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英,康欣娜*,郑书海,姚则羊,马宝玲,张娟,邱红伟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紫背天葵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背葵、红凤菜[3],叶面呈绿色、叶背呈紫红色,色泽鲜艳。以食用嫩茎叶为主,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铁、维生素A等元素[4],属于药食同源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蔬菜[5]。紫背天葵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紫背天葵营养液膜种植技术是指营养液以数毫米或者1~2 cm浅层流动的形式在种植槽中从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另一端的水培技术[1]。当浅层营养液流经紫背天葵根系时,可以较好地解决根系供氧问题,同时保证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显著提高栽培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6]。
《设施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技术规程》规定了紫背天葵设施营养液膜水培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设备系统、栽培设施、栽培管理、采收、设施消毒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适用于设施环境下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生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7]
GB/T 8321.3—198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8]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9]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10]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1—2001[9]。
选择以电气为能源的加温设备实现供暖。选择水帘风机或中央空调降温系统实现降温。
配备增湿设备水帘风机或室内喷雾装置。配备排湿设备天窗、湿帘风机或加温排湿系统。
配备补光灯和遮阳网。
具备正常的供电设备,宜配备适当功率的应急电源。
贮液池设在地面以下,生产温室设计容积60~90 m3/hm2。
种植床宽1 m,长度依场地需要且≤15 m。种植床缓坡状,每10 m距离设计高差8~10 cm。
种植床上放置种植槽,槽宽30 cm、深2.5 cm。种植槽内向上依次铺黑白膜(白色面向下,黑色面向上)、无纺布。
从文献综述可知,学者普遍认为东道国制度对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对腐败指标研究较多,并认为腐败指标在影响投资时存在U型拐点。现有研究对于其他东道国制度指标研究较少,且多是站在中国利益角度,强调中国OF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定植板采用容重20 kg的白色聚苯乙烯(泡沫板)制成,厚度20~30 mm。定植板上打定植孔,密度为20~25株/m2。定植板的宽度和长度与种植槽一致,打好孔后覆盖到种植槽上。
5.5.1 水泵 采用耐腐蚀、耐酸碱的自吸泵或潜水泵,常规生产温室(面积667 m2)中,选用功率1 000 W、流量6~8 m3/h的水泵。
5.5.2 供液管道 由水泵引出,依次是主管道、支管道和毛管,支管道数量依据场地设计;毛管直径为3~5 mm,每个种植槽有2~3个毛管管道供液。每个种植槽的供液量流量为2~5 L/min。
5.5.3 回流管道 在每个种植槽的最底端设排液口,排出的营养液经回流管道返回到贮液池中,排液管道直径≤25 mm。
5.5.4 供液定时器 选择24 h循环控制型定时器,安装供液定时器进行间歇供液。
按照 GB 5084—2005[7]和 NY/T 496—2001[10]配制营养液。大量元素中,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铵含量分别为600、600、350和150 mg/L;微量元素中,硼酸、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螯合铁含量分别为2.86、2.13、0.22、0.08、0.02和20~40 mg/L。
6.2.1 水插法 定植板打扦插孔,孔直径2 cm,孔距10 cm×10 cm。扦插板直接漂浮于清水槽内,与清水槽的规格一致。剪好的插条直接扦插到扦插孔中,每孔1~2个插条。冬季 15~20 d、夏季 10~15 d生长出新根。生根后需定植。
6.2.2 基质扦插法
6.2.2.1 基质。可选用粒径2~4 mm的蛭石,或选用V草炭:V珍珠岩=2∶1比例配制的基质,或选用市场育苗专用基质。
6.2.2.3 培育扦插苗。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紫背天葵顶部嫩枝分段,长度为12~15 cm,保留顶部叶子1~2片,其余叶子全部去掉,下部斜切口。每天喷水2~3次,冬季15~20d、夏季10~15d生长出新根。生根后均匀喷洒EC值为1.0~1.2 mS/cm的营养液,1~2 d喷施1次。
6.3.1 定植时间 扦插苗冬季 20~30 d、夏季15~20 d,或新根长2~3 cm时定植。
6.3.2 定植方法 用海绵包裹紫背天葵扦插苗的根茎部,塞进定植孔中,使根系与无纺布贴合。
6.3.3 管理 定植初期每天供液4~6次,每次30 min。3 d后每次供液时间调整为15 min。营养液EC值为1.4~1.7 mS/cm。
当紫背天葵枝条长至7~9片叶时,采收顶端5~6片嫩梢,基部留2个茎节继续萌发新枝梢,供下次采摘。
紫背天葵连续采收2~3个月,更新植株,更换无纺布,并进行系统消毒,补充营养物质、调整pH值,定植下一茬紫背天葵扦插苗,重复生产。
去除定植板上残根,用0.02%的有效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叠放在一起用塑料膜覆盖30 min,清水洗净即可重复使用。
使用0.02%次氯酸钠溶液或0.02%~0.05%高锰酸钾溶液循环消毒30 min,再用清水洗净。
紫背天葵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和病毒病。
按照农药的使用原则和要求,符合GB/T 8321—1989[8]。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原则,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9.2.1 物理防治 做好设施防范工作,放风口和门窗设40目防虫网;清除设施内和设施周边蚜虫的寄主植物;设施内悬挂30 cm×40 cm的橙黄色或金黄色黏虫板[2];加强设施通风、降温,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
9.2.2 药物防治 用0.3%苦参碱水剂500~700倍液均匀喷雾叶背、叶面,3~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1~2次;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洒,3~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或用生物源农药托盾乳油100~200倍液,3~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1~2次。采收前7~10 d停止喷药。
9.3.1 物理防治 使用脱毒组培苗;挂粘虫板防治蚜虫传毒;加强设施内的通风降温。
9.3.2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采用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7.5%毒灵水剂700倍液,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