巷不断地繁衍出形式多样且风格独特的广场舞。许多广场舞爱好者、养生达人、健身团体、编导教师纷纷融入广场舞的行列,不管是广场舞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令观看者赞不绝口。日前,笔者开展广场舞田野调查,对广场舞10个教学团队、438名学员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 广场舞 调查 分析
在《毛诗·大序》中,把舞蹈描述为感情出于动作之中,说话不能表达出感情,朗诵不能代替感情,唯独舞蹈才可将人的感情表达出来。可见舞蹈的魅力在于传递情感,抒发情绪、宣泄情感。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舞蹈艺术对群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可以提高群众艺术审美,升华群众心灵,提升群众的文化认知。多数广场舞是以舞养心、以舞养性的广场舞爱好者积极参与的,也被许多健身爱好者所喜爱。全世界各地都有舞蹈的足迹,不难发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舞蹈种类与舞蹈风格都有所不同,这是由地区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交错形成的。当今社会,舞蹈已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
一、广场舞文化简述
在中国,广场舞可以用炙手可热来形容,但是为什么广场舞会如此符合社会需求并快速发展起来呢?这就要从历史上来溯源,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并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舞蹈形式。广场舞文化其实是来自于生活本体,又取材于生活,因此,广场舞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形式。广场舞之所以被大众认可,被人民群众青睐,是因为广场舞的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广场舞的动作,可以通过人体肌肉运动形式来产生负荷,同时刺激内脏器官,促进血液循环与消化。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子音乐和舒展的人体动作配合,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锻炼方式之一,也使人感受到美和力量的平衡。不得不说,广场舞的运动生理学价值,兼容了舞蹈舒展的艺术性、运动训练的健身性、基础运动性、交流娱乐性和社交聚集性的功能,将美和健康完美融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压力和负担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心灵的空虚等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广场舞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悦。
二、广场舞田野调查
在本次广场舞田野调查中,回收了438名学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分为三份:广场舞蹈的调查、广场舞课程种类调查、广场舞功效的数据调查。将这三份数据表分别发放给当地10个广场上的舞蹈自发团体,通过对当地部分广场舞进行田野调查以及对当地的广场舞蹈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研究,以下是对收回来的问卷进行的分析。
(一)对广场舞的数据调查
本次广场舞田野调查共分为五个层次(喜爱、一般喜欢、一般、还好可以接受、不喜欢)的感受程度,从本次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广场舞蹈艺术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还处于不同的层面,其中绝大部分人都不排斥。
(二)对广场舞种类的调查
广场舞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健身秧歌、形体韵律操、藏族广场舞、现代舞、中老年街舞,抖音流行曲等,其中藏族廣场舞得到大家的喜爱和支持。从广场舞田野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藏族广场舞已经被所有的广场舞团体接受。藏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农牧文化历史底蕴、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宗教文化气息,描绘了处于高原青稞牧区的藏族人民的场面。其风格特点是膝盖的微动、手臂的路线、手指的造型以及步伐的变化。不管音乐旋律是快是慢,都是将广场舞与藏族地区的舞蹈种类相融合,并且农区、牧区、半农牧区等做了不同风格的舞蹈种类区分,为广场舞增添了光彩,也表现出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繁荣。
不仅是舞蹈动作的扭动、步伐路线的切换,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释放,疏解紧张的情绪。
还有一种是当今抖音流行曲改编的舞蹈形式,大部分是依据当今流行的音乐形式,将动作编排为四拍或者三拍的形式进行重复以及反复。在保留舞蹈基本动作形态美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内容加以创新。道具也很丰富,包括扇子、纱巾、绳子、油纸伞、小板凳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物品,既能丰富舞蹈的艺术形态,又体现舞蹈的艺术美学内容。
(三)广场舞功效的田野调查
广场舞的功效可简单地划分为7个方面:加强肌肉弹性、养生养心、运动锻炼、释放压力、增强代谢、舒缓心情、消解疲劳。对此,我们也进行了群众调查,广场舞蹈的肢体动作主要来自日常劳动的精简化、细致化、美化等,从运动解剖学的观点看,是减轻身体负荷,加强肌肉弹性,从而促进机体自我协调和自我调整。从舞蹈角度来看,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位移。从美学角度看,舞蹈文化是对形象的艺术性加工。如广场舞中的藏族舞蹈其特点是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要舞姿进行变换,队形按顺时针进行,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舞蹈动作的基本路线和轨迹配以歌词和旋律,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妙感受;松弛而富有节奏感的膝关节上下运动,配合腰胯动作能使人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将动作分解成程式化、典型化、固定化的舞蹈姿势,容易被参与者记住。
三、广场舞编排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广场舞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生搬硬套,就是将专业舞蹈表演直接搬到广场来学习和表演,只是对动作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使得表演大众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广场舞表演最忌讳的就是死气沉沉地生搬硬套,用舞蹈专业的训练模式来教授群众。首先,参与者都是非专业的群众,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专研广场舞。其次,每个人的身体比例、肌肉能力、肢体协调性存在差异。最后,目的性不一样,参与广场舞的群众目的各不相同,用同样的专业训练模式教群众学广场舞,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广场舞的学习也好,训练也罢,应该具有健身塑型的训练价值,使人赏心悦目,舒缓精神压力,在原有的科学的、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和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场舞参与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个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重在广场舞舞蹈的文化传播,而不是动作烦琐地增加和变换,应该突出友好的气氛,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从而使舞蹈者达到身心合一。
多数以舞养心、以舞养性的广场舞爱好者是中老年群体。为了学员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舞蹈动作必须经过反复揣摩,但又不是机械地重复,同时也要靠身体与心灵的真正融合。量变产生质变,漂亮的舞蹈肢体动作,需要在大量的训练基础上得到质的飞跃。通过反复有趣的动作练习以及对音乐的深入体会,使学员更好地参与舞蹈动作的训练,使学员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意境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音乐对心灵的洗涤,对肢体动作的渲染,对精神的熏陶,广场舞可以传递愉悦,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广场舞的重点在于音乐的选择。音乐与舞蹈是不分家的,二者互相映衬,缺一不可。要想提升广场舞蹈的热度,就要增加群众对广场舞的表演兴趣,营造良好的表演气氛。美妙的音乐能为广场舞增添美的气氛。编导老师将合适且美好的音乐与广场舞巧妙地进行融合,并精心设计舞蹈动作,可以提升廣场舞的整体效果,营造出舒适、安逸的氛围,使参与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四、结语
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舞蹈艺术对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能力,升华人民群众的心灵,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知具有推动作用。以锻炼身体为主要代表的广场舞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多数广场舞以简单的动作、接地气的音乐和有块地方都能跳的便捷性深入人心。而广场舞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在高楼林立中抒发情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健身运动。广场舞以舞养心、以舞养性的特点吸引着舞蹈爱好者积极参与,广场舞所具有的健身特点也同样吸引了健身爱好者。广场舞的兴起是时代的进步,是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进步,广场舞也成为人们生活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建国.浅谈中国传统养生的演变[J].华商,2008(15):95.
[3]董娅琼. 浅谈广场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中地位和作用[J].戏剧之家, 2017(21):63.
[4]白霞. 浅谈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6):50.
[5]宋晓月,苏媛媛,孙丹,吉慧聪,张伟宏.广场舞对中老年人健康的作用及社区保健护理模式的构想[J].护理研究, 2017(17):172.
(作者简介:王喜伟,男,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