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川区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栽植防火树种构建森林“绿色防火墙”,着力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推动森林防灭火由“人防”向“物防”转变,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自然+生物”隔离。累计投资220余万元,在4个国有林场边界和林地农地接壤地域种植宽度50-200米的耐火植物带,利用树种不易燃烧特质阻断火势蔓延。目前,全区建成生物防火隔离带150公里,面积超过1600公顷。
带动“生态+经济”受益。生物防火带植物主要选取香椿、油茶、柑橘等适应当地气候又契合产业发展的防火树种,引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以劳动投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栽种,通过农民+专合社、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等合作模式发展防火树种200万株,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
引导“政府+社会”管护。出台生物防火隔离带管护办法,将管护责任划归到国有林场、专合社等建设主体。建立专职巡山护林员划片包山护林制度,聘请巡山护林人员393人,选聘生态护林员354人,引导500余名村民挂牌参与护林行动,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森林巡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