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航宇 文豪 孙晴 肖宁柠 陈默罕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1)
金堂县被称为“千里沱江第一城”,且有“天府花园水城”美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域东北角。金堂县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县域面积1156km2,行政区面积1156km2,辖19个建制镇和2个建制乡,2017年户籍人口约89.98万人[1]。红旗村位于场镇东北角,与广汉市桃花山相邻,距县城约7km,地处龙泉山脉,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北段起点第1村,幅员面积7.5km2,深丘及浅丘各半,村内原始自然风景优美,爪龙溪绕村蜿蜒流淌,红旗水库滋润着整条小溪及全村的土地,水资源丰富。全村主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为主,基础设施较好。设有党总支部1个,设村民委员会1个、村务监督委员会1个、村民议事会1个、村民理财小组1个,其中辖23个村民小组,截至2018年总户数为1405户,总人口3485人。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日常活动的生活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人工构建的环境,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吴良镛学者将“人居环境”定义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但在近几年的研究里,对城市的人居环境研究较多,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内容较少,对于人口聚集程度比较低的乡村,生态环境总体上较城市更好,但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及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杆。本文选择生态环境、住房条件和公共设施为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时遵循下列准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3]。
在遵循以上5个原则基础上选取生态环境、社区治理、住房条件、基础设施4个一级子系统组成针对红旗村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准则层。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唤起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国家永续发展的必经途径。因此,将植被面积(C1)、河流水质(C2)、空气质量(C3)、气候条件(C4)和环境卫生(C5)作为生态环境(B1)的指标层。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探索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逐渐实现农村社区治理多元化、服务理念融入治理当中,经过对金堂县红旗村的实地调研,本次将基层干部能力(C6)、群众观念(C7)、人才储备(C8)、服务组织完善程度(C9)和信息技术普及(C10)作为社区治理(B2)的指标层。在居住条件(B3)方面,良好的住房质量给居住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住房质量包括从居住面积(C11)、隔音保温(C12)、采光通风(C13)、室内布局(C14)、厨卫状况(C15)进行综合评价。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既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故基础设施(B4)是人居环境评价系统中的支撑系统,将交通便利性(C16)、医疗服务(C17)、通讯网络状况(C18)、文化休闲场所(C19)和水电气设施(C20)基本需求囊括其中。因此,得到的红旗村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AHP即层次分析法,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是一种较简单灵活且基础的决策方法,将定性问题转化成定量分析的多准则方法。
对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乡村人居环境的10名专家的评分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对两两单项指标的相对重要度使用9级标度法给予1~9不等的分值,构造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先求1行n个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1)
再对向量归一化处理:
(2)
再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3)
式中,(Aω)i的第i个元素。
为了避免专家的主观偏差,引入对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本文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见前文,且对各要素进行的一致性检验得:CR(人居环境)=0.007<0.1,CR(生态环境)=0.091<0.1,CR(住房条件)=0.077<0.1,CR(基础设施)=0.082<0.1。由此可见,针对红旗村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的判断矩阵都符合一致性检验。
1.3.1 准则层
生态环境(B1)权重值为0.330,社区治理(B2)权重值0.222,住房条件(B3)权重值0.220,基础设施(B4)权重值0.255。
1.3.2 指标层
植被面积(C1)权重值0.112,环境卫生(C2)权重值0.171,河流水质(C3)权重值0.280,空气质量(C4)权重值0.272,气候条件(C5)权重值0.165;基层干部能力(C6)权重值0.226,群众观念(C7)权重值0.205,人才储备(C8)权重值0.215,服务组织完善程度(C9)权重值0.163,信息技术普及(C10)权重值0.191;居住面积(C11)权重值0.195,隔音保温(C12)权重值0.137,采光通风(C13)权重值0.151,室内布局合理性(C14)权重值0.182,厨卫状况(C15)权重值0.335;交通便利性(C12)权重值0.235,医疗服务(C13)权重值0.265,通讯网络状况(C14)权重值0.171,文化休闲场所(C15)权重值0.105,水电气设施(C16)权重值0.224。
得到权重值,准则层里,生态环境(B1)权重值0.330>基础设施(B4)0.255>社区治理(B2)权重值0.222>住房条件(B3)权重值0.220。生态环境中,河流水质权重最高,为0.280;基础设施中,医疗服务权重最高,为0.265;社区治理中,基层干部能力权重最高,为0.226;住房条件中,厨卫状况权重值最高,为0.335。说明河流水质、医疗服务、基层干部能力和厨卫状况是影响红旗村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重要的4个因素。因此,在拟定红旗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时,应将生态环境的河流水质优先考虑,并将医疗服务、基层干部能力和住房的厨卫状况列为重点整治内容。
对红旗村的普通民众205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5份,有效回收200份,回收率97%,对受访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赋值,极度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3、5、7、9分,2分在极度不满意和不满意之间,其它偶数评分以此类推,再取平均值为单项赋值,并构建判断矩阵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最后通过权重比较需要改进的各要素。
结果表明,红旗村村民对各要素满意程度排序为:生态环境(0.913)>居住条件(0.852)>社区治理(0.803)>基础设施(0.731)。基础设施满意度最低,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村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仍存在道路维修不及时的现象,以及由于给排水设施不健全导致8月洪水对村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其次是居住条件,在与受访者交谈中得知政府近几年对农房改造力度加大,村庄房屋整体提高得到较大改善,采光通风有基本保障,房屋规划合理、建筑框架结构也能完全保证村民在遭遇小型自然灾害时的生命安全,然而村庄公厕设立不够,某些偏远地区村民仍在使用旱厕。社区治理存在村民主导意识不足,大部分村民仍保持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改善社区方面行动力较差积极性不足。由于本地生产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等,对年轻人吸引力低,人才返乡意愿低,导致管理班子人才储备不足。生态环境方面村民们基本表示满意,尽管村庄存在因为秸秆乱堆放在河边导致水质污染的现象,但村民对植被面积和空气质量满意度很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86%的本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基本满意。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行动收官之年。目前为止,红旗村发展出精品民宿、周末工艺集市和乡村田园自助小厨房等创意产业,2019年获选成都市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本文以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红旗村的人居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对当地人居环境建设影响最大的要素和村民期待值最高的要素分别是基础设施和社区治理,以及对此影响较小的是生态环境和住房条件。其中对住房条件影响最大的是厨卫状况,而道路和给排水设施对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影响最大,河流水质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由此,要发展红旗村的人居环境,需要完善道路和给排水设施设施的建设。并且积极宣传多元化农村社区治理,促使村民和干部共治共享社区环境,加强人才引进。此外,还要完成部分村民住房条件尤其厨卫状况的改善,将“厕所革命”积极落实。
2.2.1 基础设施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是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内容,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完善道路维护和排水管道修建,并且制定村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污水处理、渠道河道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办法,规范乡村建设规划和管护工作,初步建立农村环境治理服务长效机制,做到有标准,设施正常运行有保障。
2.2.2 社区治理改善
结合红旗村实际情况,发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社区各项事业发展;以居委会、百姓议事会这“两会”为纽带,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主动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对接,引导社会、社工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努力打造一个人心齐、环境美、服务优的村社融合新社区。加大发展村里新型产业,辅助玉皇山村生态旅游景点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将本乡人才吸引回来,给市民下乡提供良好的依托。
2.2.3 住房条件优化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能实现基本整洁有序的良好农村人居环境。除了要满足村民最基本的安居需求,卫生方面要对厕所状况重点整治,对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处理后能重新利用,将旱厕改造成水厕并普及全村。完善住房建设,需要科学设计农房功能空间布局,做到室内功能现代化,并且保留特色住房风貌,构建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农房。
2.2.4 生态环境治理
自“两山论”被首次提出已经过去15a,“两山论”的丰富内涵在中国的土地上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两山论”为中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才能更加长远。对于红旗村河流水质污染问题,削减涉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再着力开展受污染水体综合治理。如,受工业污染的水域,应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对生活垃圾污染的水域,应大力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增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坚持多措并举、系统施治,加快治污工程建设,大力削减入河入湖污染负荷。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由此孕育而生。基于此,对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是必要趋势,并将改善过程与生态、绿色结合,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安居乐业,让生态环境和生产力协同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复杂而巨大,应该循序渐进,将评价体系指标扩展得更全面,才能更科学深入的评价和提出更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