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在辽西

2020-12-21 03:19吴限
共产党员·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凌河喀左铜器

吴限

提起中国历时最长的王朝,一般人会想起存续800年的周朝。实际上,还有一个古国比周朝存在时间长得多,那就是孤竹国,它是商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兴于殷商,亡于春秋,存在近千年之久。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其兴衰、疆域、陵寝、庙宇等知之甚少。而揭开这个古国神秘面纱的竟然是一件青铜器,它证明这个千年古国就在辽西。

农民挖石头挖出国宝

1973年3月的一天,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一个农民在村南一丘冈上挖石头垒大坝。快到晌午时,他在距地表30厘米深处突然发现了一块光滑的石板,便召集大家一起将石板撬起来,发现里面有几个排列整齐的大型铜器。文物管理部门勘查后认定:此处为青铜器窖藏,共出土小口广肩青铜器6件,五罍(盛酒器)一瓿(小瓮),其中一罍有6字铭文。辽宁省博物馆闻讯派人前往现场作了初步调查,并收藏了这批青铜器。

带6字铭文的青铜器就是著名的“父丁孤竹罍”,高43.4cm,口径18.5cm,方唇、矮颈、广肩、深腹、平底,肩部一对兽形耳,各衔一环,下腹近底处高浮雕一牛首形鼻,牛首刻画细腻,生动而传神。罍腹素面,只肩部饰6个圆形涡纹。罍口颈内有4字铭文——“父丁孤竹”,还有一个族徽——“亚微”。

据当时参加考古调查的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介绍,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罍为大型容酒器,兼作盛水用,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到春秋中期。考古专家据此断定,此罍铸造时间距今约为3300年,属于商代晚期的器物。而通过考证“父丁孤竹罍”的6字铭文,专家得出此件青铜器是孤竹国的国君“亚微”为“父丁”所制的罍的论断。

国宝差点被当作废铜投入熔炉

郭大顺说,早在4000年前辽宁就已走进青铜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大批商代早、晚期及周朝的青铜器先后在辽西地区出土。这些青铜器集中出土地点都在大凌河上游的喀左县境内,是辽宁最早出土殷商青铜器之地。据统计,在南自喀左县山嘴子镇,北迄朝阳县大庙乡,沿大凌河两岸110公里长的地域内,已经出土商周青铜礼器69件。许多青铜器上刻有“孤竹”“燕侯”等铭文,其中父丁孤竹罍、燕侯盂、蟠龙罍、提粱卣(盛酒器)、方鼎等一大批青铜珍品已成为国家级重要文物,这些青铜文物为研究商周民族源流以及朝阳地区与中原的联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198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8枚以青铜器精品为内容的邮票,其中两枚就是喀左出土的青铜器燕侯盂和蟠龙兽面纹罍。

而说起这批国宝,郭大顺还向笔者讲起一段国宝背后的故事。

1955年5月,凌源县海岛营子村的6个村民在一个坡地上耕地时,无意中从地下翻出16件铜器。可惜的是,挖掘过程中不小心,导致两件铜器掘毁、两件摔碎。村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更没意识到这些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竟把这批铜器当作废铜卖给了互助组,互助组又卖给了平房子合作社。眼看着古铜器要被当作废铜熔炼,一个村民出于好奇,向县里来的一个同志问起铜器上的字。这位同志说,“像是古文字,很重要”。于是,那个村民便拿着其中一件有铭文的卣盖(即现陈列于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的史伐卣)找到当地小学的校长暴凤宾。暴校长与另两位教师依历史书籍查对,认出这是周代铜器,就动员互助组废除与合作社的收购合同,并把发现文物的情况逐级上报到省文化厅……

如今这批青铜器静静躺在国家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成为珍贵的国宝,再现了辽宁地区昔日的辉煌。郭大顺说:“今天回想起来这些国宝的经历,仍心有余悸。要是当时没有那個小学校长的坚持,这些3500年前的文物恐怕会被当作废铜投入熔炉,与世人永别,而孤竹国的历史也将永久成谜了。”

揭开孤竹国的面纱

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北方诞生过一个大国———孤竹国,从建立到灭亡,在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但由于有关孤竹国的文献、文物记载不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

孤竹国作为商朝的北方大国,历史上曾留下“夷齐让国”“老马识途”“耻食周粟”“首阳采薇”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然而,孤竹国的国都究竟在哪里,学界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依照传统看法,孤竹国在河北一带,而“父丁孤竹罍”的出土让专家据此推论今大凌河畔的朝阳市就是孤竹国的中心。

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唐兰先生曾根据“父丁孤竹罍”口颈内4字铭文——“父丁孤竹”和族徽——“亚微”考证:“喀左属孤竹无疑。”

郭大顺也认为,“父丁孤竹罍”显然是孤竹国的青铜器,孤竹国是商王室所封的同姓诸侯。从喀左地区发现的这批青铜器尤其是 “父丁孤竹罍”来看,喀左县确实与孤竹国有关。唐朝杜佑的《通典》中记载: “营州柳城县,古孤竹国也。”以后的《锦州府志》《大清一统志》等书,均从此说。清朝学者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详释》中记载:“喀左东北二十五里,有元利州城,盖所谓孤竹国也。”

葫芦岛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恺新认为,孤竹国作为商朝的诸侯国,从商朝初年到春秋时期一直存在了近千年之久,其国都的位置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迁移,其疆域和都城都发生过变化,在商周晚期、西周早期,孤竹国的统治中心东迁至辽西,其早期都城在今天的河北省卢龙县,东迁以后的都城在今辽宁省喀左县。此外,从先秦时期屠何方国的都邑屠何城在今葫芦岛市南票区台集屯镇来看,春秋时期孤竹国的东部疆域与之接壤,锦州以西的大凌河流域是孤竹国东迁后的腹地,故《管子》记载齐桓公“破屠何,伐山戎,斩孤竹”。孤竹国后期疆域中心在喀左县周边,这与《通典》中“营州柳城县,古孤竹国也”、《太平寰宇记》中称朝阳“殷时为孤竹国”、《辽史·地理志》中“兴中府,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在今辽西锦州边界”以及清朝学者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详释》中“喀左东北……盖所谓孤竹国也”都是基本吻合的。广泛分布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很多是孤竹国时期的产物。“孤竹国的国都最终应该在位于今大凌河流域的朝阳城附近。”张恺新说。

近年来,唐代历史文物在朝阳地区不断出土,其中尤以1972年在朝阳珍珠岩厂发现的唐代《杨律墓志铭》最为重要,上面明确记载了唐代营州所属之带州的孤竹县就在今天的朝阳地区。1975年,在朝阳县西大营子乡出土的唐代《高淑英墓志铭》以及1988 年在朝阳市农校院内出土的唐代《骆英墓志铭》,都明确记录了唐代的孤竹县即属于唐代的营州辖境。大凌河、小凌河流域是孤竹国的核心地区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两个流域所发现的魏营子考古文化类型与孤竹国的分布范围和历史出现的时间相符,魏营子文化可能就属于孤竹国的文化遗存。

猜你喜欢
大凌河喀左铜器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分析及其不同保证率下承载能力计算研究
大凌河锦州段河型稳定性分析
生态治理技术在大凌河朝阳段的应用研究
大凌河突发水质污染的重构分析
铜婚
喀左官大海出土两块金代买地券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