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
优秀的语文课堂都是让学生作主的课堂,都是学生议论纷纷舞台和天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唤醒学生发现问题、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更利于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生成丰富思维灵感,增强学习的激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不妨从问题设置入手,注重高度、宽度、深度和响度,鼓励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探索,定会使得课堂不再静悄悄,而是到处充满生机活力。
一、问题设置显“高度”:跳起来摘果
问题是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物质载体,是最不可缺少的纽带桥梁。一堂优秀的合作探究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问题设置具有一定高度,应该是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认知感受,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更多可表达运用的切入点。问题设置有高度能让学生在认真思考中获得灵感和顿悟,获得更多行之有效的破解对策。教师可根据课堂合作学习的需要,从问题设置入手多给学生深入研读和交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学习和使用语言。
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如在《丁香结》的阅读指导中,可运用此法。教师不妨结合语篇提出的“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语句,可设置如下的思考题目:你所见过的丁香是什么模樣的?作者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又是怎样的模样?你是怎样理解古人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作者通过什么来解开“丁香结”的说法?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笔下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很显然,上述问题在设置上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能最大限度展示作者在课文表达上的用意。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应结合学生的整体理解需要,多给他们足够的自我品读机会,让他们能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思考。这些问题应该在体现高度的基础上,多以由浅入深和层层推进的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二、合作对象有“宽度”:个个能言说
合作学习是基于一定群体基础上的互动交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博采众长,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合作学习中,多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差异出发,多给他们相互切磋和对白的机会,让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中。合作的对象越广泛越好,越能活跃课堂学习情境氛围。
教师可通过多样化合作对象来活化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深层次感知,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的阅读引导中,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教师可结合课文表达中提到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多提出自己的设想,多融入到合作交流中。教师可建议学生通过朗读来合作,深入体味其中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热爱,感受到其中浓浓情怀。除此而外,教师可建议学生尝试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鸟儿歌唱,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和“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进行主动交流,帮助他们从中找到相应的表达话题内容。很多同学在彼此交流中能针对自身的感思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能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倾诉,帮助他们主动融入到语篇中体味作者的表达内涵意义。教师多给各种不同层次学生对话交流,多引导他们在深入互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认知,定能使得课堂互动更有广度。教师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各自认知理解主动从文本中摘录筛选相应的词汇,引导他们能够结合各自阅读感思,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沟通,给他们更多的自我认知体验和交流机会。
三、互动探究有“深度”:因材而施教
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跳起来摘果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师多给学生互动探究的机会,从深度出发多给学生主动交流,让他们在由此及彼地拓展延伸中获得真切认知,切实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准确性和和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探知需要实施因材施教,多给他们主动切磋沟通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学生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需要,多给他们足够的自我揣摩和研读的机会,鼓励他们从中挖掘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
教师可结合互动探究,不妨多注重如下几方面:第一,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多给学生自由组合的机会,鼓励他们在相互搭配和主动探究中找到更多更广的信息,引导他们在主动对话中相互学习;第二,教师多融入到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多在他们欲言又止的时候予以点拨,鼓励他们多运用逆向推理方式的深入交流,鼓励他们多总结归纳提炼相应观点;第三,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多鼓励他们讨论和争辩,引导他们在相互切磋中深化认知;第四,关注学生的高见,多以开放化、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训练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知,让他们从中找到更多有效认知信息。这种建立在互动探究基础上的认知切磋,更多彰显了课堂上问题导向原则,能切实唤醒学生的主动探知意识。
四、发展创新见“响度”:为个性喝彩
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更多的是围绕问题主动联想,更多的是能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认知感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也是学生积淀深厚认知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创新意识。围绕合作探究多给学生自我创新,定能使得学生在主动融入课堂语境中生成多样化感触体验。按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新要求,多给他们相应提示和引导,利于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中产生不一样感思。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学生自由对话和切磋的机会,在《落花生》散文教学中,可运用此法。教师可建议学生针对课文提出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引导他们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来深入分析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观察石榴、桃子、李子等,鼓励他们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其中的内涵意义,引导他们在主动对话中体味其深层意义,帮助他们理清其中的表达意义,给他们更多的自我延伸发展的机会。很多同学从所见物体的外表出发,从其价值意义出发,围绕物体表达深层意义,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关想法,以此来延伸自己的认知。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理解,多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创设多样化情境,多鼓励他们在主动体验和深思中丰富感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差异,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引导,让他们在主动融入问题探究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走出本本主义的束缚。
总之,建立在合作探究基础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彰显了生本主义教育原则,更多凸显了人文关怀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以问题探知为切入点,突出情境化、开放性和多样化,定能使得学生在真正融入语境中大胆探索,在有效参与交流中畅所欲言,能使得课堂富有生机活力,让学生真正品尝“语言交际”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天场镇吉岗小学(2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