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瑾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00)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指出,以自然为取向的旅游方式,每年平均以10%~30% 的速度增值,2020 年观光人数预计达到16 亿人次。而所谓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以引导游客主导学习、体验生态之美、了解生态的重要性,并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为与回馈行为,来保护生态与文化资源[1]。为此,本文尝试分析乡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探讨以乡村社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65 年,Hetzer等[2]认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对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压力难以避免,因此如何使旅游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让游客从旅游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将是未来旅游市场最重要的问题所在,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其后,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发展,Ziffer[3]指出生态旅游是指借由某地区的自然历史,包含当地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者以尊重的态度参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且尽量不对生物及自然资源有所损耗,并通过劳动或财政的平均值贡献于所参观的地区,直接有益于当地居民的福利发展。Goodwin 等[4]认为,低冲击的自然旅游对物种或栖息地的维持有帮助,并直接通过旅游收益而保存。生态旅游需要以自然取向为发展基础,游客应该珍惜与尊重既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以谦卑的心尊重、重新评价及对待其他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义务,使环境生态能永续发展下去,最终达到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福祉的目标。
社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进行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人群,社区即是所谓生命共同体的意涵,是一种社会性的共同体。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由社区来决定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规模和观光利益的分配,以达到生态旅游维系地方福祉的目标,对旅游有较大的控制权。生态旅游如果是以社区为基础,便能够就近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供工作机会、获取利益,达到社区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目标。以社区为发展基础的生态旅游主要是结合社区经营以及生态旅游的理念。社区经营被认为是较能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而强调以社区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除了可持续的考量外,也同时强调提升社区生活品质以及生态资源的保育两大诉求。Akama[5]认为要达到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目的,在地社区(居民)必须能够平衡经济开发以及资源保育的双重目标,因此社区(居民)的强化很有必要。
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再生的主体产业,尤其是结合地方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产业。例如德清莫干山民宿生态旅游、丽水宝溪乡村旅游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文化特色与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地方经济振兴的主要动力来源[6]。
在过去,中国游客旅游的价值趋向仍停留在物质化的旅游方式,用一种使用、享用以及利用的态度来旅游,又因为多数居民居住在城市,已经形成习惯的一些休闲方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经常产生一些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不仅无法提升国人的旅游责任,更使得人为因素成为威胁国内生态环境的最大元凶[7]。
目前国人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提高,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贫乏,如近年来的旅游市场只要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帜均能获得绝佳的宣传效果,但在活动过程中游客并未对动植物、文化习俗及当地居民给予应有的尊重。大部分人其实都愿意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尽一份力,只是不清楚怎么做才是对的,因此环境知识的贫乏更彰显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当国人把生态旅游当作休闲活动时(图1),其休闲需求动机大部分仍停留在遗传或早期的社会经验阶段,而有所谓自由感、胜任感与最上层的休闲需求动机则较少。如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让休闲参与者获得生态环境的知识,改变其价值取向,将可使其提高休闲品质,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也可使人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也可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和体会大自然的价值[8]。
生态旅游以当地社区为发展的轴心是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毕竟只有本地社区才是当地资源的管理者,生态旅游发展的后果也大多由社区来承受,其他的组织或是政府单位都随时可以抽离[9]。然而,社区是居民的聚合,如何以社区为核心达到生态旅游的理念,本文提出以社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如下。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必须先达成,如此后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经营才有落实的机会[10]。例如旅游产业配合采用环境友善的经营模式。另外,社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会接触许多组织团体,社区应保有控制发展进程的权利,而最终目标是创造社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
社区发展的生态旅游需要政府、不同专业的非营利组织、盈利团体的协助与投入才能顺利推进,但各同盟伙伴可提供的资源或对生态旅游经营的见解会有差异[11]。因此本文研究认为不同组织的协助必须适得其所,而社区则需扮演积极与整合的共构式运作平台,以有效地运用各方资源。
冲击管理的目的是让社区达到最低的观光负面冲击与最高的正面影响。生态旅游必须具有计划性的冲击管理,包括对观光冲击的正确认知、可能冲击压力的预测与监控以及与可行冲击管理策略的运用。例如,通过教育课程强化居民对旅游冲击的正确认知,以减少在不均等信息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12]。
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利用生态旅游带来的游客创造盈利机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不应只追求短期的最高经济利润,而是追求长期的经济收益[13]。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经济利益的创造,必须遵循结合游客的需求与生态旅游的核心资源价值来创造自由利用的价值,这样不但可以创造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差异性,同时较能符合社区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
生态旅游是绿色产业之一,但事实上生态旅游背后需要许多附加产业的配合,包括交通、运输、工业、地方文化等,设计层面相当广泛。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休闲旅游的规划,更是把生态旅游视为观光旅游的主要项目。可惜的是,国内生态旅游注重的是开发自然资源而非保育自然资源,多数从业者更是以商业利益为最大考量。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乡村社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中国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