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
——以河北农业大学“焦点时刻”栏目为例

2020-12-20 20:01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路 佳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所有这些都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内容,提供了新课题,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势、环境、载体、途径、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笃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规律,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适应新时代、增加新内容、运用新载体、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脉搏,在创新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守正创新”,以此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守正方能创新。“守正”指的是尊重规律,立足客观事实,坚守正道,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守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史记·礼书》中写到:“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乃是针砭时弊,强调要恪守正道。《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概括来讲,“正”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代表正气、正道,还可以表示一种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人格力量。“正”者,大道也。因此,“守正”不是默守成规,不是冥顽不化,而是把握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守住责任与担当。

“创新”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应用广泛的高频词,创新就是变化,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世间万物大致浩瀚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审时度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守正”和“创新”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是基础和根本,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坚持“守正”可以保证“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创新”是动力和关键,是“守正”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不断创新,可以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让“守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守正”和“创新”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只有这样才能坚守正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巩固提高。如果只强调守正,僵化教条、墨守成规,就不能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就会缺乏“守正”的实现路径;如果只追求创新,标新立异、华而不实、不讲传承,必然会违背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偏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创立发展了中国革命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有理论变为现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基本国情,不断探索,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由此可见,坚持“守正创新”能够使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得到进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是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守正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校担负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论在丰富、社会在变革、学生在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守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就是要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不断变化、工作手段不断丰富、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出色完成好新形势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承担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认识,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考量。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新问题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一)时值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期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特别是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2020年岁末,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中央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在完胜脱贫攻坚,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我国社会处在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社会面貌、经济条件、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工作重点、主要任务等各方面的战略性调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随之充实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洞悉社会发展趋势与方向,把握好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审时度势、主动作为、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以完成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这是民族复兴之需,党的事业发展之需。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从国际形势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打压更加猛烈,从表面上看,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战似乎是经济层面的摩擦冲突,实际上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特别是近期美国对我国的各种诋毁、限制、挑衅都充分证明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种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真正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动摇。

从国内情况来看,受西方文化思潮和腐朽价值观念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学习上缺乏动力;校园贷、高消费、追名牌、图享受;就业观念出现偏差,不愿奋斗,期望刚就业就有高工资,甚至一夜暴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谈到:“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个别“精致利己”的大学生,人格多样化,说起来振振有词,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得过且过,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网络领域意识形态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自媒体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内容混杂,鱼目混珠,有些内容对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比如,近期网上关于大学生毕业薪酬的炒作,看似是一些新闻报道,实则是对大学生就业观的不良引导,将拜金主义巧妙地隐藏其中。个别学生三观存在偏差,缺乏政治鉴别力,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不当言论。此外,网络游戏、低俗的内容信息也在吸引着出于好奇,但又习惯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经常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出现。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需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现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手段更加便捷,互联网打破了国际与国内、学校与社会、课上与课下相互之间的传统边界,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信息的获取时间更加短暂、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简便,所有这些都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许多思想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变,许多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都是通过互联网影响到青年学生群体。但是,一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教育模式单一僵化,单向灌输多,互动交流少;面上活动多,实质内涵少;知识传授多,知行内化少。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现代信息传播规律,强调互动、集约、共享、自主等价值指向,把正面引导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适应时代要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总书记高屋建瓴从具体层面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等问题指明了方向。面对挑战,只有深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在“事、时、势,化、进、新”上下功夫,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因事而化”,及时聚焦学生热点关切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问题和矛盾,要在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热点问题中取得实际效果。“因事而化”就是要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结合在一起,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困惑、最尖锐、最敏感的思想和理论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河北农业大学“焦点时刻”教育栏目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日趋多元化,而当时政治理论课中有些理论还相对滞后,难以回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矛盾与困惑。经广泛调研和精心谋划,河北农大推出了“焦点时刻”这一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交流式教育栏目。该教育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敢于触及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回答学生的热点关切,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嘉宾之间自由交流、碰撞,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升华。栏目一经推出,就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该栏目每两周举行一次,专门追踪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心理健康与成才》《农科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系列报道及专家分析》等。在当时传播手段相对落后,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较为单一的背景条件下,“因事而化”,因势利导,在坚守正道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转变了“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呆板灌输模式,触及学生心灵,避免了“隔靴搔痒”,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中共河北省委还为此在河北农业大学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进行了现场观摩。“焦点时刻”这一教育栏目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成功范式,很有借鉴意义。

(二)“因时而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化不变的,要“因时而进”,不断创新,不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的运行图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下,主体和客体之间人格地位并不平等,主体居于中心地位,主导、支配和控制着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的运行和方向,客体无条件服从于主体。这种主体中心模式一直到20世纪末期还占据着重要地位[4]。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曾经说过:“教师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指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用心去听取和执行,教师逐步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具有法律的性质。”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主体中心地位教育模式的形象描述。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以人为本理念和对人格的尊重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效率明显增强,教育者在占有信息方面已经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社会的发展呼唤更加平等的交流方式[5]。因此,在现代性、全球化和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相互交织而成的时代图景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时而生,它以教育者主体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体主动性携手并进,双向融通互动,师生平等共存共在的运行图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从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观维度回应了大学生的热点关切和发展诉求[6]。

正是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指导,2002年,河北农业大学“焦点时刻”组织形式改为学校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自我教育,内容版块由原来的主题报告改版为人物访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提问。经过这一改革,学生的参与欲望更强了,场场爆满,开始出现“场地小,过道上都占满了人,晚一点就挤不进场”的场景。这一成功做法被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7],被教育部收录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

河北农业大学“焦点时刻”的成功改版充分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时而进”,“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三)“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时俱进

近年来,信息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十分迅速,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受其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热衷于网络社交,习惯于网络获取信息,互联网思维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信息化时代中一种普遍的发展形势[8]。特别是在一年多来的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最主要渠道。认真研究新时代大众文化传播规律、信息传递控制规律、主流舆论形成规律和心理接受规律,“因势而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教育手段与时俱进是十分紧迫的任务[9]。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方面,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开展易班、学生线上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了起来。

河北农业大学“焦点时刻”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紧跟时代步伐,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短视频、灯光秀、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高度、有深度、有内涵的教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仪式感,又增强了时代感和吸引力。疫情期间,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举办线上“焦点时刻”,让数万名封闭在家的大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奋发学习,努力成才,体现出了应有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