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峭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5)
【关健词】戊型肝炎;抗-HEV IgG/ IgM;HEV RNA;输血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 HEV) 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曾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被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以亚临床感染为主,对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和孕妇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1]。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公布,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约5.7万戊肝死亡病例。中国是戊型肝炎高发区之一,戊型肝炎占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9.7%[2]。最近很多数据表明HEV可经输血传播,输血传播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人群对HEV普遍易感,戊肝为全世界流行,但亚洲和非洲为高流行地区。HEV传播方式主要有:①消化道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通过被HEV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传播;②接触传播—与HEV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感染;③血液传播—输入带HE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感染;④母婴传播—怀孕分娩过程中将HEV传播给新生儿。目前,确定与人类相关的HEV有4种基因型和多种亚型,其中基因1型和2型仅在人群中传播,基因3型和4型可传播人及其他动物。基因1型和2型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3型在世界范围内的人群和猪群中流行,基因4型分布在中国东部和东面亚等国家。我国主要流行的是HEV基因型1和4型[3]。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人畜共患性疾病,大部分症状不是很严重,多数人会出现恶心、胃口不好,皮肤和小便发黄等黄疸症状;少数患者可进展为严重肝功能损伤,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不健全者,发生重症戊肝的概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戊肝感染主要有:急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及慢性持续性感染三类。亚临床感染因无发病症状,仅在血清学检测中发现有HEV抗体即继往感染,因此,正常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是血源性HEV感染的主要源头。
戊型肝炎感染可结合实验室血清学抗体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戊型肝炎抗体检测包括抗-HEV IgM和IgG抗体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潜伏期和急性期的HEV感染者或感染动物,在感染后的1~3周内,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可从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出HEV颗粒[4]。HEV感染后4-6周,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HEV RNA或HEV抗原;HEV感染后出现的第一个抗体是IgM抗体,在体内可持续存在5个月左右;然后产生IgG抗体,IgG在体内可以持续存在15年或更长时间。血液中HEV IgG抗体阳性是HEV既往感染的标志,出现HEV IgM抗体阳性是近期感染标志;若血液中检测出HEV RNA阳性,可提示为HEV病毒血症。通常情况下,只有HEV RNA阳性的血液才具有传染性。HEV RNA检测是HEV血液筛查的敏感和经典方法,但因操作复杂、试剂价格昂贵,不适于在现阶段的血液筛查中普及,且大多数HEV感染者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病毒载量和检出率都较低, HEV RNA阴性也不能排除HEV感染。血清学HEV抗原检测结果是应用于戊型肝炎诊断的新指标,有报道HEV抗原检测结果与HEV RNA检测有较高的一致性[5],因此,在血液HEV筛查中,可采用抗原检测和/或抗-HEV IgM检测,减少输血传播戊型肝炎的风险的策略。
近年来文献上陆续报道了HEV经输血传播的直接证据,典型的病例是:2004年日本北海道报道了第1例输血引起的HEV感染,患者为男性,在心脏手术输血后发生了急性肝炎感染,经查实所输血液的献血者中有1名无症状HEV感染者,献血者HEV RNA阳性,后基因测序发现患者的HEV RNA序列和献血者完全一致[6];2006年在英国,1名无症状HEV感染的献血者血液输给了2名患者,1名癌症化疗患者接受了红细胞输注后感染上戊肝,患者和献血者的HEV序列是一致的[7]。2007年1名7岁的法国化疗的肾癌患者接受1名HEV RNA(+)献血者血液后,感染上戊肝,两者的HEV序列一致[8]。
戊型肝炎病毒已成为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要致病病原体,并在逐年上升,许多地区戊肝病例数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已居首位[9]。部分地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北京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流行率为1.17%,抗-HEV IgM 0.5%[10];沈阳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 流行率为28.76%,抗-HEV IgM 2.58%[11];浙江湖洲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 流行率为41.7%,抗-HEV IgM 1.5%,HEV RNA 0.2%[12];厦门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流行率为23.10%,抗-HEV IgM 0.67%,HEV-Ag 0.19%,HEV RNA 0.13%[13];重庆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为49.19%,抗-IgM阳性率为1.67%,HEV-Ag 0.20%[14]。
2014年Cyrille Fray在Lancet杂志上专门撰文探讨开展输血前HEV筛查,希望引起广泛重视[15]。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部份地区献血者中抗-HEV IgG阳性率高达30%~40%,抗-HEV IgM 1.0%~2.5%,HEV RNA阳性率达到0.1%~0.2%,说明我国正常人群中HEV感染率的比较高, HEV RNA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给血液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现阶段,我国血液筛查策略中没有HEV感染标志物的项目,在全面范围内调查献血人群中HEV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根据流行情况制定适当的防控措施,是确保输血安全的有效行为。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各地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结合各地方戊肝病毒的流行情况,在血液检测项目中增加相关的传染病标志物项目,有效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当然,戊肝疫苗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并已上市,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经济、直接和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