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
在钱币收藏圈里,镍币与金银铜币比起来可说是个“爹娘不疼、姥姥不爱”的板块。民国孙像镍币即属此冷门项目,“乏人问津”导致包括开铸始末及制造地点等来龙去脉常被忽视,弄错肖像设计出处及质疑委外生产之事等也常有发生。近年来虽认识已渐普及,唯仍见有谬误之处,现就搜集史料记载配合实物简述如下,供大众参考。
镍材在硬币上的应用
镍在19世纪初时产量甚低且用途有限。1856年,美国首先开始采用铜镍合金作为币材降低成本;1881年,瑞士率先发行近乎纯镍的硬币。清末美籍顾问精琦(J.Jenks)来华后提出的整顿圜法方案中,也有发行镍质辅币的计划,当时度支部以镍矿开采及制作方法尚在调查并未推行。除德国租界地的山东胶州湾在1909年发行了“大德国宝”镍币两种外,清代中央或各省均无使用。
民国三年(1914年)颁布的《国币条例》订有镍币,但仅制作袁世凯像为图案的伍分币样,并未发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之际,以各地旧式银角及铜元等辅币质量参差、种类繁多、使用情况极为复杂且兑价不一有碍民生宜另案规定,故未列入《银本位铸造条例》同步推广。废两改元推动数年后因成效颊佳,在情势稳定后即以十进制为原则拟议方案,派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处长赴美国费城造币厂考察辅币模具之制作,原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与废除银本位制的法币政策同时公布实施,但模具镌刻费时,延宕至法币案公告后次月才备妥,故未能如期。虽没有发行,但祖模在费城造币厂雕刻完成后,曾制作民国二十四年版样币送南京财政部审核,据闻当时送了11套。实际试作数量当不止于此,还有极罕见的铜样。
中国发行最早的流通镍币
配合法币政策的《辅币条例》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11日公布,规定“辅币铸造之专属中央造币厂。其发行,由中央银行专司之。”种类有廿分、拾分及伍分的纯镍币三种,一分及半分的铜币(铜九五、锌四、锡一)两种。年度更改为“二十五年”的新辅币在当年2月10日开始发行,由中央银行运送各地流通,这是中国货币史上首次行用镍币。
据中央造币厂呈财政部的报告,该年至12月底止,计制成廿分镍币4911万9692枚、拾分镍币6206万1430枚、伍分镍币5857万7202枚、壹分铜币31178万枚、半分铜币4680万枚。总计合国币2231万741.50元,辅币中最畅行的是相当十文铜元的壹分铜币。又因镍的熔点为1455摄氏度(金1063、银960、铜1083),当时中央造币厂的设备无法生产纯镍币胚,故向美国司克威(Scovill)厂订购镍饼,再交由该厂印花。而笔者在整理镍币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INCO,现为Vale Canada Ltd.)在1937年出版的《镍币》(“Nickel Coins”,2nd edition)图录上,刊有民国二十四年版孙像布图镍币全套三枚之照片,并有各面值的数量分别为伍分5000万枚、拾分1786万枚、廿分1150万枚,合计7936万枚。由于二十四年版并未发行,应是出版时未查核实际制品年份,但可推论样币胚饼由其供应。又以国内资料未提及此事而进一步查得资料:该公司于1935至1939年供应中国550萬磅(250吨)之纯镍胚饼,可造伍分、拾分、廿分镍币5.9亿枚。由此看来,提供镍饼的厂商有美国司克威厂与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两家。
委外制作一批
规划当时是以全国人口为依据,假设最低限度每人需用一元计算,应造相当4.5亿元的各面值辅币193.5亿枚。上海中央造币厂原有印花机16台,即使增添8台,也要25年左右才能达成此数额。故由财政部向奥地利订购廿分、拾分及伍分三种面值的镍币,数额是廿分4000万枚、拾分6000万枚及伍分2000万枚,合计1.2亿枚。背布图下有“A”字,即承接生产的维也纳造币厂厂记;所谓此为奥地利(Austria)缩写之说为误说。中国钱币以英文厂记标示产地者仅此一款,此外皆以汉字注明发行省名或其简称。
值得一提的是,旧中国钞票委托外洋印刷的甚多,而通行硬币模具委外雕刻的也不少,但发行流通币在海外制造的,此二十五年版镍币为首例。除傀儡政权辖区外也就1949年的二十三年版船洋,两者委外制作之事皆不广为人知,故早年遭误解认为是虚构之说并不意外。
该厂另制作有无“A”厂记的样币数套,非常罕见。二十四年版因属币样偶见拍卖场外,二十五年版镍币也仅这套原厂样品及“平”、“津”等加字的特殊品种上得了台面。
孙像原设计的出处
民国二十五年版孙像镍币的肖像与船洋银币同式,即按照十八年三帆之意大利版罗马造币厂总雕刻师莫蒂(Attilio Motti)的原样,由美国费城造币厂缩刻改成,船洋孙像是该厂的总雕刻师辛诺克(John Sinnock)负责。坊间有说镍币原模是前天津厂技师乔奇L.Giorgi作品,乃是令人错愕的大误;事实上,乔奇早在1919年解职,随后返回意大利;财政部还特别给予额外补贴“以示体恤”,有公文在案,也已由笔者发表披露多次并收录在2012年出版的拙作《百年银圆》(p.236-7)。奥地利版币模则由维也纳造币厂另行雕刻,除了背布图下方加上“A”外,正面肖像的眼角、下额、背后衣服与边缘花纹相对位置以及背面布图、文字均稍有不同。操刀的是该厂雕刻师普拉特(Richard Placht),他也是民国十六年孙中山像陵墓及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三帆奥地利版壹圆银币的镂刻者。
命运多舛的孙像镍币
发行次年的1937年先后爆发七七事变及八·一三凇沪战役,抗日战争全面展开迫使中央造币厂撤离上海。内迁后中央造币厂分别在成都、重庆、武昌、桂林及兰州设分厂继续生产辅币。唯因后方仍旧留有大量旧式铜元,撤运的辅币多半存放央行库旁没有发出。紧接着战事扩大军费浩繁,法币逐渐贬值致使原料价值高于面值,财政部乃于1940年2月修正辅币条例取消廿分镍币及半分铜币,并将拾分及伍分缩小尺寸减重,成分由纯镍改铜五五、镍十八、锌二七;一分改铜六五、锌三五的黄铜币,另增加相同材质的贰分。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造币厂离沪时纯镍币总产量约1.96亿余枚,桂林及成都分厂在改生产镍合金辅币前,所制成的纯镍币超过2.17亿枚,合计在4.13亿枚以上。镍合金材质的生产约4.57亿枚,铜合金币不在本文论述范围。然而未几又因通货膨胀严重,1943年时币材成本已远超过面值,辅币制造工作遂告中止。
孙像镍币在1936年至1943年间,不包括“平”“津”“桂”等加字的特殊品种,计发行21种版式。其面值和纪年如上述表格。
“A”版仅发行民国二十五年一个年度。纯镍币磁铁可吸附,1940年改币材为镍合金后,磁铁不能吸附。三十年版半圆非常稀少。
科技的进步使镍在币材中的角色逐渐加重,取代了贵金属成为主角;然而长期的物价上扬,镍原料价格持续攀升,使用镍造币的国家因为成本问题改用替代品。如1992年6月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元硬币,改材质为钢芯镀镍;同套的5角硬币原为色彩偏黄铜锌合金,第五套时改钢芯镀铜合金,2019年8月发行的新版再改为钢芯镀镍。虽然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但未来的发展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