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文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烟台 26410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和多发病,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在于人体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发挥受到影响[1],根据其发病机制,临床上将其分为1型与2型两种类型,其中2型占比较大。人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快速康复。此次研究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探究其应用价值。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为60~80(67.25±8.56)岁,病程1~11(5.2±3.8)年;观察组(n=40)男22例,女18例,其年龄为60~78(66.56±8.78)岁,病程1~12(5.6±3.6)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降糖药使用方法、叮嘱其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换药、停药、增减药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干预:①饮食控制:严格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注意合理搭配饮食;②运动康复:根据患者时机情况引导其参加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控制强度,以散步、慢跑、太极等运动为主;③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在0~5℃条件下存放胰岛素,注意观察、预防胰岛素过敏,根据短效、中效与长效合理使用;④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病情,使其明确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⑤心理护理:了解自身病情后,患者容易引发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与其交流,充分理解其心理感受,对其实施心理疏导。
统计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 h血糖(2 hPG)。在家访或电话回访时,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设置为100分,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其间为基本满意。
所有数据均用软件SPSS 21.0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表示为(%),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BG分别为(6.51±1.44)mmol/L、(8.89±1.32)mmol/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7.705,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2hPG分别为(9.02±2.11)mmol/L、(10.22±1.87)mmol/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2.691,P=0.008)。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其中满意3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为65.0%(26/40),其中满意15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4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x2=11.250,P=0.00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患者多器官均出现障碍,为了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很有必要[2]。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方法,将其运用于2型糖尿病护理工作中,运用现代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充分发挥出其内在自主行为,使患者更佳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