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冬棚投放对虾苗,如何提高放苗成活率是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冬棚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天气,水质、底质变化,苗种,管理等。如何保持稳定,提高成活率?适当加大增氧力度;选择优良苗种,科学放苗;保持水体稳定,减轻外界因素影响;补充营养,使用生态料等对提高放苗成活率至关重要。
1.难养、养殖周期长,但利润高。冬棚养对虾环境独特,投资成本高,风险性大,“养成赚大钱,养败亏大钱!”就像养殖户常说:“养虾不养冬棚,一年白忙活!”所以,冬棚只要养殖成功,绝对就有高收益,高回报。
养殖时应注意预防:要多检测水质指标、多观察水色是否变化、多观察虾吃料是否正常、多看虾体和内脏是否有变化,要定期解毒、养水、护底,保证溶氧充足,防止底质腐败,滋生病菌、病毒、病害,防止对虾交叉感染;拌喂要营养,保肝健肠胃、增强免疫力及抵抗力。
2.光照弱、温度低,棚内、外温差大。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棚的胶纸破损或棚的倒塌,保持棚内合适的温度和生长环境。
3.气压低、棚内空气对流差。
因为盖了棚后,棚内需要保温,棚内空气对流肯定差,气压相对偏低,所以,一定要注意水质变化和缺氧,要多开增氧机或补充外源氧(如泼洒安进巨能氧+安进巨能钙,可以消除水面张力,使大分子水转化成小分子水,增强水体载氧能力,使水体通透活爽,从而防止倒藻和鱼虾缺氧浮头等)。如果棚内温度较高、天气很好、光照适宜,可以适当把棚的两侧掀开。气温高,天气晴好,两侧掀开面积大些;一般情况,掀开面积小些;如果持续低温或有冷空气,则全部封闭,多开增氧机和补充外源氧。
4.水体和底层溶氧低、水体易分层、水体交换能力差。
①多开增氧机:滚动和震动水体,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防止溶氧、水温分层。工作基本点必须围绕溶氧,养殖户们知道:增氧机并不产氧,而是起到活络水体和输送氧的作用,70%以上的溶氧是依靠藻类光合作用生产提供的,可见适时适量培藻,保持藻类新陈代谢非常重要。
②水质好坏决定溶氧高低:藻相的好坏决定了水色的,水色的好坏可以判断溶氧的高低,所以冬棚养殖一定要养护良好的水质,才能保证溶氧充足。需对水质不定期的修复和保养,千万不要等到水质变坏了才去调改,既花成本又很难调。因为冬棚同露天(白水塘)养殖方式有区别,关键在于环境不同。
5.藻类老化快、易死亡。藻类生命周期缩短跟气压低、光照弱、水温低、东北风、溶氧低或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密切相关。
冬棚养殖可采取少量多次不定期的补肥(如肥源、安进肥霸、肥水专家等):水质良好,少放肥多放菌(如聚能菌素、安进菌霸等);水质清瘦,多放肥补少量菌,使用时配合“解毒应激灵”效果更好。
6.对虾生长速度慢。对虾生长缓慢与水温、气压、溶氧、密度、饲料、水质、底质等密切相关。可经常拌喂营养性产品(如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免疫促长素等),增强抵抗力、免疫力、促进生长。
1.早扣棚。有放苗后扣棚和扣棚后放苗两种,通常根据天气和养殖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何时扣棚。据养殖户实践得知,多采用扣棚后放苗的模式,放苗成活率高。此措施符合可控生态养殖的理念,就是稳定。刚扣棚时,空间被封闭,水质理化因子可能会产生巨大变化,虾苗应激反应强烈,影响成活率。因此有经验的养殖户朋友们也特别注意扣棚技巧,不急于将空间完全封闭,而是有步骤的逐渐封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相对的早扣棚还是要更稳定。只是有时秋季气温依然很高,且昼夜温差大,池水过肥时,虾苗容易发病。因此除了保持通风良好外,就是要加大增氧力度了。
2.多增氧。溶氧决定产量,多开增氧机增氧、曝气、调水的效果好。
3.优选苗。目前虾苗市场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选择口碑好的品牌虾苗,为养殖成功提供了多一层保障。
4.巧稳水。清塘消毒后注入新水,切忌使用未经发酵及不溶于水的肥料或有机物,以防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过快繁殖及水质、底质恶化。培水的过程最好加开增氧机,以保持放苗前后水质的稳定。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40cm以下时准备放苗。冬棚虾一般不宜换水,放苗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水位(不低于1.2m),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补水,减少应激。
5.强营养。放苗后适时投喂,保证营养,可使虾苗尽快恢复体质,适应虾塘环境。在虾苗上罾前,向水体中泼洒一些“乳酸菌群”,既可以改善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摄食,增强抗病能力,又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同时,“乳酸菌群”可培养浮游动物,除作为虾苗活饵料外,还能控制小型藻类的快速繁殖,稳定水体,减少早期病害的发生。
(通联:441800,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农业办公室,1832759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