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
(天津市职工医院,天津 300050)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致使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综合征。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虽较为少见,但其造成的神经功能性损害却很严重[1]。缺氧性脑病可分为低氧性缺氧、贫血性缺氧、循环障碍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2]。低血糖、低血压、窒息、大失血、心脏骤停等是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015年1月到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实施康复护理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组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66例,均有明确的脑部缺血缺氧病史,经CT、MRI检查评定符合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症状采取对症处理,不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特殊情况,制订详尽的康复护理计划,科内护理人员应经常参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案讨论和护理心得交流会,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增加对此病的认识,以便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并调整护理方案;针对病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讲解与沟通[5]。
1.3.1生命体征的观察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病情会随时发生变化,每4小时监测1次体温,需进行24 h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同时护士每个小时都应进行患者查房工作,并作出做出详细的记录。根据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评估病情发展和变化。若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四肢湿冷,提示休克的可能[4]。
1.3.2营养支持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长期患病,易累及消化道发生病变,可采用肠外营养等方法减轻胃肠负担。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促进胃肠生理性蠕动,可鼻饲一些无渣流质食品,如豆浆,鱼汤,温白开水等,避免造成胃管的堵塞。若患者心脏功能不良,则应限制患者的每日鼻饲液体量,为减轻心脏负荷应把鼻饲液体量控制在2 000 mL内[6]。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恢复意识的过程中出汗量大,电解质易丢失,应维持电解质平衡。
1.3.3抗感染护理 ①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气管切开术后为保持气道通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每2小时进行一次吸痰操作,并详细记录吸出痰液的颜色、性状、痰量的多少。每天进行两次雾化吸人祛痰药和抗生素,使气道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气管切开处每天需要换两次药,换药同时应观察切开处皮肤颜色,有无炎性渗出物。每月要更换一次气管套管,吸痰时警惕痰块堵塞气管套管造成窒息。②导尿管护理: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经常会伴有尿储留或尿失禁,此时须留置导尿管协助患者导尿,并对尿量的多少,性状及其颜色做出详细的记录,可以协助医生诊断疾病。尿道口易感染,每天需进行两次消毒,每周更换一次尿袋。尿垫要经常换洗,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减少患者不适感。昏迷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易造成周围菌群失调,所以每周至少行一次尿培养+药敏试验找真菌,根据实验结果来调整冲洗液的种类。③眼部护理:眼部护理针对经常有无意识做睁眼动作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引起泪液的过度的蒸发,不能起到眼部的清洁作用,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眼部。长期鼻饲进食容易引起营养失调,特别是维生素A的缺乏,易导致角膜软化,继而发生感染,所以要保证患者营养的均衡。④口腔护理:去除引起口腔黏膜损伤的原因情况,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洗患者口腔,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有关预防交叉感染的规定。溃疡表浅时可擦拭西瓜霜喷剂。如疼痛较剧烈,进食困难的患者,可在漱口液中或局部用药中加普鲁卡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若伴有口唇干裂,可涂抹石蜡油或唇膏,早晚各1次。患者用口呼吸时,需用生理盐水湿润的纱布覆盖,防止空气中异物或病原直接进入气道。⑤皮肤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褥疮,患者每2小时翻1次身,防止皮肤受压处血液瘀滞,观察颜色有无改变,防止褥疮的发生。一旦发生褥疮,要积极抗感染。缺氧性脑病昏迷患者长期卧床,并且服用大量的抗生素药物,导致胃肠调节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从而经常出现腹泻,要注意肛周皮肤护理。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长期患病,免疫力低下,易受病毒和细菌感染,所以建立健全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尤为重要。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其院内感染意识,加强卫勤人员的消毒观念、无菌观念、洗手观念。病房环境及物品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清洁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
1.3.4促醒的护理 发病急性期需醒脑开窍,应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醒脑静注射液、麝香注射液等。物理刺激可显著提高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如听觉刺激、温度刺激、小脑电刺激。小脑电刺激不适合频发强直的患者,会加重病情。
1.3.5家属的心理支持 面对身体疼痛、活动受限、医院的特殊环境等因素,患者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主动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感受,耐心倾听其心声,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时提供积极信息,尤其要注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全程沟通[7]。还可请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8]。另一方面,要向家属宣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的转归预后,增强家属信心。
通过CT、MRI检查评定两组治疗效果[4]。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出现脑积水症状者占总人数的5%,低于对照组的25%(P<0.05)。观察组中1例颅内出血、1例脑叶脑梗死、1例脑白质弥散性水肿;对照组中4例脑白质软化、2例为颅内出血、2例脑白质弥散性水肿、1例脑叶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 (例)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 [例(%)]
完善的护理制度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脑血流减慢或暂停时对患者大脑造成的脑细胞损伤[9],对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早日苏醒和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康复护理主要围绕生命体征监控、营养支持、抗感染、促醒、心理支持等内容。由于该病病情变化较快,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缺血缺氧性脑病易累及消化道,应采用合理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方案。预防感染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整体护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存在一些侵入操作,如气管切开术、留置导尿管等,加之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身体锻炼,机体免疫力低下,其并发感染的几率较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抗感染措施,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此外,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意识,加快康复进程,因此,护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的经济情况选用不同的促醒药物,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脑功能。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出现脑积水症状者占总人数的5%,低于对照组的25%(P<0.05)。观察组中1例颅内出血、1例脑叶脑梗死、1例脑白质弥散性水肿;对照组中4例脑白质软化、2例为颅内出血、2例脑白质弥散性水肿、1例脑叶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治愈有效率,减少治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