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问题导学及情知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2020-12-21 06:24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件笔者文本

冯 妍

(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知识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己原有的陈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结合情知教育,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任务问题导学及情知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1 极简任务问题链导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转变自己原本“唯我独尊”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表面看似乎是学生在讲,但实际上做主的还是教师。教师虽然不必从头讲到尾,但是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这些问题。这堂课虽然不是“满堂灌”,但是学生学到的真的是他们最迫切需要学的知识吗?恐怕未必。笔者认为学生学到的是教师觉得学生需要学的知识,不一定是学生真正不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深入的调查,让学生用批注法先对文本进行了解,然后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质疑。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课上解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彻底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盲点。

以莫怀戚的《散步》 为例,本节课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很多,如何才能通过智慧设计,找准切入点,实现突破呢?在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笔者化繁为简,设计了三个主问题:①读一读,文章内容是什么?②想一想,作者情感是什么?③赏一赏,表达特色是什么?每个主问题又由若干小问题串联而成,问题层层深入,形成任务问题链。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教学内容上,明晰教学主线,整体把握全文,通过“任务问题链”的设置,体现内容学习、文本解读的层次性,帮助学生逐步抓住文章的核心和精髓,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课上,笔者把这三个主问题一次性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批注本文并进行质疑,提出新看法。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证明了学生的能量是无限的。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惯性思维认为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然后代替学生去想。通过这种问题链的方式进行调查,确定学习任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群学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一般的课上,教师不多讲上几句,似乎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尤其是重难点等关键之处。这恐怕是大多数教师下意识的一种行为。教师在课上真的非讲不可吗?笔者认为这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学明白,教师当然可以不讲。但是一般的课堂上恐怕很难落实,那么教师应该清楚,要在非讲不可的时候再讲。

以前上课的时候,笔者总是觉得学生这里讲得不清楚,那里学得不明白,一着急,就披挂上阵,亲自讲解。但是这种时候,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总听不进去,或是溜号,或是根本听不懂。后来在教授《冰糖芋泥》 一文时,笔者就改变了这种做法,尽量做到不讲,把机会都留给学生,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显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把预习遇到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批注文本,从文本中得出自己的理解。也许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再对解决不了的地方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可能这个成果不是绝对准确的,那么就需要别的小组再来纠正、补充,甚至有争辩,最后一点点完善。也可以找几个小组同时展示成果,大家一起来比较,找出不同,进一步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里,老师不需要讲解,也不需要总结,只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小组的合作来进行学习即可。

后来笔者就思考并致力于有效“独学与群学”的研究,课堂上在恰当时机利用小组合作的群学方式可以解决重点和难点。比如在教授《散步》 一文时,教学难点在于对文章独特的语言形式的理解,此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同伴互助之势,会分散难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多数人会将这句话的主语理解为教师,其实不然,应该是学生。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形成群学之势,整个学习过程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分歧争论,也有赞赏认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渐渐由感性而至理性,既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实在在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正如学游泳,有的人害怕水,根本不敢下水,只在岸边看着,当然学不会;有的人带着游泳圈才敢下水,也不会真正游;还有的人需要教练拖着才能游,没有教练就不会游。这些人都不能真正学会游泳。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下水,也许会呛水,也许过程会痛苦,但是很快会学会。如果能有效利用“独学与群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增长,终有一天会学有所得。

3 智设情知激励乐学 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因为学生有效注意时长非常短暂,一堂课如果只关注知识传授和能力立意也同样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欲,智设情知激励,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 一文时,学生活动时间比较长。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笔者适时鼓励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精彩的展示,如“你的概括准确而词汇丰富,果然不愧是班级才子”“你们小组合作默契,连某某某的发言也大有长进,我马上就要成为你的粉丝了”,这样接地气的评价会让展示的学生精神振奋,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所在。

每位教师上课的时候都会自己制作课件,这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可以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但也容易让授课流程变得过于死板,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尝试让学生来设计课件。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需要来制作课件,这样既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也再次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眼前事和过去事。由于文章中并不是按时间讲述,学生在找事件会有疏漏,在制作课件时学生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利用超链接,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改进课件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需要,想在前头,手脑结合,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制作课件的各个环节中,笔者都积极参与,适时指导,并且及时鼓励,让学生寻找到了自信,并且对于课上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能及时、细致地了解,在提升责任感的同时,学习语文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情知激励还包括量化考核,正因为语文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不够明显,所以学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基于这一点,笔者根据小组成果展示情况进行量化赋分,并在课后总结小组的得分情况。智设情知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振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事半功倍。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任务问题导学和情知教育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做是有益的。我们的教学应结合实际,随学生的需要而变,这样灵活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是有灵魂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课件笔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