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千万吨级煤矿52 处,核定生产能力8.21亿t/a,约占全国生产煤矿总产能的1/5。
从地域分布看,52 处千万吨矿井分布在7 个省(自治区),14 个地市(州)。从省(区)看,内蒙古自治区21 处,产能3.91 亿t/a;陕西省15 处,产能2.1 亿t/a;山西省8处,产能1.33亿t/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处,产能3000 万t/a;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产能2400 万t/a;安徽省2 处,产能2330 万t/a;云南省1 处,产能1000 万t/a。从地市看,榆林市15 处,产能2.10亿t/a;鄂尔多斯市11处,产能2.06亿t/a;朔州市6处,产能9200万t/a。
从矿井类型和规模看,52处千万吨矿井中,井工煤矿33 处,产能4.67 亿t/a;露天煤矿19 处,产能3.54亿t/a。其中,产能超过3000万t/a煤矿3处,全部为露天煤矿,分别是:神华准能哈尔乌素露天矿(3500万t/a)、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3500万t/a)、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矿(3400万t/a)。产能在2000~3000万t/a煤矿9处,其中井工煤矿3处,分别是中国神华补连塔煤矿(2800 万t/a)、同煤大唐塔山煤矿(2500万t/a)、中国神华布尔台煤矿(2000万t/a)。
从煤企分布看,中央企业有千万吨煤矿36 处,省属及地方国有企业13处,民营企业3处。中央企业中,国家能源集团19处、中煤集团6处、国家电投集团5处;省属国有企业中,陕煤集团5处、同煤集团3处、兖矿集团2处、淮河能源集团1处。
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为,石油产量约1.93亿t,天然气产量约1810 亿m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 亿kW 左右。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50亿t标准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7.5%左右。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着力调控能源结构的问题。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煤炭消费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诸如风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占比很小。”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敏表示,出于环保节能的考量,这种降低煤炭消费占比的思路还将持续下去。
根据《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优化煤炭产能结构,2020 年我国计划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产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以内,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96%以上。此外,将进一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散煤综合治理,严控劣质煤使用,进一步提高原料用煤和发电用煤比例。不断完善保供方案和有序用煤预案,切实保障发电取暖等民生用煤稳定供应。
“这种调整是根据当下情况进行的行业内的整合。”7 月1 日,河南神火集团公司煤炭行业专家李朝林称,从煤炭管控来说,煤矿数量要根据国家需求量进行限制。“为了缓解煤炭供应区的形势,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天数会降低,有效产能跟需求量是匹配的,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供过于求,无序的市场竞争。”
首钢资源董秘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全年的计划产量与2019年持平,保持在130万t。“《指导意见》中消费比重的下降对动力煤的影响较大,首钢主要生产焦煤,而焦煤的下游主要是钢铁业,钢铁业下游主要是机械、家电、汽车、航天,所以目前对公司经营还是呈现比较乐观的态度。”
事实上,煤炭能源占比近年来一直处于回落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能源消费总量48.6亿t标准煤,比2018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2018 年下降1.5 个百分点。而2018 年这一数字是59%,比2017年下降1.4个百分点。
“但从煤炭消费总量来讲还在增长,因为整体的消费量是增长的,占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北京一券商煤炭行业研究员表示,煤炭消费的绝对量实际上可能存在小幅增长。“从能源消费的趋势来讲,煤炭的消费增速肯定会下来。但是从当前来看的话,煤炭消费的重要位置应该不会改变。”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耗占全球的50%以上,煤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与2019 年同期相比,2020 年一季度煤炭消耗量下降8%,煤炭发电量下降了将近9%。
而这种情况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在内需方面,从日耗量来看,目前国内生产已恢复至2019 年同期水平,甚至优于2019年同期。”上述研究员分析称,“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外驱上,比如沿海一些工厂,订单或者发电量受海外需求影响较大。业绩表现主要取决于海外疫情的拐点能否出现,这是2020年煤炭需求端的一个最主要的挑战。”
作为焦炭的上游,因为煤矿复工快于焦炉,国内焦煤今年以来一直维持宽松的格局,厂库持续累积。叠加疫情影响,焦炭价格持续低迷,自5月份随着市场供需关系再次趋于平衡,焦炭价格才迎来提涨。
主要生产焦炭的上市公司金能科技负责人表示,“从4-5 月份开始,主要产品焦炭也经历了几轮的涨价,近几年焦炭也一直在进行减能,如果2020年进一步缩减需求则有可能引起我们原材料煤炭的价格上涨,焦炭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这种说法也得到上述券商人士的认可:“从本轮焦炭的反弹来看,焦炭一共反弹了5轮,累计上涨约250元/t。”
动力煤价格在过去的半年间经历了过山车。“总体来说动力煤价格整体波动不大,但在一季度下降明显,二季度逐步回暖。”张敏表示,预计在下半年整体都将呈现触底反弹的趋势。
在张敏看来,动力煤市场二季度回暖的另一主因是进口煤平控政策开始奏效。2020 年1-4 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1.3 亿t,同比增长26.9%。1-4 月份煤炭进口总量增幅明显,从5月初开始,我国开始限制进口煤通关,收紧进口煤政策,我国进口煤数量也随之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煤炭2206万t,环比减少889万t,同比下降19.7%;1-5月份,进口煤炭1.49亿t,同比增长16.8%,而1-4月份的同比增幅为26.9%。
“目前调控煤价更多的是从供给端着手,限制进口煤通关实际上是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使得煤价可以维持在绿色的价格区间内。”张敏表示。
行业的共识是煤炭的供需关系将逐渐趋于平稳。“目前上游煤炭生产企业正处于低库存状态,下游电厂可以在当下的价格区间适时采购一些煤炭,因为马上旺季将至,若到了旺季再行采购极有可能再次拉高价格。”上述券商人士补充道。
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标准体系与验收要求》研究工作启动会。
此项研究工作包括2 项内容:一是研究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标准体系,根据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确定相应的智能化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提出相应的标准明细表目录,指导相关具体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二是制定智能化露天煤矿验收要求,考虑不同露天煤矿的产能、生产工艺和系统,研究智能化露天煤矿验收标准,满足首批国家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矿的建设目标要求。
此项工作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组织煤炭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高技术公司等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参与单位包括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电投集团、神华准能集团、中煤平朔集团、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中矿信实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
目前,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标准体系与验收要求》的研究工作,对于推进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G7 举办的“G7漫聊会”——中国煤炭行业智慧物流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在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呈现逆向分布,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消费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因此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运输格局。
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是生产煤炭产品以及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程,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
“作为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和主体能源,煤炭物流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全过程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郁松在研讨会上表示,当前,在国务院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煤炭行业进入以信息化、大数据化、绿色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阶段,在行业技术升级背景下,煤炭物流也进入数字化升级阶段。
会议介绍,在煤炭行业,煤炭贸易商最头疼的问题是装卸排队和偷煤换煤。G7网络货运园区方案实现有效解决煤炭行业装卸排队难题,而G7在国内首创以载重IOT设备为依托的管控方案,则实现实时监控车辆载重,解决偷换货问题。
数据显示,在内蒙古、山西等煤炭主产区,一个比较传统的电商物流的运费为0.15元/t·km,而煤炭行业的运输成本达到0.3元/t·km。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司机本身非常辛苦,大量成本消耗在排队阶段,装车和卸车都需要排大队,一旦堵车,装好的车出不去,外面的车进不来。通常电商物流司机日运行路程是300km,但是煤炭物流司机每天能运行仅为电商物流一半,甚至1/3,其中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排队上。
对于煤炭企业,煤炭供应链上游——智慧矿区的信息化手段已经很高,但生产企业装卸效率低、园区运行效率差等问题急需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G7网络货运煤炭行业解决方案,正解决了煤炭企业“信息孤岛”的物流现状。
针对煤炭行业痛点,G7建立采购、销售、园区调度、运输、结算等环节精准高效、协同一体的综合监控和服务体系,助力煤炭物流实现一体化管理。
“G7网络货运实现了煤炭行业运力、税筹、园区管理、安全管理、装备运营、能源消费等物流全链条有机整合。”G7 网络货运事业部产品解决方案专家汪锋说,未来G7 将进一步拓宽与煤炭企业合作领域,服务煤炭企业实实在在降本增效,激发煤炭行业企业更深层面的理念变革。
国能集团、伊泰集团、焦煤集团等逾20 家煤炭及煤炭物流企业参与研讨会,探讨如何推进煤炭企业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实现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2020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
会议认为,受疫情期间用电需求增速大幅变化、汛期来水较常年偏多、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迎峰度夏期间能源供应有充分保障,但需要重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充分认识今年能源迎峰度夏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重点在改革、增储、安全上下功夫,以改革保供应,以增储保供应,以安全保供应。
煤炭保供方面,会议强调,要深化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合同签约比例,充分利用信用手段加强履约监管。
深化煤炭储备制度改革,将煤炭储备责任与煤炭生产、消费、进口相结合,全力提高煤炭储备能力。
深化煤炭交易制度改革,有效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促进形成统一规范的全国煤炭交易市场。
强化重点区域协同保供,推动建立煤炭主产省份与主要消费地区的协同保供机制,形成跨区域保供稳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电力保供方面,一是深化电力交易改革,全面推动签订电力中长期合同,加快推动电力现货交易的结算试运行,市场化方式推动电力峰谷分时交易,增加现货市场申报价段数,鼓励更多辅助服务纳入电力交易。二是深化发用电计划改革,研究制定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与市场化交易衔接方案,分省逐步试点,推动发电侧有序放开。三是深化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创新对用户的延伸服务,探索增量配电企业运营模式,明确调度规则,保障有序、安全运行。四是深化储能和调峰机制改革,明确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责任的共担机制,结合电力交易改革开展试点,通过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实现储能和调峰的成本回收。五是深化清洁能源消纳改革,落实保障性消纳制度,区分规划内和规划外项目分类完善消纳方案,引导清洁能源有序发展。
天然气保供方面,一是深化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按照“X+1+X”的改革总方案和目标,推进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形成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二是深化天然气合同签约改革,各地和相关企业要尽快完成全年和供暖季合同签订工作,上游供气企业要按照基准门站价格对各地居民气量应保尽保,对“煤改气”等居民用气全额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各地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规划布局,科学加快储气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为促进省内消费,推动煤炭机械产品拓展市场,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决定于近日开展2020 年煤炭机械产品“扩产促销”专项活动,对于采购省内生产煤炭装备的企业,将给予补贴奖励。
对采购注册地在贵州省境内的企业生产的采掘、钻探千米定向钻机、瓦斯发电机组等装备产品的,给予不高于企业采购金额(销售统一发票)30%的奖励。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开展融资租赁等方式,为煤炭企业采购本省煤炭机械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给予1年融资租赁利息贴息支持,单笔合同贴息总额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对本省煤炭机械生产企业为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实 施的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经审核符合相关项目支持条件的,支持额度在原有资金支持标准基础上给予不超过20%的上浮。
山西省日前发布的《关于第三批煤矿减量重组方案的批复》称,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矿减量重组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省直相关厅局对上述方案进行了复核,对其中9 个煤矿的减量重组方案出具了复核同意的意见,经山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第71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
这9 个煤矿分别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新旺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高山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晋煤集团阳城晋圣诚南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陵川崇安司家河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惠阳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蒲县宏源集团北峪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一共涉及18座矿井,重组共核减产能315万t/a,重组后产能共555万t/a。
批复要求,被重组煤矿要立即停止生产建设,重组后煤矿要严格履行生产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批复的资源开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