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服装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验教学是提升服装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高校扩张体制的实施使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为强化服装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1]。服装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做好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工作,方能协助服装专业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实践项目,提升专业能力。
服装实验室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穿插于设备选购、安装、使用、维保、修理、整改、报废以及更新等各个过程中。最终目标是通过精心维护、谨慎检查等,尽量使设备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维持良好的运作状态,高效地迎合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做好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资基础,有效扭转了传统实验室设备管理中侧重于配置、更新有限设备的局面,给予维保工作较高的重视,还可以避免实验室内肮脏、凌乱等问题,并保证水、电、气等能源资源使用过程的安全,为服装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优质服务[2]。其次,做好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能协助高校取得更大的效益,减少设备重购、检修等费用。最后,构建良好的管理模式及机制并认真落实,有助于培养教育者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学习气氛,为高校服装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服装专业“重理论教育、轻设备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领导者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必要性,未能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服装专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的作用。设备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等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短期内频繁调动,外加政策引导不足等,很可能造成设备管理干部长期没有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方向。实验室设备管理骨干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提升设备的管理效果。
当下,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在思想理念、体制要求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关规章体制不完善,没有为服装专业的发展及改善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作出调整,现存制度执行效果整体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设备账目混乱的局面,例如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审核及注销,削弱了设备账目设立的现实价值,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高校在添置新设备前期,没有对实验室现存设备资源予以摸底检查,也没有调查服装专业发展对添置设备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划,很少进行论证,统筹规划严重欠缺,未能科学预测服装专业发展水平及方向,以致设备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甚至为达到教育部门设定的评估标准,而在设备购进环节片面追求数量与财产价值,没有综合分析设备的拥有、应用状况,就加大精密仪器的购进量,导致部分设备的利用率偏低而后期维修成本高,以致设备资源出现较严重的浪费[3]。
服装实验室设备故障可以细化为早期、突发老化故障期及报废期3期,针对不同时期的故障,应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
工业平缝机是服装实验室中常见的设备类型,在设备运作早期,因为生产及调试环节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故障发生的风险偏高,以断针、断线或线迹较差等较为常见,这一时期通常不会超过2年。历经数次检修、调整后,大多数早期故障会被清除。随即设备步入正常运行阶段,历时为5~8年,该时期故障发生率偏低,一般是因人员操作不规范或零部件严重磨损而形成的一些突发故障,以螺丝松动、针杆或皮带断裂等较为常见。大部分设备运行寿命为10年左右,多数零部件磨损严重,故障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维修费用也有增长,这预示着设备已步入老化故障期,确认故障以及磨损程度严重时,应及时对设备进行大修整及更新[4]。
明确服装实验室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结合不同时期出现的故障拟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是优化设备维保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全面落实管理制度,还应确保相关内容的全面性、紧凑性。当下,高校服装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的适用主体为实验室师生。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实验课课前课后全面检查设备性能的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以上举措的落实,不仅能保证设备隐匿性故障发现的时效性、降低损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觉树立爱护设备的意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其次,教师不仅要做到按时检查设备,还要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检查、维护设备。再者,实验室教师还应具备维修设备的基础技能,主动承担相关责任与义务,例如在实验项目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检查即将使用的设备,传授他们正确辨识设备异常状态的方法,针对简单故障要求他们能及时进行常规的维修处理。最后,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保力度。三级保养制度是高校服装实验室设备管理惯用规程,包括日常保养、一级及二级保养[5]。
3.2.1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的对象以平缝机、码边机等常用设备为主,保养内容有清洁、润滑、紧固容易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结构完整性等。该项工作通常由操作学生及教师完成,每天均要进行。
3.2.2 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通常是以日常保养为基础开展的,除涉及日常保养的设备外,养护对象拓展至整熨机、钉扣机、锁眼机等部分特种机。操作的专业教师为主要保养员,特殊情况下维修人员参与。保养内容:对设备进常规拧紧、清洁、润滑以及局部调整。建议在每月或设备持续运转500 h后保养1次,通常需停机8 h。
3.2.3 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的规模比较大,对保养技术也提出较高的要求,通常在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一些零部件性能开始老化后予以保养。保养的内容除一级保养的内容外,还新增了局部解体及检查修理。二级保养又被叫作年保,检查时需停机32 h。
将网络技术用于服装实验室设备管理领域中,能提升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也推动了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运作进程。高校应定时研究及总结实验室设备的类型、数目及使用状况,构建数据库。把各种数据上传网络,在现代化手段的协助下科学管理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设备资源共享效率明显提升,高校主管部门能动态查询实验室设备经费使用、设备购置、使用频次及运行状态等,为实验室设备管理决策提供可行建议,并加大对闲置、待报废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挖掘其再利用价值,从根本上管好实验室设备,为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情况,学校应派遣专员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上传网络,作出公示、评比,对设备管理技能高、责任心强、管理到位的人员给予表扬,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年终集中考评,选拔出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先进典范,充分发挥楷模作用,激励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实验室管理、维修及养护等工作进程中,齐心协力,共同优化设备管理效果。
高校应认识到加强服装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操作学生及教师到专业检修人员,均要给予该项工作一定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定期开展一级及二级养护活动,构建并实施设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合理性及成效,将零部件磨损率降至最低水平,维持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年限,为高校服装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奠定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