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秉安 ,赵银彦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2.甘肃省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站,甘肃 兰州 730000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土地总面积19.2万km2,土地资源丰富。戈壁荒漠、盐碱地、石砾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8.3%。为了促进设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戈壁荒漠、盐碱、砂石地的利用率[1],使日光温室产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酒泉市在戈壁荒漠上建造新结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胆尝试和创新,在探索中兴起,且规模不断扩大,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们健康生活的需求,酒泉市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厚植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大胆尝试,在戈壁滩上发展日光温室产业,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2]。据统计,戈壁荒漠戈壁日光温室已达51 000亩,其中肃州32 000亩,金塔3 000亩,玉门8 000亩,瓜州3 000亩,敦煌5 000亩。
随着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引进应用,戈壁设施功能由过去以防寒保温为主,进一步拓展到具有自动卷帘、遮阳降温、阻隔防虫、控湿防病[2]等功能,生产管理上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水平[1]。
在建造方面,设计建造了以砂石墙体为主的10m跨度的戈壁日光温室。在栽培方面,试验推广了有机基质槽、基质袋、基质枕栽培、基质穴栽和沙培等清洁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应用,为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1],与常规栽培相比,节水35%以上,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减少肥料用量30%以上,节水节肥增效显著。
据调查,酒泉市以人参果、豇豆、樱桃番茄和特色林果等为代表的戈壁日光温室农产品平均亩收入2.3万元,比传统温室亩增收1 000多元[3]。
在酒泉市戈壁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土地紧缺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长久以来制约着酒泉市农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县市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和深入调研,充分利用本市戈壁丰富的资源条件,提出了“戈壁滩上建温室,无土栽培增效益,人均收入过万元”的设施农业发展目标,为探索利用戈壁荒漠上发展设施蔬菜无土栽培关键技术,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利用戈壁滩建温室已成为一种共识,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全市发展设施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戈壁上建日光温室采用无土栽培,具有不占耕地、规划易行、采光充足、产品品质优良的优势。酒泉市以园区建设为平台,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高标准戈壁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温室累计达到120 000亩。为完成这一目标,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技术配套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五统一”的办法。新建戈壁日光温室全部采用下挖式无立柱高屋脊钢屋架结构建造,温室主墙体采用就地取材的卵石砌筑,后墙体采用石沙堆筑,既增加了温室的稳定性、耐用性和保温、防风性能,又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戈壁日光温室的积极性,各县市区采取“看身边、找差距,走出去、学经验”的办法,用身边成功的事例来引导农户,用实地观摩周边县市先进成功经验来说服农户。在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酒泉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户发展戈壁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扶持政策,对于进住园区的农户搭建温室每座给5 000~10 000元搭建补贴、2 000元卷帘机补贴和统一架设滴灌设施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协调为农户提供贷款,及时解决了发展日光温室缺资金的问题。通过多种措施,增强了群众发展戈壁温室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日光温室产业快速发展。
酒泉市始终把科技服务放在突出位置,聘请蔬菜专家和技术人员从温室规划、建造以及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实地指导,有效保证了戈壁日光温室的顺利建设和效益的稳步提升。根据戈壁温室生产的特点,反复试验对比,探索出了循环利用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发酵制成有机基质,进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中备料、发酵和统一种植品种、穴盘育苗的管理办法,在栽培槽建造、装料、移栽、浇水、施肥、整枝、授粉等各个生产环节上严格把关,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既减少了病虫害,又提高了蔬菜品质。
随着戈壁日光温室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量不断增加,酒泉市积极研究市场销售问题,在蔬菜的产销和品牌建设上做文章。引导种植户成立了戈壁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销售期每天向农户发布供求和价格信息,还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0000多m2的蔬菜交易市场,完善配套相关设施,方便农户销售。为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了绿色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成功注册了“戈壁雪润”“戈壁绿农”商标,探索建立了绿色蔬菜配送服务体系,通过上门推荐介绍、设立销售专柜、代营代销、品种展示、张贴宣传等形式,成功打进了城区各大超市和部分宾馆饭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超”直接对接的市场销售网络。合作社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农户种好菜,合作社找市场”的产销机制,促进了农民增收。
目前,全市已发展戈壁日光温室51 000亩,每亩平均收入2.3万元,增产增收幅度达30%,由于在戈壁上应用,不占用耕地,年新增效益在5 790万元,同时,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51 000亩,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温室建造在戈壁荒漠、盐碱地等非良性耕地上,主要采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或沙培技术,促进了荒漠戈壁和废弃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4]。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及绿化带建设,可美化生态环境。同时,项目技术从根本上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降低农药、化肥用量,全面提高产量和产品品质,对于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日光温室产业在建造上的粮菜争地矛盾和种植上的无公害生产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西北地区砂石、盐碱地资源非常丰富[5],项目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可加快对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实施“放心菜”工程具有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肃州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推广基地,近年来,曾三次承办全国、全省设施农业现场会议,在新型日光温室建造和栽培技术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戈壁设施农业建设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是完成任务的关键。为了确保酒泉戈壁设施农业任务的完成,酒泉成立了戈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宣讲培训、编印技术标准等工作。有些县(市、区)建立健全了业务部门主抓、技术人员分片包抓的“行政+技术”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村组户,做到包抓人员、目标责任、种植农户登记注册“三落实”,确保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有序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资源、市场、交通、技术和生产条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规模效益,突出品种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制定完善本生态区的戈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6],促进戈壁设施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3]。
科技服务是戈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是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必须有专人负责,按建设任务配好技术力量。在戈壁日光温室建造施工和栽培管理的各环节要严格把好技术关,确保技术应用准确、技术服务到位。二是加强对专业人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批实施、现场操作、实地练习等各种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PPT、现场观摩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对专业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下得了地、吃得了苦,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员队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济的新型农民,形成以市、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农民技术人员为补充,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三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要在示范园区积极引进名、特、优、稀新品种,试验筛选出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并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
戈壁设施农业建设任务重、工作量大,投资数额大,效益显著,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组织县乡两级干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总结,定期交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是落实新建日光温室补助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戈壁设施农业。二是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融合水利、扶贫、农发资金发展戈壁设施农业。三是努力协调银信部门,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建设资金贷款问题。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育苗工厂、交易市场、保鲜库等配套设施,延长产业链条,促进戈壁设施农业发展[1]。
要把戈壁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亮点工程常抓不懈。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凡是列入“酒泉市戈壁设施农业发展计划分解表”的各项工作任务,实行按月上报、择机通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问题。二是继续实行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新建小区要有分布图和小区名称、现状、新建规模、户名和发展面积等相关信息档案。三是严格验收。设施农业领导小组要在温室建设结束并投入生产使用后,按规划设计任务目标实地进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